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课外名句默写汇总

高考语文课外名句默写汇总

高中课外名句默写1. ,灼灼其华。

(周南·桃夭)2.知我者,谓我心忧,。

3.。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如切如磋,。

5.;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6.言者无罪,。

7.。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8.他人有心,。

9.,可以攻玉。

10.,鲜克有终。

11 ,报之以李。

12高山仰止,。

《论语》名句1.无欲速,无见小利。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雍也)3. ,必先利其器。

(卫灵公)4. ,必有近忧。

5.不以言举人,6.三军可夺帅也,(论语·子罕)7.知者不惑,,8.子在川上曰:“”9. ,言不顺则事不成。

10.岁寒,。

(同上)11.仰之弥高,(同上)12.己所不欲,。

(论语·颜渊)13.学而不厌,。

(论语·述而)14.君子坦荡荡,(同上)15. 。

,则不复也。

(同上)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同上)17.,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18. ,行必果。

(论语·子路)19.其身正,不令而行。

(同上)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21.往者不可谏,。

22.八佾舞于庭,23.见贤思齐焉,。

24.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25.《诗》三百,,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26.曾子曰:“。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27.。

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28.,小人喻于利。

29人而无信,。

30.,。

,。

知者乐,仁者寿。

31 ,不知为不知。

《孟子》名句1.夫子言之,。

2。

穷则独善其身,。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4.民为贵,。

5.,此之谓大丈夫。

6.尽信书,。

7.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8.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

9。

,不能成方圆。

《老子》名句:1.知人者智,。

2.祸兮福之所倚,。

3. ,。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4.大直若屈,,。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名句:1.,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荀子·劝学》)《尚书》名句:1.天作孽,犹可违;。

2为山九仞,。

《左传》名句:1.辅车相依,。

2.皮之不存,。

3.欲加之罪,。

4.言之无文,。

5.庆父不死,。

6.居安思危,思则有备,。

7.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8.前事不忘,。

9.一鼓作气,。

其它名句:1.独学而无友,。

(《礼记》)2.玉不琢,不成器;。

(《礼记》)3.凡事预则立,。

(《礼记》)4. ,人以群分。

(《易经》)5.千里之堤,。

(《韩非子·喻老》)6. 动也。

(《吕氏春秋》)7.博学之,。

(中庸)8.仓廪实而知礼节,。

(管子)9. 临渊羡鱼,。

(淮南子)10. ,女为悦己者容。

(战国策)11.风萧萧兮易水寒,。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12.桃李不言,。

(史记)1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史记)14.绳锯木断,。

(汉书)15. ,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16. ,岁寒见后凋。

(后汉书)17. ,收之桑榆。

(后汉书)18. ,金石为开。

(后汉书)19 .盛名之下,。

(后汉书)20.静以修身,。

(诸葛亮)21.非学无以广才,。

(诸葛亮·诫子书)22.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23.国以民为本,。

(陈寿·三国志)24. ,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移居)25. ,观千剑而后识器。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26.黯然销魂者,。

(南朝·江淹·别赋)27.仁者见之谓之仁,。

《周易·系辞上》28.失之毫厘,。

29.不鸣则已,。

(史记)30.众口铄金,。

(史记)。

31.博观而约取,。

(苏轼)32.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33.梅须逊雪三分白,。

(卢梅坡《雪梅》)3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林则徐对联)35.君子之交淡若水,。

(《庄子·山木》)36.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37.大道之行,。

(《孔子家语》)38.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39.为人性僻耽佳句,。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40.曾经沧海难为水,。

(元稹《离思》)41.历览前贤国与家,。

(李商隐《咏史》)42.以铜为镜,;以古为镜,;以人为镜,。

(《旧唐书魏征列传》)43. ,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伶官传序》)44.祸患常积于忽微,。

(欧阳修《伶官传序》)45.绿杨烟外晓寒轻,。

(宋祁《玉楼春》)46.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岳飞《满江红》)47.疏影横斜水清浅,。

(林逋《山园小梅》)48.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49.纸上得来终觉浅,。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50.良辰美景奈何天,。

(汤显祖《牡丹亭》)51.我自横刀向天笑,。

(谭嗣同《狱中题壁》)52.海纳百川,;壁立千仞,。

(林则徐)53.苟利国家生死以,。

(林则徐)名句集锦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七十三章》)3.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5.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宋·苏询》)6.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宋史》)7.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荀子》)8.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孙子》)9.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10.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晏子春秋》)1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1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曹操)13.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文赋》)14.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元·程端礼)1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16.不愧于天,不畏于人。

(《诗经》)17.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诚子书》)1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19.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

(陆机)20.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史记)21.言者谆谆,听者藐藐、22.一登龙门,身价百倍。

23.重赏之下,必有勇夫、24.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25.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26.强弩之末,力不能穿鲁缟。

(三国志)27.貂不足,狗尾续。

(晋书)28.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曹丕)29.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陆机)30.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礼记)3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32.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书经)33.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34.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论语)35.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论语) 36.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37.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 38.听其言,观其行。

(论语) 39.贫而无怨,富而不骄。

(论语) 40.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41.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孙子)42.察己可以知人,察今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43.轻则寡谋,骄则无礼(国语)44.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左传)45.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46.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战国策)47.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 48.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吕氏春秋)49.贪天之功,据为己有。

(左传) 50.香饵之下,必有死鱼。

51.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52.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53.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犹未迟也。

(《战国策·楚策》)5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55.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5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范晔《后汉书·冯异传》)57.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58.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陈寿《三国志·吴书》)59.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60.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唐书)61.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

(旧唐书)62.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魏书)63.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后汉书)64.举大事者,不忌小怨。

(后汉书)65.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史记)66.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冠子)67.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

(礼记)68.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69.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70.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孔子)71.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孔子)7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7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74.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孔子)75.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孔子)76.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77.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孔子)78.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

(孔子)79.见义不为,无勇也。

(孔子)80.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孔子)8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孔子)82.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孔子)83.过而不改,是为过矣。

(孔子)84.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孔子)85.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孔子)86.损者三乐:乐骄东,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孔子)87.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孔子)8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89.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孔子)90.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孔子)91.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论语)92.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孟子)93.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孟子)94.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孟子)95.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96.如欲平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孟子)97.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矣。

(孟子)98.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99.杨朱之道,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

(孟子)100.挟泰山以超北海,非不为也,而不能也。

(孟子)101.为长者折技,非不能也,而不为也。

(孟子)10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孟子)103.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孟子)10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105.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106.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庄周)107.彼一是非,此一是非。

(庄周)108.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