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姓名:
学号:
班级:
时间:
摘要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造就了灿烂辉煌,包罗万象的传统元素,如何继承和吸取传统元素的精髓并运用到现代建筑中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篇论文就中国传统元素的涵义,构成;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发展,特点,功能性类型划分,以及这些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不同的运用展开研究,通过北京香山饭店、新苏州博物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实例浅谈中国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得出有:(1)运用传统元素中的人文理念(2)运用中国传统建筑建筑空间布局手法(3)运用传统元素的局部(4)运用传统的建筑材料
关键词:传统元素古代建筑元素传承创新
一、中国传统元素
中国作为世界上至今唯一存在并繁荣发展的文明古国,拥有五千多年的深厚历史文化积淀。
历史的传承和积淀流传至今造就了中国博大宽广的传统元素。
它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可以说是包罗万象。
1、中国传统元素的涵义
中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中国的文明更是有着5000年的历史传承。
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大批的精神或物质遗产,而这些遗产正构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传统元素。
中国传统元素概念广泛,构成元素多种多样。
2、中国传统元素构成
比如说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秦砖汉瓦、兵马俑、桃花扇、景泰蓝、玉雕、中国漆器、红灯笼,茶、中药、文房四宝、四大发明,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佛、道、儒、法宝、阴阳、禅宗、观音手、孝服、纸钱,龙凤纹样、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凤眼,彩陶、紫砂壶、蜡染、中国瓷器,古代兵器、青铜器鼎,国画、敦煌壁画、山清水秀、写意画、太极图,石狮、飞天、太极,对联、门神、年画、鞭炮、谜语、饺子,华表、牌坊、长城、园林、寺院、古钟、古塔、庙宇、亭、井、黄土、民宅,唐诗、宋词、《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诗经》,金元宝、如意、烛台、罗盘、八卦、司南、棋子和棋盘、象棋、围棋,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玉佩、鹫、千层底、刺绣、丝绸、檐,另外还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这些都是中国传统元素。
由此,我们可看出中国传统元素具有世代相传的特点,又在此基础上不断融入新的元素。
中国传统元素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很贴近老百姓的生活。
二、中国古代建筑元素
在中国传统元素中,传统建筑元素占有重要位置。
中国建筑体系和伊斯兰建筑体系,欧洲建筑体系,构成了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中国的古建筑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体系最完整的建筑体系,从单体建筑到院落组合、城市规划、园林布置等在世界建筑史中都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建筑独一无二地体现了的“天人合一”的建筑的理念。
达到了人和自然地和谐统一。
1、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
该中国建筑体系至迟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初步形成,其风格优雅,结构灵巧。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7个时期。
直至20世纪,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布局原则。
2、中国古代建筑功能划分类型
中国古代建筑按照功能划分,有七种类型。
①居住建筑,从原始建筑的巢居和穴居发展到合院。
②城市公共建筑,包括城门城墙,钟楼,鼓楼。
③宫殿建筑。
代表当时最高建筑技艺。
北京故宫是其典型代表。
④坛庙陵墓建筑⑤佛
教建筑,有佛塔、佛殿、石窟。
⑥园林和园林建筑。
中国园林崇尚意境,追求自然美,多以曲折多变造型。
山,水,植被,建筑是其四大构景要素。
典型代表有苏州四大园林,北京颐和园等。
3、中国古代建筑特点
从古代建筑封建等级上来说,中国古代建筑主要分为两大类:官工建筑,民间建筑。
官式建筑建筑中,长方形作为正式,运用于大型宫殿庙宇的主题建筑中,具有端正,严谨,实用的特点。
而像正方形,其他多边形以及扇形则为杂式,其灵活多变,专业用途性强。
和正式建筑体有了很好的互补。
从传统建筑材料上来说,中国传统建筑分为四种:木架构建筑,土结构建筑,石结构建筑,土木混合建筑。
木结构建筑多分布于南方,多木材的地区。
不同地域因当地盛产石材的不同,有其不同的特点。
但是影响最深远,最重要的还属木结构建筑。
木结构建筑具有取材容易,防寒隔热,避震,灵活性强,易拆装的特点。
从传统建筑结构上来说,中国传统建筑有六大特点。
①在木架结构中,抬梁式的运用。
创造出了斗拱架构形式,用方形的斗和弓形的拱多重交叉组合。
这种结构巧妙的形式对屋檐有支撑和减震的作用,还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成为大型建筑物不卡或缺的部分。
②穿斗式,穿斗式以柱承檩的方式,具有用料少,便于施工,经济的特点。
并且这种构架的房屋顶重量较轻,有良好的防震性。
③井干式。
(由于井干式需耗用大量木材,在门窗尺度上有很大限制,不如抬梁式和穿斗式使用普遍)
④单体建筑标准化,单体建筑大都由屋顶,屋身,台基构成。
屋顶由木结构制成。
屋顶庇面为曲面,具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性,同时在视觉感受上房屋更轻盈灵动。
屋顶有庑殿顶(用于殿宇建筑,彰显其威严),歇山顶(柔和多变,多了一份灵动之感),硬山顶,悬山顶,卷棚顶,攒尖顶。
还有单檐,重檐,不同形式相互组合。
房顶上正脊吻兽的设计不仅有加固,防漏水的功能,而且还有防水的寓意。
,垂脊上不同的屋顶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等级,功能之分。
台基由石材制造不仅有防水避潮、稳固屋子、丰富建筑物空间的实用性,而且还起到了视觉平衡,作为等级标志的作用。
⑤在建筑群的布局上很注重左右对称。
院落四周为房屋,中间为庭院。
尤其是皇家建筑,严格遵循中轴线对称,彰显皇家权威。
但是在园林建造方面,则为自由曲折的形式。
⑥房屋色彩设计,运用色彩装饰。
在梁柱框架上绘上中国特有的装饰彩画,彩画色彩鲜艳,题材丰富。
著名的有和玺彩画,苏式彩画。
三、现代建筑中中国传统元素运用分析
中国传统元素被现代建筑设计师高度提炼,取其精髓运用在建筑中,传统的元素有了新的生命力焕发出新的光彩。
1、运用中国传统元素人文理念
中国传统理念追求“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和谐相处。
现代建筑中比较好的例子是北京香山饭店。
它位于香山公园内,其建筑别具一格,整个饭店依山而建,蜿蜒曲折,院落相间。
设计师贝聿铭注重了建筑和环境的协调,顺应和利用原有地势,因地制宜。
体现了这一传统理念。
2、运用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布局手法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中轴线对称,园林建筑追求和景物融合。
新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就完美融合了中国传统元素。
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
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
和原有的拙政园建筑环境浑然一体,又相互借景,交相呼应。
新馆以白色为主色调,清新淡雅。
新馆的屋顶没有沿用传统的飞檐翘角,而是以此为灵感,创造性地运用玻璃制造的几何图形,让光线透进来,突破了传统采光束缚。
表现屋顶屋顶的轻巧灵动,给人清新之感。
新苏州博物馆既结合了传统的中国园林建筑风格,借鉴了借景、框景、隔景的传统园林手法,而设计又不失现代感。
3、运用传统元素的局部
中国传统建筑构架中最具特色就是斗拱了,最能代表的颜色就是中国红。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最引人注目的非中国馆莫属了。
其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斗拱结构,并从夏商周的青铜器中吸取去了灵感。
建筑的边界则融入了江南园林的概念。
而其整体看起来又像一枚图章,又像一种文字。
典型的中国红更显其大气稳重。
设计师并不是将传统元素生硬组合,而是加以提炼和升华,赋予它新的生命力。
4、直接运用传统建筑材料
在很多建筑中,建筑师直接使用传统的建筑材料:木材,来建筑房屋。
现代木结构建筑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应运很普遍了。
尤其是现代科技的发展,木结构从取材,设计,安装均融入科技成分,现代木结构建筑已经成为传统建筑理念和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体。
现代许多别墅也为木结构。
总结
中国传统元素是东方文化的一笔宝贵财富,它题材广,形式多,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它深入我们日常生活中。
在现代建筑中,传统元素也很好地和现代风格融合。
作为中国人我们要把应以为傲的中国传统元素发扬光大。
回归传统,并不是单纯照搬照抄,而是我们要以现代审美的新视野去审视传统元素,把中国传统元素植很好的入现代建筑艺术中,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还是能感受到传统的韵律,和建筑的细节之处感受传统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程庸,若隐:《中国元素》,东方出版中心,2009
[2] 杜仙洲:《杜仙洲谈中国古代建筑》,湖南少儿出版社,2010
[3] 高福民:《贝聿铭和苏州博物馆》,古吴轩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