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一、概念题1.传播学(北京师大2009年研;华东师大2007年研)答: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社会信息系统本身。
传播学的研究任务是通过对社会信息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以及互动关系的考察,探索、发现和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科学方法,找到社会信息系统良性循环的机制,由此来推动社会的健全发展。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它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它的发展从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诸多学科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2.传播与信息(中科大2019年研)相关试题:(1)传播(浙大2018年研;华农2011年研;辽宁大学2008年研)(2)信息(浙工大2019年研;中南财大2018年研;复旦大学2016年研)答: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包括: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即信息的传递总是在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之间进行的,任何一种传播都必然是通过信息的授受和反馈而展开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这是广义的信息概念。
在这个概念下,一切“表述”(或反映)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德国哲学家克劳斯指出,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3.信宿(山东师大2018年研)答:信宿即受传者。
施拉姆认为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信宿是相对于信源而言的。
信宿是信息动态运行一个周期的最终环节。
其功能是接收情报信息,并选择对自身有用的信息加以利用,直接或间接地为某一目的服务。
信宿可以把信息资源转化为人类的巨大物质财富,在信息的再生产过程中,还可以起到巨大的反馈作用。
4.精神交往理论(华中师大2019年研)答:精神交往理论由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提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总体活动可以分为生产和交往两类。
交往是一个体现人的总体活动关系性的范畴,它既包括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关系,也包括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关系。
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的辩证运动推动着人类交往活动的总体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理论为确立科学的唯物主义传播观提供了重要的出发点,它可以克服既往传播学研究,特别是行为主义传播学研究视野的局限性。
该理论启示我们在考察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时,应把握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唯物辩证关系。
5.传播隔阂(宁波大学2019年研;湖南大学2017年研;兰州大学2016年研;南京大学2014年研)答:传播隔阂是指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系统的参与者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利益、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传播上的无意误解或有意曲解。
它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之间的隔阂等。
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但其存在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传播学的价值就在于引导人们从信息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进而分析和解决信息系统中的传播隔阂。
二、简答题1.简述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江西师大2018年研)相关试题:简述社会信息系统的自身特性。
(吉林大学2018年研)答:社会信息系统是社会的一个基本系统,对社会的环境适应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既有其他一般系统所具有的共性,又有一般系统所不具有的特殊性。
其特点主要有:(1)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社会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保持社会内部的联系与协调,收集、整理和传达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的信息,由此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因此,它必须对内形成有效的传播渠道,对外伸出普遍的触角。
开放性是社会信息系统执行其功能的一个重要前提。
(2)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子系统如果根据信息类型加以分类,可分为经济信息系统、政治信息系统、文化信息系统等。
如果根据传播形态分类,则有个人信息系统、人际信息系统、群体信息系统、组织信息系统、大众信息系统等。
每个子系统既具有相对独立的结构和功能,与其他子系统互为环境;又与其他子系统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其总体运动形成了社会信息系统的大运行。
(3)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传播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是指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双重偶然性的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这些变量如果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4)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人作为社会的主体,能够主动地发现社会自身以及社会与自然之间的不平衡,并主动地进行调整使之实现平衡。
作为社会系统之组成部分的社会信息系统也具有相同的性质。
日本学者太田敏诚认为,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是以人为主体不断生产、传达、加工和储存信息的活动,而人的认知、记忆、学习、传播、推理都具有可塑性。
有了这种可塑性和创造性,人类就能不断发现和克服社会信息系统的障碍因素和传播隔阂,使之不断走向完善。
2.简述communication的几种含义。
(厦门大学2019年研)答:许多理论用语都是由日常用语演变而来的,“传播”一词也是如此。
在传播学中“传播”一词,是英语communication的对译词,这一词所包含的含义有以下几种:(1)给予、分享和参与。
比如“communicant”是参与者(领圣餐),communication 在此就是指通过某种行为来表达社会群体身份。
人们在领圣餐的活动中吃面包、喝葡萄酒,就是要表明和古今圣者属于同一教会。
(2)迁移或传输,后来转指交通与通信。
人类最初的信息传递,总是与人员的流动和物品的传输相伴相随,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则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传播活动。
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带来了工业革命,催生了各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
今天,奔驰汽车、磁悬浮列车、波音飞机以及其他各种高性能的现代化交通工具,能迅速地把人从一方带到另一方。
人和人之间的距离缩小了,个人活动的空间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也迅速增多。
然而交通技术仅仅只是缩短了人们的地理距离,有效的传播才能缩小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3)通信和媒介传播。
从电报和电话的发明,到广播和电视等大众传媒的普及,直到今天互联网的全球覆盖,媒介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信息的交流,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也改变了人类文化的表现形态。
因此,“传播与媒介研究”成为重要的学术领域。
传播学研究总是离不开对传播技术的关注,特别是对传播技术、对人以及人类社会影响的关注。
(4)communication的含义还包括“会话”“交往”“参与”等。
19世纪末,这个词已经成了日常用语。
通过这些日常用语,我们基本上可以了解,传播一词主要指的是人类传递或交流消息、观点、感情或与此有关的交往活动。
3.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交往和物质交往理论。
(湖南大学2019年研)答: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提出精神交往理论,认为人类的总体活动可以分为生产和交往两类。
交往是一个体现人的总体活动关系性的范畴,它既包括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关系,也包括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关系。
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的辩证运动推动着人类交往活动的总体发展。
(1)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理论为确立科学的唯物主义传播观提供了重要的出发点,理由如下: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精神交往”概念与现代的“传播”概念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②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精神交往理论作为理解人类传播现象的基本出发点,可以克服以往传播学研究,特别是行为主义传播学研究视野的局限性。
③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精神交往是与精神生产相联系的,离开了精神生产,也就谈不上精神交往。
④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精神生产既然是一种生产,就必然有它的产品。
精神生产的产品在现代社会更多地表现为信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行业称为信息产业、文化产业或内容产业。
(2)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考察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应把握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唯物辩证关系。
这里包含两个基本观点:①一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
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水平制约着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关系反映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关系。
②二者之间是一种辩证的相互作用关系。
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除了受到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制约以外,还具有自己的能动性和相对独立性,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发展反过来也推动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发展;在物质生产达到一定的发达程度之际,精神生产的状态将会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4.简述传播的定义及特点。
(安徽师大2018年研)答: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把握这个定义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这些方面同时也是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它是一个将单个人或少数人所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人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这里的共享概念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