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天河区四年级语文期末水平测试答案与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悄然(qiǎo)削笔(xuē)拮据(jù)率领(shuài)B.侦察(zēn)解释(shì)桑果(shāng)清澈(chè)C.呻吟(yíng)诞生(dàn)猛然(mǒng)宽容(róng)D.湖畔(pàn)堤坝(dī)脊背(jǐ)饶恕(ráo)【答案】D【解析】A削(xiāo)笔、拮据(jū);B侦(zhēn)察、桑(sāng)果;C呻吟(yín)、猛(měng)然。
本题考察字音,易错点主要是多音字、前后鼻音、平翘舌音,错了必须积累整理。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堡垒梢微气急败坏融为一体B.弧线辩论攻其不备波澜壮阔C.瞬间捕捉拨地而起磕磕绊绊D.凯旋精湛知己知彼漂肥体壮【答案】B【解析】A稍微C拔地而起D膘肥体壮,“拨”、“拔”二字容易混淆,注意区分;膘肥体壮的“膘”是月字旁,月字旁一般与身体有关。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选择恰当的介绍,正确的一项()贯:①穿,贯通②连贯③量词④集中(1)童话大王郑渊洁的名字如雷贯.耳,他的讲座吸引了众多读者。
(2)儿童节那天,长隆欢乐世界一开门,等候多时的游客就鱼贯.而入。
(3)美术室里,同学们全神贯.注地绘制着漫画版的学校平面图。
(4)虽然他家财万贯.,但生活非常节俭。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D.④②①③【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对字词含义的理解,需要回顾平时积累的词义以及联系前后文加以推断。
4、下列词语归类正确的一项是()A.运用夸张:响彻云霄人山人海鸟语花香B.运用比喻:红叶似火水平如镜呆若木鸡C.描写品质:坚定不移百战百胜自强不息D.描写神态:热泪盈眶披头散发笔深颜开【答案】B【解析】A中鸟语花香没有夸张成分;C中百战百胜形容每战每胜,所向无敌,与人物品质无关;D中披头散发不是神态描写而是外貌描写。
本题考察对四字成语的理解,在接触四字成语时必须弄清楚词义,多积累多运用。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A.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未来的高铁最高时速可达1000公里。
B.通过爸爸的耐心开导,使他深受启发。
C.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挤进了广东省博物馆。
D.暑假即将到来,班主任反复强调要防止不发生溺水事件。
【答案】C【解析】A可以改为: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未来的高铁最高时速可达每小时1000公里。
B可以改为:通过爸爸的耐心开导,他深受启发。
原句缺乏主语。
D可以改为:暑假即将到来,班主任反复强调防止发生溺水事件。
原句中意思矛盾,强调的应该是防止溺水事件发生。
病句在修改前要熟悉病句常考病因,按照病因修改病句。
6、下面材料,选择最符合情境的选项。
(2分)老师走进了教室,扬了扬手中的作业本,问:“都交齐了吗?不会有漏网之鱼吧?”一位学生怯怯地说:“老师,那条鱼明天自投罗网可以吗?”(1)老师的话的意思是()A.有同学没有交作业。
B.有同学漏了题目没做。
C.是否有同学没有交作业?D.是否有同学漏了题目没做?(2)学生的话的意思是()A.我漏了题目没做,明天会补做好的。
B.我漏了题目没做。
补做好明天交给您,可以吗?C.我没有交作业,明天会送鱼给您。
D.我没有交作业。
明天再补交给您,可以吗?【答案】(1)C(2)D【解析】本题考察理解能力,结合场景判断句意,同时考察对“漏网之鱼”的理解。
7、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我向大家推荐一款最新的微型智能投影仪。
它将投影仪与蓝牙音箱合二为一,投影仪的机身小巧、轻便,只有470克重,大小与可乐罐相仿,所以也称“可乐罐投影仪”。
它放在家里既不占地方,又能随身携带出门。
做工精致,磨砂质感,看上去很时尚,它受到了大众的追捧。
A.这则材料主要介绍了微型智能投影仪小巧轻便、做工精致等特点。
B.微型智能投影仪在使用时不需要连接其他音箱。
C.这则材料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D.微型智能投影仪只能在家中使用。
【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文段理解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需要排除哪个选项在文中并未提及或与文段意思相悖,显然D选项和文中“又能随身携带出门”相违背。
8、看拼音写词语。
(8分)wān yán qìzhòng qǐtúchén jìn()()()()zhèn hàn héxiéwéi bèi jìng pèi()()()()【答案】蜿蜒、器重、企图、沉浸、震撼、和谐、违背、敬佩【解析】本题考察重点字词的记写,错了的同学需要加强课文核心字词的积累和练习。
9、按要求写句子。
(4分)(1)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怎么会受到伤害呢?(改为陈述句)【答案】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不会受到伤害。
【解析】考察转换句型能力,需在理解句意基础上,判断出“怎么会…呢”传达的意思就是不会。
(2)把两句话连成一句。
《经典咏流传》节目以音乐形式“传唱”经典诗词。
《经典咏流传》节目让古诗词在音乐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答案】《经典咏流传》节目以音乐形式“传唱”经典歌词,让古诗词在音乐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解析】筛选出重复的主语,再将语句整理通顺就可以合并句子了。
(3)学校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球赛,请你用一句话写出球员的当时表现(至少两个动词)【答案】守门员纵身一跃,双手牢牢抱住冲过来的足球,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是否能熟练运用人物动作描写。
10、按要求默写。
(8分)(1)《独坐敬亭山》一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对敬亭山喜爱之情的诗句是:。
(2)巴金爷爷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_,而,。
(3)生活中,有许多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却强迫别人去做。
对这些人,我们可以用名言“”来提醒他。
(4)傍晚,看到茫茫沙漠,不禁让人想起王维的诗句:。
【答案】(1)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5)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解析】本题考察古文、名言、古诗的理解和运用,同时考察默写是否过关,需要同学们日常更加重视古诗文积累。
二、阅读(26分)(一)课内阅读(7分)材料1:忆江南材料2:渔歌子【唐】白居易【唐】张志和江南好,西塞山前白鹭飞,风景旧曾谙。
桃花流水鳜鱼肥。
日出江花红胜火,青箬笠,绿蓑衣,春来江水绿如蓝。
斜风细雨不须归。
能不忆江南?11.填空。
(5分)(1)材料1和材料2都描写到的景物有:_材料1和材料2描写了相同的季节:,判断的理由是:【答案】花;春季;因为材料一提到了“春来江水绿如蓝”,材料二提到了“桃花流水鳜鱼肥”春水,桃花,可以判定为春季。
2)读了材料1,我体会到之情。
读了材料2,我体会到之情。
【答案】作者对江南的眷恋和喜爱;诗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12.根据下面的诗句,用自己的话写出你想象到的画面。
(2分)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答案】白鹭在西塞山前展翅高飞,两岸的桃花盛开,河水上涨,肥美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欢腾跳跃。
【解析】本题考察对课内古诗的掌握程度。
古诗词不仅要求会背诵,还要掌握诗词的基本意象以及通过这些意象,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课外阅读(19分)掏鸟马未都①小时候看电影常看见人家上树掏鸟,可我小时候除去在大树梢上看见过喜雀搭窝,从未见过有什么小的鸟巢,那时大院里有几根大烟囱,耸入云霄,每年春夏之际就可以看见喜雀在辛劳地搭窝.我爹和我讲过他在战争年代掏喜雀窝的经历,我每每看见烟囱上的喜雀窝就会浮想联翩。
②掏鸟窝就成了我儿时的梦想。
可惜我小时候住的军队大院,多楼房少平房,即便是平房也是锅炉房,房高屋大,一层顶两层。
一次我发现一个超高的大梯子架在锅炉房上,就趁中午无人之际,拉上一个小伙伴偷偷去了炉房。
③初夏的中午蝉鸣鼓噪,大人都午休去了.我让小伙伴在下面扶住长梯,一个人胆大心细地爬了上去。
我小时候登高就本着胆大心细的原则,走一步稳住二步,加之我从小就不恐高,别人恐高我还讥笑他,所以登高是我的拿手好戏。
④等爬上顶端时,就可以清晰地听见小鸟的叫声,大麻雀也慌成一团地在头上翻飞狂叫,那时真有点儿初生牛不怕虎的态势,沿声音寻去,最终找到房檐屋瓦下的鸟窝。
右手用力掀起瓦来,左手伸出一摸,往往一窝暖暖的肉肉的小麻雀就在吱吱的叫声中被我俘虏装入口袋中。
⑤每次下梯子后我都极为兴奋,找来金子和废弃的棉絮破布,将小鸟放入中间,然后手忙脚乱地为它们找食找水,试图将它们养大。
我记得我还征得父亲的同意,将熟的鸡蛋黄和玉米面和好,做成绿豆大的小丸喂雏鸟,看见它们张着大嘴待哺的样子,自觉很有成就感。
但年幼时的确无知:不知大麻雀内心有多么痛苦,也不知小雏鸟永远喂不活,必定成为双方的悲剧,这个道理不长大成人一定不会懂得。
选自《广州日报·每日闲情》2018-02-23 13.读短文,回答问题。
(5分)(1)概括②-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分)【答案】讲述了有一次“我”和小伙伴爬长梯掏鸟窝的过程。
【解析】本体考察学生概括叙事类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第一步,审题,题目要求概括二到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第二步,找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并用“谁+做了什么”串联概括出来。
(2)“我”掏鸟成功的条件有哪些?请用简洁语言写下来,至少写3个。
(3分)【答案】有辅助工具:超高的大梯子;有朋友相助;从小就不恐高【解析】本题考察学生联系上下文的能力,首先找到描写掏鸟过程的自然段,接着找关键词,通过关键词判断题目答案。
1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
(3分)(1)“讥笑”的近义词是“嘲笑”,反义词是“赞扬”。
()(2)“初生牛犊不怕虎”说明文中的“我”当时做事情没有顺虑,敢作为。
()(3)文章题目“掏鸟”可以改为“捕鸟”,意思和表达效果都一样。
()【答案】(1)A(2)A(3)B【解析】第一题考察近义词和反义词,解题策略是先判断这个词的意思以及感情色彩,再根据意思相近或相反的原则找近义词和反义词;第二和三题考察对文章的理解是否到位,掏鸟不能改成捕鸟,可以从动词本义、写作意图和中心思想方面对比。
15.品读短文,体会人物的想法。
(4分)(1)第①自然段中“我每每看见烟囱上的喜窝就会浮想联翩”,此时的“我在想:_【答案】爹在战争年代都可以掏喜鹊窝,我也想试试,一定很好玩!(2)第④自然段中“一窝暖暖的肉肉的小麻雀就在吱吱的叫声中被我俘虏装入口袋中。
”此时的“我”在想:【答案】掏鸟窝竟然这么有趣!看,他们多可爱呀!我一定要好好把他们养大!【解析】本题考察对人物形象的剖析,通过分析人物做这件事时的心理并结合人物形象分析可得,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符合人物形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