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腰扭伤.ppt
解剖生理
腰背部的肌肉一般分为浅、深两层。 1.浅层:主要有斜方肌和背阔肌。 背阔肌:三角形阔肌,以腱膜起自下6个胸椎和 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髂嵴后缘以及腰背 筋膜后层。肌纤维向外上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该肌能内收、内旋、后伸肱骨。
解剖生理
腰背部的肌肉一般分为浅、深两层。 2.深层:包括由浅至深的骶棘肌、横突棘肌和 深层短肌。 骶棘肌:为腰背部最强厚的肌肉。该肌以一个 总肌腱起于骶骨背面、骶髂韧带和髂嵴后份, 向上纵行排列于脊柱棘突和肋角之间的沟内, 分为外、中、内3条肌柱。骶棘肌为强大的伸肌, 主要作用是后伸躯干和维持直立,一侧骶棘肌 收缩也可侧屈躯干。
临床表现
急性腰扭伤多为间接外力所致,轻者为骶棘肌 和腰背筋膜不同程度的损伤;较重者可发生棘 上、棘间韧带的损伤;严重者可发生滑膜嵌顿 后关节紊乱等。 根据受损部位的不同,临床常区分为肌筋膜扭 伤、韧带损伤和后关节滑膜嵌顿3种类型。 主要临床表现: 1.腰部疼痛 2.活动受限
临床表现
(一)腰部疼痛:腰部因损伤部位和性质不同, 可有刺痛、胀痛或牵扯样痛。疼痛一般较剧烈, 部位较局限,且有局部肿胀,常牵掣臀部及下 肢疼痛。
解剖生理
腰部脊柱是一根独立的支柱,其前方为松软的 腹腔,附近只有一些肌肉、筋膜和韧带等软组 织,而无骨性结构保护,既承受着和运动时,过度的负重、不良的弯腰姿 势所产生的强大拉力和压力,容易引起腰段脊 柱周围的肌肉、筋膜和韧带损伤。
解剖生理
解剖生理
韧带 1.棘上韧带:连接胸、腰椎的纵行韧带 2.棘间韧带:位于相邻棘突之间的韧带
脊柱过度前屈超过90度或腰部旋转时易损伤腰 部韧带。
解剖生理
关节 1.关节突关节:连接腰椎 2.腰骶关节:腰椎和骶骨之间的关节,由L5的
下关节突和骶骨的上关节突构成,是脊柱运动 的枢纽。
3.骶髂关节:有骶骨和髂骨的耳状关节面构成, 是连接躯干和下肢的桥梁。
急性腰扭伤
定义:是指腰骶、骶髂及腰背两侧的肌肉、筋 膜、韧带、关节囊及滑膜等软组织的急性损伤, 从而引起腰部疼痛及活动功能障碍的一种病症。 本病俗称“闪腰岔气”,是腰痛疾病中最常见 的一种。
常见于三类人: 1.青壮年体力劳动者。 2.长期从事弯腰工作的人。 3.平时缺乏锻炼,肌肉不发达者。
如治疗及时,手法运用恰当,疗效极佳。若治 疗不当或失治,可致损伤加重而转变成慢性腰 痛。
腰背部的扭伤多发生在腰骶、骶髂关节和腰背 两侧骶棘肌。 腰骶关节是脊柱运动的枢纽,骶髂关节则是连 接躯干和下肢的桥梁,腰部两侧的肌肉和韧带 是维持脊柱稳定的重要因素。
解剖生理
椎骨: 1.腰椎:椎体大,关节突关节面由额状位变为 矢状位,所以伸屈比较灵活;五个腰椎中,第 三腰椎的横突最长,所受到的拉力最大,出于 生理前凸的中间,使腰椎前屈、后伸、左右旋 转活动的枢纽,所以扭伤的机会较多。 2.骶骨 :在近端与第5腰椎形成腰骶关节,远 端与尾骨相连,左右和髂骨的耳状关节面形成 骶髂关节。
解剖生理
腰背部的肌肉一般分为浅、深两层。 2.深层:包括由浅至深的骶棘肌、横突棘肌和 深层短肌。 深层短肌:指横突间肌、棘突间肌等最深层的, 位于相邻椎骨之间的短肌,其作用是协同横突 棘肌维持躯干的姿势。躯干无论位于何种姿势, 腰背部肌肉都处于收缩状态,以抵抗重力。腰 背部深肌收缩还可使躯干屈、伸、侧屈和回旋。
解剖生理
腰背部的软组织(肌肉、筋膜、韧带) 腰背部的肌肉一般分为浅、深两层。 1.浅层:主要有斜方肌和背阔肌。 斜方肌:三角形阔肌,起自颈部上项线,枕外 隆凸,项韧带和全部胸椎棘突,肌纤维向外, 止于锁骨外侧半、府峰和肩胛冈外侧半。其上 部纤维收缩可上提肩胛骨并使肩胛下角外旋, 下部肌纤维收缩可下降肩胛骨,中部肌纤维收 缩可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肩胛骨固定时,单 侧收缩可使头颈部偏向同侧而面部转向对侧, 两侧同时收缩则使头颈后仰。
(二)活动受限:腰不能挺直,俯仰转侧均感困 难,甚至不能翻身起床、站立或行走,咳嗽或 深呼吸时疼痛加重。
检查
1.局部压痛:伤后多有局限性压痛,压痛点固 定,与受伤组织部位一致。
2.腰部肌肉痉挛:多数患者有单侧或双侧腰部 肌肉痉挛,多发生在骶棘肌、腰背筋膜等处。 这是疼痛刺激引起的一种保护性反应,站立或 弯腰时加重。
解剖生理
腰背筋膜 腰背筋膜分浅、深两层包绕在骶棘肌周围。其 浅层贴于骶棘肌表面,内侧附于棘突和棘上韧 带,向外与背阔肌腱膜紧密结合,尤其厚韧。 深层位于第12肋和髂嵴之间,内侧附于腰椎横 突,向外分隔骶棘肌和腰方肌,在骶棘肌外侧 缘与浅层会合,再向外成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的起始部之一。腰背筋膜对骶棘肌起着强有力 的保护和支持作用。
病因
可分为两大类 1.直接暴力:撞击,挤压。(挫腰) 2.间接暴力:
a.动作失调 b.姿势不当 c.重心失衡 d.腰部活动准备不足 以上原因造成脊柱平衡失调,肌肉等受到强烈 的牵拉,从而造成扭伤。
病机
中医 扭伤之后,血离经脉,瘀血阻滞,气血不运, 脉络壅阻不通,不通则痛。 西医 扭伤之后 局部充血、水肿,渗出物增加 血肿 组织缺血缺氧,小血管扩张 代谢产 物堆积 刺激神经末稍 疼痛 肌肉痉挛 静脉回流受阻 组织缺血缺氧,小血管扩张 形成恶性循环
病因病机
腰部急性损伤,多因卒然感受暴力所致,或由 于腰部活动时姿势不正确,用力不当,或用力 过度,或搬运抬扛重物时,肌肉配合不协调, 以及跌仆闪挫,使腰部肌肉、韧带受到剧烈地 扭转、牵拉等,均可使腰部受伤。
《金匮翼》载:“瘀血腰痛者,闪挫及强力举 重得之。盖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无不 由之,若一有损伤,则血脉凝涩,经络壅滞, 令人卒痛不能转侧,其脉涩,日轻夜重者是 也。”
解剖生理
腰背部的肌肉一般分为浅、深两层。 2.深层:包括由浅至深的骶棘肌、横突棘肌和 深层短肌。 横突棘肌:包括由浅至深的半棘肌、多裂肌和 回旋肌3层。肌纤维起于各椎骨的横突,向上止 于上数椎骨的棘突,愈深层肌纤维愈短。半棘 肌纤维一般向上跨越5个椎骨,多裂肌纤维一般 跨越3个椎骨,而回旋肌纤维仅只跨越1个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