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讲阅读理解(三遍四步法)(2课时)
第三讲阅读理解(三遍四步法)(2课时)
方法与技巧: (一)对段落标号、圈点画线、边注眉批 (二)抓住关键词 ,留;删;添
圈点勾画的三原则:
1.关联词原则:四类关联词 在阅读材料时一定要注意一些表示逻辑关系的词语, 这一条在言语理解中也非常好。比如,转折连词出现 的地方,强调的一定是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一定 是应该选的答案。
(1)因果关系: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总之,主要原因,根本原因 (2)转折关系:虽然/但是,不但/而且,然而,其实,于是 (3)递进关系:除此以外,同时,还 (4)并列关系:首先、其次、最后;一方面、另一方面;
圈点勾画的三原则:
2.常见词原则: 在申论考试的材料中,往往涉及事件或问题
的表现、原因或解决措施等问题。因此,与 此相关的常见词也是经常出现。这类词有: 如根源、危害、教育、体制、领导、法律法 规、监督、落实、经验教训。
圈点勾画的三原则:
3.观点性原则: 阅读申论材料时要着力把握其基本观点,因为
归纳概括的答题步骤
第一步——概括出特定事实是什么(总括句)
第二步——分述特定事实的细节信息
特定事实的现状(成绩与问题、特点)
2、主旨句原则:主旨句是指提示文章段落大意的 句子或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的句子。主旨句 主要是指那些与特定事实相关的句子。
我们既要有政治敏锐性,又要有材料的敏锐性
(四)总结段落大意
这个工作不需要浪费太多时间,需要把握整 体性原则和关联性原则。
我们没有必要对每一段材料的段落大意都进 行仔细推敲,只需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对 其进行整体性的把握。
每一段材料都是有用的,绝不是摆设!(不要 轻易断定干扰性材料)
两种问题意识
具体的问题意识: 阅读材料之前,仔细阅读题目的要求。题干可以提
供很多重要信息。 抽象的问题意识: 特定事实的表现是什么? 特定事实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解决问题的对策是什么?
强调:关于以上问题的答案完全从给定材料中概 括,不能自由发挥,任意引申。
观点就是主旨。
因此,与表达观点密切相关的词,如经调查、 资料显示、反映、看出、告诉、据某某讲、 据报道、初步推断、分析、强调、指出、认 为等等就是关键词。
材料中的观点一般可以分为三类:政府权威部 门的观点、学者的观点和老百姓的观点
(三)把握关键句
1、首尾句原则:一般来说,写文章总是要讲究起 承转合。百分之六十左右的材料都是能从首句或尾 句中找到段落大意或中心思想。这个原则,在申论 写作中也需要大家注意。
第一遍 (第一步) :整体感知抓住特定事实
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 基本要求: (1)注意力高度集中,不要因干扰而分神,
尽量减少回视和重看的次数 (2)学会一目十行的读书方法,把逐字逐
句地阅读与逐行逐段地阅读结合起来。
第二遍(第二步):局部切片,以特定事实 为统领,搞清楚每段资料的主旨和关键信息
) 分门别类的原则:同类合并、异类罗4年国考试题
2006年山东省考试题
2006年山东省考第一题参考答案
排列顺序为:2.3.6.8. 4.10. 1.5. 7.9
摘要:调查显示,证人举证困难。诸如车祸现
场无人作证、困难群众无人援手、经济纠纷不肯作
概括类试题的类型 (一)概括主要内容 (二)概括主要问题 (三)概括部分内容或问题 1.概括部分内容 2.概括要素 3.概括思路和观点 4.概括目的和意义 (四)其他类型: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括主要内容的基本标准
全面:涵盖所有信息点 准确:抓住主要信息 简明:语言简单明了 流畅:完整连贯的整体表达
批注:现状、原因和对策 注意两类材料:典型现象、事例;图表和数
据(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第三步:分门别类 ,理顺给定材料之间 的逻辑关系
常见的逻辑关系: 横向关系: 不同的事实之间 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正面和负面/成绩和问题 问题的原因:政治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文
化原因 纵向关系:问题的表现/原因/对策 多层次关系:一般不是一个层次(横向与纵向交叉
阅读申论材料的三大主线
(1)新闻媒体的报道或调查显示; (2)相关人士的看法; (3)相关方面的举措。
阅读材料的“三遍四步法”
一般要用30-40分钟读三遍材料。
第一遍整体感知,抓住特定事实; 第二遍局部切片,对材料仔细分析; 第三遍分门别类和总结概括。
这个功夫不能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工作做 得好,申论成功了一半。
证等现象,显示了社会生活中的一种不良风气。
中国古代先哲对此早有关注,提出了义、利学 说和见义勇为等主张。如今,政府部门加大了荣辱 观教育力度,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提出了关怀 弱势群体的主张,提倡公平正义的标准,并赋予道 德义务等以新的时代内涵,力求有效整治不良社会 风气
第三遍(第四步):按照申论要求,选准角 度,总结概括材料内容
关键:用材料说话
材料是“根”,根基不牢,地动山摇; 夯实基础,稳如泰山。
材料的组成:事例类材料、评论类材料、理 论类材料
阅读概括材料的基本套路
阅读之前一定要有“问题意识”,要把一大堆 乱七八糟的材料看成是一个整体。
脑袋里要装着问题:特定事实是什么?有什么 样的表现?(怎么了?)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解决的对策是什么?(怎么办) 这些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
概括主要内容的具体要求
(1)概括的角度要准确:注意题目要求
(2)概括的内容要有信息含量
防“空”(概括的内容没有信息含量)
防“碎”(照抄照搬给定材料)
(3)概括的思维要清晰
围绕特定事实进行概括,注意逻辑性
万能模式
(4)概括的答案要客观准确
中性的、白描的,不要引申和发挥,不要
用感情色彩太强的词汇。
第三讲:阅读理解(“三遍四步法”)
第一遍 (第一步) :整体感知抓住特定事实 第二遍(第二以特定事实为统领,搞清楚每段资
料的主旨和关键信息
第三步:分门别类 ,理顺给定材料之间的逻辑 关系
第三遍(第四步):按照申论要求,选准角度, 总结概括材料内容
申论作答一般分为五步
阅读理解 总结概括 分析问题 提出对策 论证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