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注意规律【摘要】在体育教学中,环境和条件是复杂多变的,体育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的把握和运用注意规律,组织好学生的注意力,不仅能防止学生注意力的分散,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而且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概念,影响因素等。
然后列出了在课堂上容易出现的心理涣散现象及原因。
最后针对这些现象,利用心理注意的规律,提出利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来提高心理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体育教学运用体育教学大部分的课都是在操场上进行的,而且是在动态中进行,教学环境和条件复杂多变,气候、环境等外界刺激将会不断地干扰学生,同时教学的组织形式多样,人际关系交往频繁,也很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的涣散,大大地增加了课堂组织教学的难度,进而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更要有效运用注意规律,抓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来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
一、注意的心理规律所谓注意(attention),是一种有选择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略其他刺激的心理倾向,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有选择、维持和调节的功能。
按注意的选择方向上的目的是否明确、以及意志努力参与程度上的差异,可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一)无意注意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刺激物本身,一是人的内部状态。
从刺激物的特点来看,刺激物的强度、新异性,会影响无意注意;而人的需要和兴趣,以及情绪和过去的经验,也会影响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由刺激物的特点和对我们有直接兴趣的事物所引起的。
凡是具有以下特点的事物都容易引起我们的无意注意。
1.相对强烈的刺激:例如一声巨响、一道强光、一种鲜艳的颜色,都会立刻引起我们的注意。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刺激的绝对强度,而是刺激的相对强度(即一种刺激与其他刺激互相比较的力量)。
例如在屋里安静的时候,很小的脚步声也能引起注意,而在很喧闹时,这种脚步声就不起作用了。
2.突然发生变化的刺激:例如在听报告时,如果报告人的声音突然停止了,马上就会引起听众的注意。
3.不断变化的刺激:例如霓虹灯的一闪一熄的刺激,特别容易引起行人的注意。
4.在背景中特别突出的刺激:例如“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在许多小孩中有一个大人,就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
(二)有意注意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是指服从于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这种注意是个人向自己提出一定的任务,且自觉地把某些刺激物区分出来作为注意的对象。
要想维持稳定的有意注意,在从事某项活动时要加深对活动的理解,要清楚地了解活动的具体任务,要运用自我提醒和自我命令,排除外界干扰等。
例如我们正在专心看书,听见别人谈到我们感到兴趣的问题,我们想到必须坚持学习,经过一定的努力,仍旧把注意集中到书上,这就是有意注意。
这是一种主动的、服从于一定目的要求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在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感兴趣而又必须做的事,这时我们就必须作一定的努力,迫使自己把注意集中到那些活动上去。
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虽然有区别,但是在人的活动中往往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在活动中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二、课堂上学生注意力涣散的主要表现和原因在课堂上,有一些学生对学习不能集中注意而导致注意力涣散,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意气消沉学生对体育抱有消极、逃避的态度,缺乏意愿,精神委靡不振,造成注意力涣散。
2.厌烦可能是由于教材内容的过深或过浅,或比较枯燥,教师上课又缺乏热情和吸引力,使学生感觉到索然无味而产生厌烦。
满堂灌的方式,也可能很难让学生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
3.情绪急剧波动课堂上由于学生兴奋过度,心情忐忑不安,思想混乱,不知所措,情绪急剧波动,都会造成注意力涣散。
4.有意寻求注意有些同学的学习成绩差或思想品德欠佳,在上课时故意不听讲,故意开小差,与同学聊天等。
以有意寻求教师或同学的注意。
还有强烈的光线、巨大的声响、浓郁的气味等,都会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引起注意。
三、注意规律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一)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在体育教学中,锻炼时离不开场地与器材,心理学告诉我们精心设计场地,科学合理的布置好器材是引起无意注意的必要条件。
上课前教师应注意事先准备场地,例如途中跑教学要预先划好跑道等,在准备操或体操教学中注意设计队形的新颖,花式的多样,改变千篇一律的四列横队,可以是方形、圆形、太阳形、半圆形、扇形、菱形等。
根据教材的特点,合理使用,这样使学生一到操场看到清晰规范的跑道,新颖别致安全的器材布置,就会产生新鲜感、舒服感,自然而然的使全体学生产生兴奋而跃跃欲试。
这就为课堂中认真学习和积极锻炼创造了最佳的课前心理准备,为获取最优教学效果创造了条件。
2.合理运用色彩效应科学研究表明: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色彩不仅能够构成生活的绚丽画面,而且能够影响人的性格,陶冶人的情操,调节界人的情绪。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也包含着许多色彩因素,如果能够巧妙地利用,不仅能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激发嘘唏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例如让学生使用五颜六色的篮球、排球、足球,既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又便于按照器材的不同颜色分组;在铅球、铁饼等投掷项目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将投掷物涂上白色,使学生感到轻松;而在跳箱、山羊、跳高等障碍性项目活动中,则可以把器材漆成黄色或咖啡色,引起学生的错觉,使他们在情绪体验上消除恐惧和胆怯心理,从而怀者愉悦的心情进行练习。
又如在短跑教学时,在黑色的煤渣跑道上划上雪白的分道线和起跑线、终点线,使场地显得明朗和富有立体感,能给学生以活跃和一往无前的感觉,同时还能强化教学气氛,使其产生一种兴奋的心理状态,从而在“移情”作用下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3.教学方法多样化,丰富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新颖性和趣味性是引起学生注意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要防止教法单一,不能光为跑而跑,光为跳而跳,这样时间稍一长,学生就会感觉枯燥乏味,导致注意力涣散而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材、教法,经常变换教学手段使教学方法匆满新意,经常交叉采用游戏法、分组练习法、竞赛法和互相纠正法等手段使组织体育课的传统方法转换为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进行抢篮板教学时,在分组练习的同时可编排“连续打篮板比多”的游戏。
它既达到练习抢篮板的技术,掌握和判断抢篮板技术的正确动作和起跳时机,又可达到提高专项身体素质的目的。
还有在学习传接球技术时可开展“传球比多”游戏;学习抢断球技术时可采用“看谁抢得多”和“打球和保护球”等游戏;学习运球技术时可采用“绕圆运球接力”和“曲线运球接力”等游戏;学习投篮技术时可采用“投篮比多”、“罚球比多”等游戏。
通过这些游戏教学,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变“要我学”为“我要玩”。
在玩的过程中有效地完成体育教学的各项任务。
4.加强直观教学法体育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直观性强,体育老师的示范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教师准确、熟练、轻松、优美的示范动作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倾向,吸引学生看了有跃跃欲试之感,并且能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引起学生学习这些动作的兴趣和掌握动作的信心,从而产生自觉积极的学习动机,投入更加认真、努力学习和锻炼。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的动作配上挂图、黑板、或模型及讲解,教学效果会更好。
5.运用语言技巧,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进行体育教学和引起学生注意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任务是启动探求知识,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备课时要考虑讲什么?怎么讲?。
教师的语言既要少,又要精;既要有思想性、教育性、科学性,又要生动形象和风趣感染性,容易吸引学生注意。
通过教师声音的强弱、快慢和声调的变化以及声情交融、声情并茂,以声传情、以情代声来描述、剖析事物的本质,好象一幅幅活生生的画像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集中精力听讲,还可以把动作要领编成押韵的口诀进行讲解。
例如“空中一个面,地上一条线”(指侧手翻);“轻松快跑节奏强,富有弹性步点准”(跳高助跑)等等。
6.运用学生爱美心理,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爱美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形体美、动作美、心灵美和行为美是体育美的表现。
实践证明,男生希望自己身材高大,四肢强壮,体态端正,富有男子汉的气息;女生则原自己线条匀称,胖瘦适中,以青春特有之美影响于同伴之中。
掌握这种心理,教师就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姿态,利用多种多样的技术、素质练习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身体的正确发育,养成健美的体形。
教学中,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实际上就是美的体现。
如果正确的跳高技术中的竿上动作,跳远中的腾空,正确的投篮、射门等,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运用有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明确学习目的与任务对于一节体育课,不管是授新课还是复习课,在刚上课时都要跟学生讲清楚本节课的内容,明确本节课的目的、意义及锻炼身体的价值,在课堂中对教材的关键和难点都要重点进行讲解示范,这么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感觉到即将进行的学习对自己有什么重要意义,以便把他们的有意注意集中到教师的讲解示范以及安排的练习中来。
运用技能学习中学生活动的目的要求,应尽可能具体化、实际化。
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主义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立定跳远教学时,要求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跳过绿线,中等水平的跳过蓝线,个别困难的跳过红线,使得学生有目的地进行练习,易于接受,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
2.注意区别,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的生理发育、身体条件不一样,运动能力有不同,性格、气质方面也存在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技术掌握较慢的学生,应多给予鼓励,耐心教导,帮助他们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增强他们的信心。
对于技术掌握较快的学生,在动作规范上和难度上应提出较高的要求,使之达到熟练的程度。
这么做就使得学生的兴致更高,注意力更集中了。
因此,因材施教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有意注意的维持。
3.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保持有意注意教师应结合实际和国家对学生在体育方面的规定和要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生对教师所要求注意的内容无兴趣或感觉到枯燥无味时,就容易引起注意涣散,学生对练习的目的、任务的重要性理解得越深刻,越能用直接兴趣或间接兴趣排除干扰,逐渐发展自己的注意稳定性的良好状态。
实践证明,积极鼓励、帮助,树立榜样,培养集体荣誉感,也能促进学生注意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