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21*******
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
开课教研室: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选修课。
2.课程任务:《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是一门面向文学学科大学生的选修课程,侧重从宏观的视角梳理“五四”文学革命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演变脉络,讲授各个时期形成的主要文学思潮、文学思想,及其历史和文化背景、基本理论和实践主张、文学史贡献和局限以及借鉴意义等,揭示其发展的规律,研讨思潮演变中的重要作家的创作。
旨在使学生把握文艺生产与文艺思潮之间的关系,强化其文学专业基础,提高其理论思辨能力和审美感受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以史家的眼光严谨而系统的分析梳理中国20世纪文学思潮的发生、发展乃至流变的过程,引导学生对20世纪文学思潮的运行轨迹做出明晰准确的学理把握。
授课的方式上,以教师讲授为主,把文学思潮发展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性讲解清楚,辅以适当的课堂研讨,把学生组织起来,开展师生对话和互动,营造活跃的学术气氛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内容丰富、直观且能引发学术思考的课件,提高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效率。
课程成绩=期终成绩(70%)+平时成绩(期中考核、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五四时期的文艺思潮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重点掌握五四时期的启蒙主义与激进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的关系,避免单一地理解五四时期的文艺思潮。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启蒙主义等概念,掌握五四文艺思潮的主要特征。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五四时期的启蒙主义与激进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的关系
4.教学内容
一、启蒙主义与激进主义文艺思潮
二、启蒙主义与自由主义文艺思潮
三、保守主义文艺思潮
四、五四运动的接受
第二章 30年代文艺思潮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30年代左翼文艺思潮和自由主义文艺思潮的基本观点,了解二者与五四时期文艺思潮的源流关系。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左翼文艺思潮和自由主义文艺思潮的基本观点,了解二者与五四时期文艺思潮的源流关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左翼文艺思潮和自由主义文艺思潮的基本观点,教学难点是左翼文艺思潮和自由主义文艺思潮与五四时期文艺思潮的源流关系。
4.教学内容
一、左翼文艺思潮
二、自由主义文艺思潮
三、文艺论争及其影响
第三章 40年代文艺思潮
1.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毛泽东延安文艺讲话的背景与合法性,了解延安知识分子改造的情况,把握解放区与国统区文学论争的基本内容。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毛泽东延安文艺讲话的内容,了解延安知识分子改造的情况,把握解放区与国统区文学论争的基本内容。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毛泽东延安文艺讲话,教学难点是解放区与国统区文学论争。
4.教学内容
一、解放区“延安文艺讲话”及其知识分子改造运动
二、解放区与国统区的文学论争
第四章共和国文艺体制的确立与共和国初年的文艺斗争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50年代共和国文艺体制和文艺政策,把握共和国初年文艺界的政治斗争,理解本时期“左”倾思潮给文学事业造成的损失。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建国初期的三大批判的内容,理解本时期“左”倾思潮给文学事业造成的损失。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50年代共和国文艺体制和文艺政策,教学难点是建国初期的三大批判。
4.教学内容
一、《武训传》批判
二、《红楼梦》研究批判
三、胡风事件及其影响
第五章知识分子与文艺政策的调整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双百方针运动的意义以及夭折,理解文艺政策调整的艰难性和曲折性。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双百方针、反右运动的内容,掌握双百方针运动的意义。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双百方针运动,教学难点是文艺政策调整的艰难性和曲折性的理解。
4.教学内容
一、双百方针
二、反右运动
三、艰难的文艺政策调整
第六章文革时期的文艺思潮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纪要》和革命样板戏运动的背景及其后果,把握姚文元文学批评的特点,理解文革时期酝酿的地下文艺思潮的重要意义。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样板戏、地下文学等概念,掌握《纪要》及其文艺思潮极端政治化特征。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纪要》和革命样板戏运动的背景及其后果,教学难点是文革时期酝酿的地下文艺思潮的重要意义。
4.教学内容
一、《纪要》及其极端政治化的文艺思潮
二、样板戏运动
三、姚文元与文革
四、地下文学思潮
第七章主体论的崛起与瓦解
1.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了解文艺界的“拨乱反正”,重点把握主体论崛起到瓦解的历史演进。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及身体写作等概念,把握主体论崛起到瓦解的历史演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主体论的历史演进,教学难点是文艺界的“拨乱反正”。
4.教学内容
一、从文艺界的“拨乱反正”到“主体论”的崛起
二、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
三、身体写作:主体论旗帜的降落
第八章转型时代的文化精神与文学精神选择
1.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商业经济大潮下人文思想的分化,以及人文学者的执着抵抗,了解几次重要论争的基本情况。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人文精神等概念,掌握人文精神论争的概况。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人文精神论争,教学难点是转型时期人文精神的理解。
4.教学内容
一、从“人文精神”大讨论到《大学人文读本》
二、几次论争:王蒙与王彬彬;张承志与张炜;余杰与余秋雨
三、中产阶级及其文化想象
第九章后革命时代的革命文化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后革命时代的革命记忆的暧昧色彩,正确掌握红色经典在后现代语境下的境遇。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革命文化、红色经典等概念,掌握红色经典在后现代语境下的境遇。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革命文化的商业化、大话化,教学难点是红色经典在后现代语境下的境遇。
4.教学内容
一、“毛泽东热”及革命记忆
二、革命文化的商业化、大话化
三、“红色经典”的后现代境遇
四、学时分配
章序内容课时备注
1 五四时期的文艺思潮 4
2 30年代文艺思潮 4
3 40年代文艺思潮 4
4 共和国文艺体制的确立与共和国初年的文艺斗争 4
5 知识分子与文艺政策的调整 3
6 文革时期的文艺思潮 4
7 主体论的崛起与瓦解 3
8 转型时代的文化精神与文学精神选择 4
9 后革命时代的革命文化 2
合计32
五、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一)教材:
1.《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主编:刘中树许祖华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时间:2009年。
2.《中国当代文艺思潮》主编:陆贵山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时间:2009年。
(二)参考书:
1.《中国近现代文学思潮史》主编:刘增杰关爱和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时间:2008年。
2.《20世纪后20年文学思潮》编著:陈传才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时间:2001年。
3.《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编著:李杨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时间:2005年。
4.《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主编:朱栋霖等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时间:2007年。
5.《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主编:孟繁华、程光炜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时间:2004年。
执笔:陈彦文
审定人:董颖左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