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MP附录:计算机化系统

GMP附录:计算机化系统

52
硬件
类别 1, 标准硬件部 件
典型方法 •通过文件记录下生产厂家或供应商的详情 、序列号和型号 •确认正确的安装 •适用配置管理和变更控制
2,定制制造的 硬件部件
上述内容再加上: •设计说明 •验收测试 •适用配置和变更过控制
53
软件
类别
说明
典型示例
•操作系统 •数据库引 •编程语言电子制表软 件 •版本控制工具 •网络监控工具 办公软件
类别
说明
典型示例
典型方法
4、 可配 可以由用户 置软件 来进行配置 以满足用户 具体业务流 程的特殊要 求。这种软 件的编码不 能更改。
•DAQ systems数据采集系统 •SCADA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 •DCS色谱数据系统 •BMS楼宇管理系统 •HMI人机界面系统 •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Clinical trail Monitoring临床监控
GMP附录:计算机化系统
1
背景




中国GMP第十一个附录。 技术进步,自动化越来越高; 专业属性强,风险识别困难; 不受控的电子数据记录与传统纸质记录 相比容易丢失和修改; 多个国家/组织已发布附录或指南; 数据完整性越来越被重视;
2
FDA官员开出的严重缺陷举例

2. 未能防止未经授权访问或修改数据和没有提供预防

5
6
第二章 原则

第二条计算机化系统代替人工操作时, 应当确保不对产品的质量、过程控制和 其质量保证水平造成负面影响,不增加 总体风险。
7
第二章 原则

第三条风险管理应当贯穿计算机化系统 的生命周期全过程,应当考虑患者安全、 数据完整性和产品质量。作为质量风险 管理的一部分,应当根据书面的风险评 估结果确定验证和数据完整性控制的程 度。
32
33
第五章 系统

第十五条当人工输入关键数据时,应当 复核输入记录以确保其准确性。这个复 核可以由另外的操作人员完成,或采用 经验证的电子方式。必要时,系统应当 设置复核功能,确保数据输入的准确性 和数据处理过程的正确性。
34
第五章 系统

第十六条计算机化系统应当记录输入或 确认关键数据人员的身份。只有经授权 人员,方可修改已输入的数据。每次修 改已输入的关键数据均应当经过批准, 并应当记录更改数据的理由。应当根据 风险评估的结果,考虑在计算机化系统 中建立数据审计跟踪系统,用于记录数 据的输入和修改以及系统的使用和变更。
39
第五章 系统

第十八条对于电子数据和纸质打印文稿 同时存在的情况,应当有文件明确规定 以电子数据为主数据还是以纸质打印文 稿为主数据。
40
电子数据(术语)

也称数据电文,是指以电子、光学、磁 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 存的信息。
41
第五章 系统


第十九条 以电子数据为主数据时,应当 满足以下要求: (一)为满足质量审计的目的,存储的 电子数据应当能够打印成清晰易懂的文 件。
3,非配置软件( •可以输入并储存运 •基于固件的应用程序软件 标准软件) 行参数,但是并不能 •商用成品软件 对软件进行配置以适 •仪表(嵌入软件) 合业务流程
28
类别
说明
典型示例
4、 可配 置软件
可以由用户来进行配 置以满足用户具体业 务流程的特殊要求。 这种软件的编码不能 更改。
•DAQ systems数据采集系统 •SCADA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 •DCS色谱数据系统 •BMS楼宇管理系统 •HMI人机界面系统 •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Clinical trail Monitoring临床监控
第五章 系统

第十条系统应当安装在适当的位置,以 防止外来因素干扰。
24
第五章 系统

第十一条关键系统应当有详细阐述的文 件(必要时,要有图纸),并须及时更 新。此文件应当详细描述系统的工作原 理、目的、安全措施和适用范围、计算 机运行方式的主要特征,以及如何与其 他系统和程序对接。
25
第五章 系统
11
第二章 原则


第四条企业应当注重计算机化系统供应 商的管理,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供应 商提供产品或服务时(如安装、配置、 集成、验证、维护、数据处理等),企 业应当与供应商签订正式协议,明确双 方责任。 企业应当能够提供与供应商质量体系和 审计信息相关的文件。
12
第三章 人员

第五条计算机化系统的“生命周期”中 所涉及的各种活动,如验证、维护、管 理等,需要各相关的职能部门人员之间 的紧密合作。在职责中涉及使用和管理 计算机化系统的人员,应当接受相应的 使用和管理培训。确保有适当的专业人 员,对计算机化系统的设计、验证、安 装和运行等方面进行培训和指导。
49
第六章 术语
第二十四条下列术语含义是: 七个术语已分散在相关条款

50
计算机化系统要点


数据完整性——确保数据的安全正确、 防止数据丢失。 分级——基于风险管理
51
如何保证电子数据完整性(不 限于这些):



进入系统人员应有权限 硬件要有安全环境 关键数据的录入应复核 电子数据为主数据要备份 重要计算机化系统要建立数据审计跟踪系统 转换数据格式应无误 系统应基于风险的评估通过验证 定制软件的管理应覆盖整个生命过程

第十二条软件是计算机化系统的重要组 成部分。企业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 对所采用软件进行分级管理(如针对软 件供应商的审计),评估供应商质量保 证系统,保证软件符合企业需求。
26
27
类别
说明
典型示例
1,基础设施软Βιβλιοθήκη •分层式软件或用于 管理操 作环境的软件
•操作系统 •数据库引 •编程语言电子制表软件 •版本控制工具 •网络监控工具 •办公软件
13
第四章 验证


第六条计算机化系统验证包括应用程序 的验证和基础架构的确认,其范围与程 度应当基于科学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 应当充分考虑计算机化系统的使用范围 和用途。验证应当贯穿于计算机化系统 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应当在计算机化系统生命周期中保持其 验证状态。
14
应用程序(术语)

安装在既定的平台/硬件上,提供特定功 能的软件。
数据数据遗漏的充分的控制。 你们实验室系统缺乏访问权限控制来避免源数据被删 除或改变。例如: a.在检查中,我们注意到你们多个实验室系统都没有 唯一的用户名、密码或化验员用户权限分级。所有实 验室员工都被授予计算机系统的全部特性权限。他们 可以删除或改变色谱图、方法、积分参数、和数据获 取的日期和时间标记。你们使用了由这些未受保护和 未受控制的系统所产生的数据来评估API的质量。 b. 多个仪器没有审计追踪功能来记录数据变更。
5,定制软 件
•根据客户需求从软件 •内部和外部开发的IT应用程序 设计和编码软件。 •内部和外部开发的工艺控制程序 •定制的功能逻辑 •电子表软件(宏)
29
第五章 系统

第十三条在计算机化系统使用之前,应 当对系统进行全面测试,并确认系统可 以获得预期的结果。当计算机化系统替 代某一人工系统时,可采用两个系统 (人工和计算机化)平行运行的方式作 为测试和验证内容的一部分。
30
第五章 系统

第十四条只有经许可的人员才能进入和 使用系统。企业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杜 绝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和使用系统。
31
第五章 系统

应当就进入和使用系统制订授权、取消 以及授权变更的操作规程。必要时,应 当考虑系统能记录未经许可的人员试图 访问系统的行为。对于系统自身缺陷, 无法实现人员控制的,必须具有书面程 序、相关记录本及相关物理隔离手段, 保证只有经许可的人员方能进行操作。
42
第五章 系统

(二)必须采用物理或者电子方法保证 数据的安全,以防止故意或意外的损害。 日常运行维护和系统发生变更(如计算 机设备或其程序)时,应当检查所存储 数据的可访问性及数据完整性。
43
第五章 系统

(三)应当建立数据备份与恢复的操作 规程,定期对数据备份,以保护存储的 数据供将来调用。备份数据应当储存在 另一个单独的、安全的地点,保存时间 应当至少满足本规范中关于文件、记录 保存时限的要求。
15
基础构架(术语)

为应用程序提供平台使其实现功能的一 系列硬件和基础软件,如网络软件和操 作系统。
16
第四章 验证

第七条企业应当建立包含所有计算机化 系统的清单,标明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 相关的功能。清单应当及时更新。
17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

智能化传感器、显示仪、带调节信号、 报警信号的智能仪表、电子衡器、数显 式检验检测仪器、测试工具等
18
工业过程控制类计算机:

反应釜、配液罐、洗烘灌轧联动线、灭菌柜、 粉碎机、制粒机、混合机、压片机、胶囊机、 纯化水系统、注射用水系统、纯蒸汽系统等
19
检验数据处理类计算机:

HPLC(液相)、GC(气相)、IR(红外 光谱)、UV(紫外)等
20
办公及管理类计算机:

个人电脑(生产质量管理、文件记录管理、人 员培训管理)、LIMS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 统)、仓库物料管理系统、、GMP质量管理系 统、ERP类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环境控制 管理系统、电子监管码管理系统、 SCADA数据 采集与监控系统等
35
数据审计跟踪(术语)

是一系列有关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程 序及用户操作等事件的记录,用以帮助 从原始数据追踪到有关的记录、报告或 事件,或从记录、报告、事件追溯到原 始数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