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规划:对一定时期内某一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选)依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城市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旅游区规划、工业区规划、开发区规划……依内容不同可以分为:风景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生态环境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依行业不同可以分为:工业发展规划、农业发展规划、林业发展规划、教育发展规划……一、风景名胜资源(一)风景名胜资源的相关概念:资源:(广义)指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要素。
包括自然物和以人类劳动产品形式出现的一切有用物,还包括无形的资财,如信息、知识和技术,以及人类本身的体力和智力。
(狭义)的资源仅指自然资源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
“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
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
自然资源:在整个环境中,只要能满足人类的需要的就是自然资源。
风景名胜:“风景”(scenery):风光、景色,风望的意思。
“名胜”(famous scenic spot):著名的风景地。
*风景名胜资源:也称景源、景观资源、风景旅游资源,是指能引起审美与欣赏活动,可以作为风景游览对象和风景开发利用的事物与因素的总称。
是构成风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风景区产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
”(选)风景名胜资源可以解释为风景优美的景观资源。
即风景名胜资源系指具有观赏、文化、科学价值的山河、湖海、地貌、森林、动植物、化石、特殊地质、天文、气象等自然景物和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地、历史遗址、园林、建筑、工程设施等人文景物和它们所处环境以及风土人情等”@ 景物:指具有观赏和科学文化机制的客观存在的物体,是风景名胜构成的基本要素,是具有独立欣赏价值的风景素材客体。
景物种类繁多,大致可以分为山、水、植物、动物、空气、光、建筑、其他8大类@ 景观:指可以引起视觉感受的某种现象,或一定区域内具有特征的景象。
@ 景点:由若干相互关联的景物所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并具有审美特征的基本境域单位。
@ 景区:根据景源类型、景观特征或游赏要求而划定的用地范围,包含有较多的景物和景点或若干景群,形成相对独立的分区特征。
自然资源分类(选)(二)风景名胜资源的本质属性(填)1.自然属性2.社会属性3.政治属性4.经济属性(三)风景名胜资源的特性1、整体有用性2、空间的固定性3、时间的无限性4、景观的不可复制性5、景观的共享性6、景观的开放性*风景名胜区: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四、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其他形式(填)地质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水利风景区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文化名城第三节风景名胜区的性质、作用与分类一、风景名胜区的性质:社会公益性质*二、风景名胜区的功能:(一)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维护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历史文化信息(二)发展旅游事业,丰富文化生活(三)开展科研和文化教育,促进社会进步与国民素质提高(四)通过合理开发,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三、风景名胜区的构成与分类(一)组成:依据风景区发展的历程特征和社会需求规律,我们可以把风景区的组成归纳为3个基本要素及24个组成因子。
1、游赏对象:天景、地景、水景、生景、园景、建筑、史迹、风物8类景源。
2、游览设施:包括旅行、游览、饮食、住宿、购物、娱乐、保健、其他8类设施。
3、运营管理:包括人员、财务、物资、机构建制、法规制度、目标任务、科技手段及其他未尽事项8类因子(二)风景名胜区的分类1.按等级特征分类(1)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 省级风景名胜区2.按用地规模分类(选)(1) 小型风景区 (2) 中型风景区 (3) 大型风景区 (4) 特大型风景区3.按景观特征分类(选)(1) 山岳型风景区。
如五岳和各类名山风景区。
(2) 峡谷型风景区。
如长江三峡、马岭河峡谷等风景区。
(3) 岩洞型风景区。
如龙宫、织金洞、金华溶洞等风景区。
(4) 江河型风景区。
如楠溪江、黄果树、黄河壶口瀑布等风景区。
(5) 湖泊型风景区。
如杭州西湖、青海湖等风景区。
(6) 海滨型风景区。
如福建海潭、三亚海滨等风景区。
(7) 森林型风景区。
如西双版纳、蜀南竹海、百里杜鹃等风景区。
(8) 草原型风景区。
如太阳岛、扎兰屯等风景区。
(9) 史迹型风景区。
如避暑山庄外八庙、八达岭、十三陵等风景区。
(10) 综合型景观风景区。
如漓江、太湖、三江并流等风景区。
4.按结构特征分类(填)(1)单一型风景区 (2)复合型风景区 (3)综合型风景区5.按布局形式分类(1)集中型(块状)风景区 (2)线型(带状)风景区 (3)组团型(集群)风景区(4)放射型(枝状)风景区 (5)链珠型(串状)风景区 (6)星座型(散点)风景区6.按功能设施特征分类(选)(1)观光型风景区。
如大多数城郊风景区。
(2)游憩型风景区。
如三亚海滨等。
配备有较多的康体、休闲等游憩娱乐设施。
(3)休假型风景区。
如北戴河等。
(4)民俗型风景区。
如泸沽湖等。
(5)生态型风景区。
如黄龙、九寨沟等。
(6)综合型风景区。
大多数风景区均有此类特征。
第二章:(看)一、美国国家公园系统的分类国家公园(国家天然公园)、国家历史公园、国家娱乐公园。
二、日本的自然公园分类体系1.国立公园(相当于自然保护区,不是娱乐场所)2.国定公园(优秀的风景地)3.都道府县自然公园(野外修养游览场所)三.法国的自然保护系统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地区自然公园第三章:@ 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属性:整体性、动态相关性、层次等级性、有序性等。
风景名胜区的系统性:主要指风景名胜区结构的系统性。
风景名胜区系统包括3个子系统:风景子系统、旅游子系统、居民子系统。
@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生态学理论: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态保护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基本方法1.思维方法2.理论方法3.研究方法4.技术方法5.管理方法6.工作方法@ 风景名胜区规划:也称风景区规划。
是保护培育、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风景区,并发挥其多种功能作用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经相应的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的风景区规划,具有法律权威,必须严格执行。
”规划内容:(大)1、综合分析评价现况; 2.明确风景区的发展方向、目标和途径;3.展现景物形象、组织游赏条件、调动景感潜能;4.统筹部署风景区的结构与布局、人口容量及生态原则等;5.综合安排风景游览主体系统、旅游设施配套系统、居民社会经营管理系统、相关专项规划和主要发展建设项目; 6.提出实施步骤和配套措施。
A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功能:控制作用、协调作用、优化作用、保障作用(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前提是规划,核心是保护,关键是管理)B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原则(一)整体性原则(二)择优性原则(三)动态性原则(四)调控性原则(五)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C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特点1方法的科学性 2空间的地域性 3系统的复杂性 4内容的相对性 5实施的可操作性第四章:风景名胜区规划纲要规划的逻辑程序系统分析与评价 2明确问题 3整合系统 4方案的筛选 5系统优化与完善 6系统的补充与调整风景名胜资源调查的内容:风景名胜资源系统旅游服务系统居民社会经济系统风景名胜资源的美学价值评价1.风景名胜资源的外在美2.风景名胜资源外在美的类型1)形态美 2)色彩美 3)动态美 4)听觉美 5)嗅觉、味觉、触觉美 6)结构美 7)功能美3. 风景名胜资源美学评价方法研究风景名胜资源的科学价值评价:1.科学价值评价的内容2.科学价值评价的指标分析:1.多样性 2 稀有性3.代表性4.脆弱性划定风景名胜区范围界限的要求1.必须有明确的地形标志物为依托,既能在地形图上标出,又能在现场立桩标界;2.地形图上的标界范围,应是风景区面积的计量依据;3.规划阶段的所有面积计量,均应以同精度的地形图的投影面积为准。
风景名胜区的性质界定:必须明确表述出风景特征、主要功能、风景区级别等3方面内容风景名胜性质范例:P75(选)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以典型的丹霞地貌为特征,自然山水为主景,与悠久历史文物相融合,供游览为主的国家级风景区。
崂山风景名胜区:是“青岛崂山风景区域”的组成部分,以山海奇观和历史名山为风景特征,可供欣赏游览、度假康复,以及开展部分科学文化活动的国家级风景区。
镜泊湖风景名胜区:以湖光山色为主的火山熔岩堰塞湖旅游风景区,兼有火山口森林、地下熔岩隧道等奇观,又有文物古迹等人文景观,可供游览、避暑、科学研究等活动的国家级风景区。
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以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名园和大型寺庙古建筑群为主体,并兼有我国北方典型的丹霞地貌为其风景特征,以欣赏、游览观光为主要旅游内容,同时也是开展清代历史文化研究和地质地貌、科技等项活动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风景名胜区的分区原则:第一,同一区内的规划对象的特性及其存在环境应基本一致;第二,同一区内的规划原则、措施及其成效特点应基本一致;第三,规划分区应尽量保持原有的自然、人文单元界限的完整性。
风景名胜区的分区体系:(当须……时,要进行……的分区)1.景区划分根据景源类型、景观特征或游赏需求而划分的一定用地范围。
2.功能区划分根据重要功能发展需求而划分的一定用地范围,并形成独立的功能分区特征。
(风景游赏区、生态保育区、游人服务区)3.保护区划分4.其他分区形式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布局:1 正确处理局部,整体,外围3个层次的关系2 解决规划对象的特征,作用,空间关系的有机结合问题3 调控布局形态对风景区有序发展的影响,为各组成要素的协调统一搭建平台4 促进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效发挥5 在保持风景名胜资源真实性与完整性的前提下,鼓励创新以突出地域特色第五章保护培育规划保护培育规划的原则:完整性、真实性、原生性、多样性、适宜性保护培育规划的内容1)查清保育资源,明确保育的具体对象和因素2)还要依据保育对象的特点和级别,划定保护范围,明确保育原则3)依据保育原则,制定保育措施,建立保育系统。
一、分类保护(归纳回答,大题)P89(一)生态保护区(二)自然景观保护区(三)史迹保护区(四)风景恢复区(五)风景游览区(六)发展控制区二、分级保护(选、填)(一)特级保护区(二)一级保护区(三)二级保护区(四)三级保护区三、核心景区保护(一)核心景区:风景名胜区范围内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最集中,最具观赏价值、最需要严格保护的区域。
四、专项保护规划(填)(一)生物多样性保护(二)地质地貌景观保护(三)水域景观保护(四)文物建筑保护(五)石刻碑刻专项保护(六)古树名木保护五、外围保护地带第六章风景游赏规划游人容量的量测方法(公式含义)P104-P105景区的划分步骤:区划、结构、布局景观分析和组织的内容:1:景物的种类、数量、审美属性、组合特点的分析和区划2:景观的种类、结构、特征、画境的分析和处理3:景感类型、欣赏方式、意趣表现的调控4:景象空间展现构思及其意境表达5:赏景点的选择及其视点、视角、视域、视距和景深层次的优化组合分区模式:单一分区模式、综合分区模式景区的结构布局组织结构景区的组织层次特征,一般由高到低包括:景区、景群、景点、景物等不同类型的单元结构景区组织包括:1、景点的构成内容、特征、范围、容量;2、景点的主、次、配景和游赏系列组织3、景点的设施配置4、景点规划一览表景区组织包括:1、景区的构成内容、特征、范围、容量;2、景区的结构布局、主景、景观多样化组织3:景区的游赏活动和游线组织 4、景区的设施和交通组织要点景区空间布局模式:散点式、串联式、渐进式、组团式、核式 5种基本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