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与对策

浅谈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与对策

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与对策【论文摘要】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亟待改革,不但要解决师资问题,引入专业的地理教师,或者让现有的地理任课老师多接受培训,多接受新的教学理念,还要解决教学上的方法问题,改变地理教学中太强的功利性目的,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贯彻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功利性目的学以致用我本不是地理专业的老师,只因学校缺少专业的地理教师,而我曾经教过一学年的八年级地理,所以,我一来到这所地处乡村的中学,就担任九年级的地理教师。

九年级本来没有地理课程,只是中考科目的综合科包含有30%的地理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我县才特意开设了一周一节的地理课。

在这一节的地理课堂上,主要是复习七八年级的地理内容。

七年级是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大洲地理,八年级主要是中国地理。

这个似乎不会成为什么难事。

但上了几节课下来,你就会发现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实在是少之又少,就连基本的地球与地图的基础知识也没有掌握。

如利用经纬网确定一个点的位置,很多学生还不会看经纬网,还会混淆经度、纬度等知识点。

他们是记得“横纬竖经”的规律,但就是不能把它应用到地图上,就是不会看图、读图。

这不是个别现象,有几个学习成绩中上的学生也有同样的困惑。

那天,还有一个成绩排在全级前三的学生问我这样一题目:从清远运1000只清远鸡去广州,应该选哪种运输方式?当时我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这是怎么了?难道学生们已经把七八年级的地理知识全都还给老师了?还是这些现象里隐藏着一些问题?我决心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回顾一下,当年我们读初中时,地理是不用纳入中考范围的,后来初中升学考试改革,把地理也列入到考试范围,并把历史、地理、生物合为综合科。

同时,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的地理老师,地理科目一般由其他科目的老师兼课。

看看我所教过的两所乡镇中学,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一个专业的地理教师。

他们要不找几个不够课时的老师,一人教一个班;要不找几个行政领导把整个级的地理课“瓜分”了;要不就找个别年纪比较大的教师把整个级的地理课“吞”了。

之前的那所中学,更是找了两个代课老师,分别负责七、八年级的共14个班别的课程。

现在的大部分乡村中学,也是找了其他专业的老师上地理课。

窃以为,这是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首要问题了——师资不足。

虽然不是专业的地理老师上地理课,但不一定就不能取得好成绩了。

回顾一下这几年来我校的地理成绩,也不赖呀。

每次期末考试,地理成绩都在县的中等稍上的水平。

这样的成绩,对于一所乡镇中学,还是可以的。

这个成绩,有赖于老师们的勤快,他们经常印一些试卷、习题给学生,让他们把题目做熟、记熟。

特别是个别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的老师,更是让学生把单元测试卷一字不漏地背下来。

因为根据这几年的期末考试出题规律,地理期末考试的内容就是从单测卷上抽取下来的。

这样一来,学生成绩自然就上去了。

不过,学生们的成绩鲜有满分的,因为他们只是靠死记硬背,而没有真正理解、掌握这些地理知识点。

稍微把题目变一变型,需要转转弯的题目,学生就不会了。

更有甚者,我们的上级领导也在开学大会上强调“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练什么”,不考的内容就不用教了,以免浪费时间。

这样的教学指导思想,更是让地理老师的课堂围绕单测卷来转了。

老师教学的方向,是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第二个问题。

如果说以上两个问题是软性问题,那么地理教具问题就是硬性问题了。

在我们学校,地理教具也很缺乏,连基本的地理教学挂图也不配备,不用说地理教学演示道具了,更不用说在校园内建一个“地理园”了。

同时,学生们的《地理填图册》也不能一人一本了,只是三个学生配一本了,以致有些学生想做做读图、填图练习也不能了。

或许,三人配一本《地理填图册》是为了加强学生间的合作,让学生们在做题的过程中有商有量,互相探讨,互相帮助。

但是,现在农村的地理教学,很少取用这种教学模式的。

地理教学,不但需要合作式教学,更需要直观性教学。

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种教学地图了,单纯去读地理书本上的地图是不足够的。

对于一些难理解的地理原理,有了教学地图的帮助,学生们就能容易理解了。

如讲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时,只要把东南亚的政区图展示给学生看,就可以看出东南亚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亚洲和大洋洲的“十字路口”位置了。

老师不用多费口舌,学生也能直观地从图上看到。

同时,学生们在学习地理知识点时,需要把知识点与地图联系起来,把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

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地理学习。

如果学生能够多练习读图、填图,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这也需要用到《地图册》或《地理填图册》,但现在,这些资料都不足。

记得几年前我在另一所乡村中学教八年级中国地理,那时候是有教学挂图的,我每节课都借助挂图让学生认识中国地理中具体的每个地理事物,或四大地理单元的分界与位置,或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或我国的气温分布、降水分布,或具体到某一地区的地形地貌,或某一地区的交通情况等等。

甚至让学生出来讲台,先听老师说出某一地理事物,然后让他在挂图上指出其具体位置。

同时要求学生完成《地理填图册》的相应练习题。

上课时,我还把相应的地理趣事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结合到地理课堂上,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并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了,成绩也上去了,在期末全县统一考试中,有五个学生获得了满分,在地理奥林匹克竞赛中也获得优异的成绩。

现在,大部分的学生学习地理,功利性太强了,仿佛他们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考试。

所以,他们学习地理,单纯靠机械记忆,只是记住了文字内容,只是记住了单测卷里面的题目,而没有把文字内容和地图联系起来,也没有多读图、多填图,更没有把地理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

这样的学习方式,难免会有很多学生一提到地理就说不会,很难学了。

毕竟现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还未发展得很成熟,学习地理还很大程度上依赖形象思维。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亟待改革,不但要解决师资问题,引入专业的地理教师,或者让现有的地理任课老师多接受培训,多接受新的教学理念,还要解决教学上的方向问题,改变地理教学中太强的功利性目的,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贯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1 浓厚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习能力的源泉,也是获得知识的巨大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求知欲越强。

教育学家乌申斯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强。

”孔子曰:“知之者之不知好之者”,就道出了学习与兴趣的关系。

因此,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教好地理的良好开端。

旨在了解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和学习兴趣。

于是,我2005年5月对几所农村中学1500多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结果是:喜欢地理科的仅占17.8%,不太喜欢的占38%,不喜欢的占40.7%,不喜欢也不愿学的占2.9%。

这种现状的出现,反映了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倾向,给农村学校地理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针对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我认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1.1 改进教学方法,激发求知欲教学过程是信息传递交流的双边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过程。

作为主体的广大农村初中学生,他们地理基础知识面窄,理解能力弱。

因此,采取行之有效教学方法,成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教学中,我精心备课,依据课程标准,将七、八年级地理分成两大类,并以第一类世界地理“认识人类的家园——地球”为主,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讲清最基本的地理知识,让他们懂得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同时也为他们今后在高中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又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这一节中“五带的划分”着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每人带一个乒乓球或白色皮球当地球,在上面画出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并写出五带的名称;然后在“地球”上画出经纬线,用橡皮泥捏成一个小人,放在“地球仪”上经纬线交叉的地方,指出北极前后是什么方向?在南极呢?我和学生一起动手做,动手画,认真指导,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学习热情很高。

课堂小游戏,寓乐于教,有助于学生兴趣的发展。

当学习“天气预报的气象符号”时,我把各种气象符号做成大卡片,把学生按小组分成八组,当我拿出写有一个气象符号的卡片后,让学生进行竞猜,看谁猜的又快又准,答对了在他所在的小组加分,最后看哪组得分最高。

这样让学生能眼脑并用,在游戏中学知识,在竞争中掌握知识,趣味无穷。

1.2 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学科是一门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的学科,并且与现实生活联系十分密切。

在教学中,我根据农村当地的实际,帮助学生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地认识地理事物,让学生对地理知识,能看得见,摸得着,使学生觉得学习地理有用、有趣。

如在学习“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时,正值秋收季节,村里的农民都把稻草焚烧后用稻草灰肥田,浓烟弥漫。

此时我因势利导,提问:秋收季节,农民焚烧的稻草产生的浓烟对空气造成了什么影响?你们喜欢这样的空气吗?如果村里的农民焚烧稻草后用稻草灰肥田造成空气污染,能不能改变这种传统的肥田方法?问题一提出,课堂活跃,学生们争先恐后的说出各自的理由,洋溢着对探求地理知识的浓厚兴趣。

1.3 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能巩固学生课堂学到的地理知识技能、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学以致用,学习有用的地理;也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对教学相长的优良传统具有积极的作用。

多年来,我针对农村学校的实际,开展自制小地球仪、绘制上学线路图、剪拼中国政区图等活动。

又如:海口新海中学的王青山老师,因地制宜地组织学生进行沙雕,并开发了校本课程《沙雕·沙漠》[2]。

2004年12月29日,马村太阳湾等沙滩上残留着大片不明来源的油污,我省70公里长的海域被污染,破坏了我省的海洋资源与环境。

得知消息后,我们组织学生到被污染的海域清除油污,开展研究性调查,并组织学生写地理小论文。

2 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意志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自觉地努力的心理状态,它是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之一。

“志不坚者智不达”,坚强的毅力,坚韧的品质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

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更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来自农村中学的学生学不好地理的原因之一就是意志品质薄弱。

2.1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翻开世界史、自然科学史,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民不把爱国精神看作是一种伟大而崇高的心灵美呢。

居里夫人说:“我们波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时,是无权离开自己祖国的。

”她把自己发现的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取名“钋”,以纪念自己的祖国。

[3]我国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专家钱学森从1950年起就要求回国报效新生的祖国,但被美国当局百般阻挠和迫害,没收他的书籍,诬蔑他是“间谍”,对他审讯、监禁、关押到一个岛上,对他进行惨无人道的折磨和迫害,整整五年多,但他没有屈服,终于在祖国的帮助下,于1955年获准回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