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感悟
2013年9月1日上午,在经济与管理学院报告厅,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李工真教授给我们全体学员带来了一场武汉大学校史的精彩讲座。
李教授从1893年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讲到了2013年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的武汉大学,讲事实、摆依据,结合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史详细地讲解了武大的前世今生,其历史知识的丰富、旁征博引的博学、以及对当今社会发展在教育方面日益突出的问题的看法,都赢得了同学们此起彼伏的掌声。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全体起立,用经久不息的掌声对李教授的演讲表示赞赏。
这一方面得益于李教授对武汉大学校史研究的严谨性;另一方面是由于李教授有着大学教授特有的铮铮铁骨,敢于讲真话,敢于对当今社会的问题提出批判,使得大家能够在枯燥的校史讲解中也能听得如痴如醉。
通过对李教授校史讲座的聆听,我加深了对武汉大学历史和现状的认识,也让我对武汉大学有了更强的归属感,意识到自身知识的不够,对未来三年在武大经管院的学习生活充满期待。
同时我对怎样的大学才是真正优秀的大学,在大学里如何学习,如何生活等有了新的感悟:
第一,大学之大,在于大师之大也,而非高楼之大也。
武汉大学源于1893年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在那个年代,中华民族饱受西方列强侵略之苦,张之洞认为“盖闻经国以
自强为本”、“自强之道,以教育人才为先”,他试图通过培养新式的专门人才来兴办中国近代工业、商业,所以说,自强学堂从开始创办时就有着救亡图存的意味,有着不一般的历史使命。
在四川乐山时期,武汉大学借用当地的庙宇办学,条件非常艰苦,却有着号称乐山108将的大批大师级学者,使得武汉大学成为首屈一指的重点大学。
一所真正优秀的大学,并一定规模有多大,但是其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人才培养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必须要大。
第二,大学的学习要广泛涉猎,不能只局限于某个领域。
由于学科的综合性,我们很难孤立的学习一门单独的学科。
现在国家的应试教育模式,文理分科,使得很多理科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越来越差,甚至提笔忘字;而文科生在逻辑思维方面也是不尽人意。
然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的更多的是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在某个领域很专业,而且还要在很多领域都很了解。
武汉大学在迁往四川乐山时期之所以能够成为武大历史上最为光辉的时代,很大程度也是因为各学科的学者集中,思维的碰撞,各位大师对中西学的融会贯通。
而现在我们选择来读MBA的同学,行业背景非常多样,很多是有着理工科背景的行业精英,再进行工商管理的学习,更能够成为21世纪社会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第三,大学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独立思考。
大学是学习知识的地方,但更是学习为人处事、学习独立思考的殿堂。
大
学毕业后,我们都将奔向社会,在某个行业创造社会价值,毕业生能否给社会做出大的、有益的贡献是评价一所大学好坏的重要指标,而是否能有所成就,很大程度和是否有独立思考能力相关,所以大学更应该教会学生的是如何独立思考,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第四,生活中充满挫折,但是要积极面对。
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的武汉大学作为百年名校,发展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从自强学堂到方言学堂,再到国立武昌高师、国立武昌师范大学、国立武昌大学、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国立武汉大学,武汉大学走的并不从容。
武大发展的时候,正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动荡不安的年代:晚清政府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刚刚成立,却又被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接着是南北混战、军阀割据,再到日军入侵,国共内战。
武汉大学在艰苦的岁月中却成长为仅次于西南联大的全国最强实力大学,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武大人自强不息、奋勇拼搏的精神。
生活不也是这样么,可能你家庭贫困、命途多舛、诸事不顺,但是只要你不抛弃、不放弃,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心,终究会取得成功的。
我相信每个在毕业多年后还能够重回学校进行MBA学习的同学,都曾面对过各种各样的人生挫折,但是大家都勇敢地面对了,才能到武大来学习。
在今后的生活过程中,我们肯定也会遇到新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相信,有了MBA的学习经
历,再大的困难也会得到解决。
第五,社会不断发展,要时刻学习新知识。
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也是异常的快,要想在社会上立足,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而不能躺在过去的成绩上睡觉。
武汉大学发展的过程中曾经非常辉煌过,现在的武汉大学却并没有处在一个最好的状态,这说明武汉大学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同样,我们选择MBA的同学,在入学之前可能已经在各自的工作领域中小有成绩,但是依然选择回到学校学习,就是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未来的路还有很长,我们必须学到老,活到老。
武大的校史告诉我们,历史并非一帆风顺,唯有自强、求是、弘毅、拓新,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才能傲然于历史长河,不被淘汰。
武汉大学是一所优秀的大学,也是一所还有很大进步空间的大学,我作为武汉大学的一员,有幸在武汉大学渡过未来的三年,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希望今天的我能以武大为荣,以后武汉大学也能以我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