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专题分析报告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专题分析报告

2016年全面二孩专题分析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6年10月正文目录一、“全面二孩”政策历史及实施现状 (5)1.1 关注“全面二孩”,概念转向实质 (5)1.2 我国人口政策历史演变 (5)1.3 “全面二孩”政策影响逐步显现 (8)二、“全面二孩”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9)2.1 人口结构预测:“全面二孩”将延缓老龄化趋势和劳动力的下滑 (9)2.2 “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推升居民消费支出占比与催生新的增长点 (14)三、医药行业:辅助生殖和儿童药将受益于“全面二孩”政策 (17)3.1 医疗服务:辅助生殖 (17)3.2 儿童药 (22)3.3 相关上市公司 (23)四、食品饮料-奶粉行业:二孩+猴年有望促进终端需求提高 (25)4.1 供给端:高毛利促使现有产能过剩 (25)4.2 政策推动生产企业整合 (27)4.3 二孩+猴年有望促进终端需求提高 (30)4.4 未来机遇和挑战并存 (31)4.5 相关上市公司 (34)五、“全面二孩”政策下,教育与轻工行业将充分受益 (35)5.1 观念与政策驱动幼教行业升级,“全面二孩”下市场进一步扩容,益智玩具受益35 5.2 艺术教育异军突起,钢琴市场脱颖而出,二孩政策催化下行业将步入黄金发展期41 5.3 主要公司分析 (46)1)邦宝益智 (46)2)珠江钢琴 (47)六、投资建议 (47)图表目录图表1: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中国人口增长率迅速下降 (6)图表2:我国老龄人口占比不断上升,劳动人口占比2010年后开始下降 (7)图表3:我国人口政策历史演变 (7)图表4:新加坡的人均GDP和总和生育率变化情况 (9)图表5:我国人口总数预测 (11)图表6:我国老龄人口占比的变化情况 (12)图表7:我国劳动人口占比的变化情况 (13)图表8:我国的劳动力规模年变化率预测 (13)图表9:我国居民消费变化情况 (15)图表10:美国的“婴儿潮”与零售贸易业增长、教育服务业增长情况 (16)图表11:乐观预测、保守预测和无二孩政策三种情况下我国的0-4岁人口数量 (16)图表12:未来三年我国人口数量和婴幼儿消费情况预测 (17)图表13:辅助生殖技术种类 (18)图表14:三代试管婴儿的技术 (18)图表15:我国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机构共365家 (19)图表16:2003-2014年女性孕育年龄延后趋势明显 (19)图表17:美国不同年龄女性在辅助生殖周期各步骤成功率 (20)图表18:预测2016年体外受精总周期数 (21)图表19:辅助生殖市场规模预测 (21)图表20:综合医院儿科门诊人次逐年攀升 (22)图表21:我国儿童药市场规模和增速 (23)图表22:奶粉行业毛利高于传统液态奶行业 (25)图表23:高毛利主要来源于中高端产品占比高 (26)图表24:奶粉产量vs生鲜乳产量(万吨) (26)图表25:主要国内企业产能 (27)图表26:配方奶粉注册制落地之路 (28)图表27:进口婴幼儿奶粉量(万吨)及增速 (29)图表28:部分跨境购进口奶粉价格 (30)图表29:未来三年婴幼儿奶粉需求量测算 (31)图表30:婴幼儿奶粉销售额(亿元) (32)图表31:国外品牌占据半壁江山 (33)图表32:2007年婴幼儿奶粉市场份额(按销售额) (33)图表33:2012年婴幼儿奶粉市场份额(按销售额) (34)图表34:2015年婴幼儿奶粉市场份额(按销售额) (34)图表35:28.5%家长在孩子没出生时已考虑早教问题 (36)图表36: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支出持续提升 (36)图表37:国家关于学前教育的政策 (37)图表38:1960-2060年中国适育人口增长率 (38)图表39:我国0-14岁人口及增速 (39)图表40:益智积木玩具作为重要早教工具拥有诸多优点 (39)图表41:益智玩具非常符合家长选择幼教产品考量因素 (40)图表42:我国玩具市场消费呈不断增加态势 (40)图表43:家长选择辅导班科目时首选艺术类培训 (42)图表44:国内艺术教育市场测算 (42)图表45:主要乐器培训比较 (43)图表46:2015年10月乐器销售主营构成 (43)图表47:我国钢琴产量及进出口情况 (44)图表48:钢琴行业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45)图表49:2015年主要钢琴厂商销量(架) (45)图表50:家庭钢琴消费量预测 (46)图表51:“全面二孩”政策受益标的 (48)一、“全面二孩”政策历史及实施现状1.1 关注“全面二孩”,概念转向实质“全面二孩”从概念转向实质性影响,值得关注。

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了“全面二孩”政策,并于今年起实施。

今年以来,北京、上海、珠三角等地出现孕妇数量大幅上升,孕产资源紧张现象,超出市场预期。

无论从身边个案还是医院相关孕产信息和数据,都可感受到二孩生育数量的上升,“全面二孩”正在从概念转向实质性影响,其带来的新生儿数量的增长将会对宏观经济及孕婴相关产业基本面产生影响,因此值得关注。

1.2 我国人口政策历史演变纵观近代中国发展史,我国的人口政策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20世纪70年代-80年代:计划生育和独生子女政策。

为了限制人口过快增长,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并以1980年中共中央发表《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为标志,开始转变为严格控制生育第二个孩子和独生子女政策。

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我国的人口增长率从1970 年的 2.76%迅速下降,到1980年人口增长率已降到1.25%。

图表1: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中国人口增长率迅速下降2)20世纪80年代-2015年:一胎化政策逐步松绑。

“一胎化”政策首先在农村推进时遇到切实障碍,1984年我国调整人口政策,各地普遍允许农村独生女户生育二孩,即“一胎半”政策。

随后,浙江省率先开展城乡全面实行“双独二孩”政策。

2001 年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通过,各地据此制定“双独二孩”政策,到2011年,全国31省区均已放开双独家庭生两个孩子。

2010年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步加重,2010-2015年,劳动人口占比从74.5%下降到71.9%,65岁以上人口占比则从8.9%上升至10.5%。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2013 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单独二孩”政策逐步落地实施。

图表2:我国老龄人口占比不断上升,劳动人口占比2010年后开始下降3)2015年至今:“全面二孩”政策。

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出,要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同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中国推行了三十多年的城镇人口独生子女政策真正宣告结束。

图表3:我国人口政策历史演变1.3 “全面二孩”政策影响逐步显现“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实质影响逐步显现,北京、上海、珠三角等地已出现生育资源紧张现象,超出预期,且建档孕妇中二孩比例较往年提升。

1)受“全面二孩”叠加生肖影响,北京孕产资源紧张,高龄孕妇比例显著上升“建册”、“建档”是分娩量和新生儿数量的先行指标。

“建档”是医院接收孕妇的标志,意味着孕妇平时产检和生育床位能够得到保证。

在到医院建档之前,孕妇需要先在社区完成建册。

北京建册孕妇数量猛增,超出预期,且高龄孕产妇比例上升。

根据 4 月召开的2016年北京妇产科专业学术年会上公布的数据,今年3月北京市社区孕产妇建册数单月内即高达38388人,这是自从2014年5月北京实施孕产妇“先建册、后建档”政策以来,单月建册量首次突破3万人的月份,大大超出预期,且医护人员表示接诊孕妇中,二孩比例较往年大幅提升。

截至9月1日,北医三院、协和医院、安贞医院等多家北京三甲医院,预产期为明年4月的建档均已挂满。

面对孕妇建档难、孕产资源紧张问题,北京卫计委已积极出台措施予以应对。

此外,北京市分娩人群结构发生变化,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高龄孕产妇由2014年的10%上升到2016年的14%。

2)上海等地样本医院一季度孕妇建卡数和新生儿数高增长根据我们的草根调研,今年上半年上海红房子医院、国妇婴、天津妇产医院等样本医院的建卡数和新生儿数同比出现高于50%的增长,且第二季度的增速较一季度更高。

此外,黄体酮销量自去年下半年开始迅速增长。

3)珠三角建档孕妇数量大幅增加除北京、上海等地出现孕妇数量大增、孕产资源紧张外,7 月中旬,珠三角也报道出孕妇数量大幅增加,面临建档难等问题。

以中山六院为例,产检建档人数相较去年同期几乎翻倍,其中约有四成是二孩建档。

二、“全面二孩”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历史经验表明,人口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从最基本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出发,一方面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直接作用于生产函数中的劳动投入;另一方面人口素质的提升也会带来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从而通过作用于生产函数中的全要素生产率而促进经济发展。

以下主要包括两部分分析:首先估计“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整体的人口结构和劳动力规模的影响,其次在人口发展的基础上探索经济增长的趋势。

2.1 人口结构预测:“全面二孩”将延缓老龄化趋势和劳动力的下滑1)鼓励生育政策的效应分析:与新加坡的比较事实上,我们国家并不是唯一实行计划生育的国家,尤其是在人口老龄化现象渐趋严重的情况下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修正的国家,还包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新加坡。

图表4:新加坡的人均GDP和总和生育率变化情况新加坡计划生育政策效果显著,但随着年轻一代生育观念变化,后期鼓励生育的政策未能起到太大作用。

在20世纪70、80年代,新加坡为了控制人口总数,实行了较为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对生育三孩及以上的家庭采取了诸如减少产假和政府津贴、推迟居住政府组屋以及限制孩子就读名校等措施。

从图表4也可以看出,限制生育政策起到了显著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人口总和生育率在70年代迅速减小,并且在进入80年代以后仍然保持下降趋势。

但是,新加坡政府在80年代后期发现随着年轻一代生育观念的变化,出生率不断下降,新加坡人口出现较为严重的老龄化现象,因而政府开始调整相关政策鼓励人们生育,尤其是对生育多孩的家庭实施大幅度的现金奖励。

但是,现实表明,新加坡的鼓励生育政策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从图表4也可以看出,总和生育率在80年代末仅受到了短暂的冲击,其后继续表现出长期的下降趋势。

事实上,我们国家的人口现状与新加坡80 年代后期鼓励生育之前的情况有颇多相似之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