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既想投降,又不敢放弃抗日 既要反共,又不敢彻底破裂 民党 对中国共产党 对中间派、民主人士
1、蒋介石集团政策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由 抗日转向反共的标志是 A.国民党确定“溶共、限共、防共、反共”方针 B.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 C.皖南事变 D.豫湘桂战役消极抗日
2、抗日战争相持阶段,造成蒋介石政治态度两 面性的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B.日本改变侵华政策 C.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接连失败 D.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相互作用
3、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在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发动 的军事进攻,中共采取的措施是 A.尽力忍让,申明大义 B.坚决回击 C.给予揭露,但不回击 D.部分回击 4、豫湘桂战役大溃败的主要原因是 A.日军强大,无坚不摧 B.国民党政治腐败 C.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D.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研究性学习
有关皖南事变待解的难解之谜
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一、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
国民政府政策的转变 标 志
重心转移
对 外
对 内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反动方针 原 因 (1)日本侵华的战略方针发生改变 (2)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根据地力量不断壮大 (3)蒋介石的政权本质决定 (4)英美帝国主义国家的劝降活动
二、国民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
对内政策
军事上
政治上 经济上 对外政策 对英美
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反动独裁统治 垄断、掠夺
对日本
国民党
积极反共,制造磨擦 第一次反共高潮
中国共产党
坚持合作抗战 坚决回击
第二次反共高潮 最高潮:皖南事变 消极抗日,战场恶化 枣宜会战
以斗争求团结
豫湘桂战役
三、内外政策的特点
政治态度的两
面 性
谜之一:走什么路线最为安全? 谜之二:项英为何一再推迟皖南新四军部队北上日期? 谜之三:项英究竟有没有一个“三山计划”? 谜之四:新四军北移出发不利之谜? 谜之五:新四军突围部队会攻星潭究竟有没有成功?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 “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 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 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不抵抗政策
材料二 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 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 1933年4月10日
“攘外必先安内”
材料三 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 而决不求战。……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 事。 ——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7月17日)
观望态度,没有做好作战准备
材料四 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 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 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 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 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准备迎战
国民政府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第二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