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六章-建筑透视的画法(一)
第六章-建筑透视的画法(一)
(3)墙角线不在基线上的做法?
(2)已知双坡顶房屋的平面图,立面图,画面中站点s,基线, 视平线,画面位置,求该房屋的透视图。
例二
1.自站点s引出平面 图中两组主要轮 廓线的平行线, 与相交于和两点, 由此作垂直线, 交视平线于和两 点,即为两组水 平轮廓线的灭点。
2.自站点s向平面 图中各顶点引 直线,即各条 视线的基面投 影,相交于….. 点。由于点k位 于上,表明过 点k的墙角位于 画面上,其透 视即为自身。
P
.s
h
g
过b作垂直线交于b0,连接b0,与过所作的竖直线交于a0。连接b0, 与过所作的竖直线交于c0;分别连接c0, a0相交于d0。由此类推, 得出各点的透视。最后连接各点的透视,求出建筑平面图的透视。
P
h
.s
g
P
h g
P
h
.s
g
3.利用真高线,求 的屋透视
P
h g
思考题: (1)平行透视的做法? (2)非方形物透视的做法?
物体过A点的边线由于紧贴画面,因而没有 被透视,可以作为真高线使用,可以看出 这样的情况比较易于绘图,所以,在实际 工作中,一般将透视对象一条边线紧靠画 面,制图效率较高。
作业:
运用建筑透视的画法做出习题集中的 P80--2 P81; P83 ; P84放大一倍; P85.放大一倍
方法二: (1)过转角b作画面,使 与成角; (2)过转角a、c向作垂 线,得透视图的近似宽度 B。 (3)在B宽度内定,并作 垂直于,使的长度约等于 画面宽度的1.5—2.0倍。
(二)确定视高,即与的距离。
一般选为1.5—1.8m,以人的高度为视高。必 要时可以降低视高使建筑物显得挺拔雄伟 (仰角30°),也可提高视高(俯角45°)
视距—视点对画面的距离, 即中心视线的长度
第二节 透视体系的选定
一.视点的选定
视点的选定
视角大小适宜
体现建筑的 整体造型特点
选在实际环境 许可的位置上
1.视角大小适宜 绘制建筑透视图时,视角通常控制在60°以内,以30°-40°
为好。在特殊情况下,如室内透视可稍大于60°,不宜超过90°, 否则出现失真现象。
二.在平面图中确定透视投影体系的步骤
(一)确定站点与画面
方法一: (1)先确定站点s,
使s向建筑平面图 所作两边缘线视线 和间的夹角为 30°-40°,并且 人站在站点处,能 充分看到建筑的体 型特征。
(2)在两边缘线间, 引出中心视线的 投影,使其平分 两边缘线。
(3)作画面线垂直 于。画面线最好 通过建筑平面图 的一角。
第三节 建筑透视图的画法
建筑透视图的具体绘制是在平 面图的基础上进行的。 其步骤如下: 1.作建筑物平面图; 2.画墙角线并确定其透视高度; 3.完成建筑屋顶的透视作图; 4.完成建筑的门窗等细节部分的作图。
一.视线法
例一
(1)已知长方形房屋的平面图,立面图, 画面中站点s,基线, 视平线,画面位置, 求该房屋的透视图。
2.站点的选定充分体现建筑的整体造型特点;
√
3..站点尽量选在实际环境许可的位置上 (1)平面图中,若有池塘,则站点应避免在水面上。若有山,则 视点应位于山上,视点的高度就不能是人的身高; (2)视高一般按人的身高1.5—1.8m确定。有时为取得特殊效果, 可认为降低或调高。(下图显示了视高对建筑物的影响)
第六章 建筑透视的分类及画法 (一)
第一节 建筑透视图的分类 (一)一般按照画面上灭点的多少,分为
三种: 1.一点透视; 2.两点透视; 3.三点透视。
(二)基本术语:
基面—放置建筑物的水 平面,以字母G表示, 也可将任何水平P表示,一般以垂直基面的 铅垂面为画面,也可以用倾斜 平面做画面;
P
s h g
P
h g
P
h g
1.自站点s引出平面图中两组主 要轮廓线的平行线,与相交 于和两点,由此作垂直线, 交视平线于和两点,即为两 组水平轮廓线的灭点。
P
.s
h
g
P
h g
2.自站点s向平面图中各顶点引 直线,即各条视线的基面投 影,相交于,点。由于点b位 于上,表明过点b的墙角位 于画面上,其透视即为自身。
视点—人眼所在位置S;
站点—观看建筑物人 的站立点,即视点S 在基面G的投影s;
基线—基面与画面的交线, 在画面上以字母表示, 在平面图中则以表示;
心点—视点S在画面P 上的正投影s0;
中心视线—引自视点并垂 直于画面的视线,即视点 S和心点s0 的连线;
视平面—过视点S所作的水平面;
视平线—视平面与 画面的交线,以表 示,当画面为垂直 面时,视平线与基 线距反映视高;
过k作垂直线交于k0, 连接k0,与过所作 的竖直线交于a0。 连接k0,与过所作 的竖直线交于e0, 连接e0,其反向延 长线与过所作的竖 直线交于d0。由此 类推,得出各点的 透视。最后连接各 点的透视,求出建 筑平面图的透视。
3.利用真高线,求 的屋脊及矮檐的 透视
4.檫去多余图线,完成双坡顶房屋的透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