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拓展课课程纲要设计教师:王辰晨课程类型:拓展类技能学科适用年级:小学二年级课时数:18课时一、课程介绍do re mi音乐课堂是一门专注于音乐实践操作的拓展性课程。
在DOREMI的音乐课堂中,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
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关注特定的一个声源,去倾听,辨别,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声音。
在看到一幅图画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使孩子也从事艺术家的工作,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像力。
当没有乐器时,他们能用手、脚、筷子、报纸等代替音乐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对乐器的创造性。
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
当音乐响起,你可以用身体动作表达,就像有的小孩子,听到电视里面唱歌或者跳舞,也扭动小屁股跳起来,嘴里也哼唱起来。
这种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宣泄。
二、课程目标(一)感受与鉴赏1、音乐表现要素(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
(2)感受乐器的声音。
能听辨乐器的音色,能用乐器奏出强弱、长短不同的音。
(3)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2、音乐情绪与情感(1)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作出体态反应。
(2)乐曲情绪的相同与不同。
3、音乐风格与流派了解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风格。
(二)表现1、识读乐谱(1)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2)能够表现简单的节奏。
(3)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
2、综合性艺术表演(1)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2)能够在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三)创造1、探索音响与音乐(1)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能够用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
2、创作实践能够用乐器或其他音源,创作1——2小节节奏或旋律。
三、课程内容共编成9个主题单元,《问声好》、《时间的歌》、《童话故事》、《跳起舞》、《愉快的劳动》、《小动物的歌》、《音乐会》、《生活多快乐》、《星光亮》及期末测验《游戏宫》。
基本内容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曲目选择,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操作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采用图谱为主,在创造与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
低年级教材以图为主,欣赏曲主题旋律以图形谱为主,生动活泼。
四、课程实施:1、在日常生活中多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教学水平。
2、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
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用轻松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喜爱音乐课。
3、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4、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丰富课外音乐活动,以学生的爱好为主开展课外音乐活动,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学习音乐。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
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五、课程评价:1、评价原则(1)对学生激励作用的原则(2)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3)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应体现自主性原则。
2、评价要素分态度习惯、知识能力、兴趣爱好三个领域。
要特别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关注,如兴趣、情感、态度等。
3、评价等级及标准(1)采用等级制、设A、B、C、三个等级。
若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特别给予关注,鼓励学生努力方向。
(2)坚持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分析与评价都采用“自我参照”的原则,既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能力这参照系,关注他们的发展水平,评价要求不是整齐划一。
六、单元课程及教学目标第一单元《问声好》一、教学目标1、认识音阶中的do re mi 三个音,并且会跟做这三个音的科儿文手势。
2、学会歌曲《早上好》,能完整愉快准确的演奏、演唱歌曲。
3、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热爱这门学科。
二、教学建议1、教授音阶中的do re mi 三个音,并且会跟做这三个音的科儿文手势。
2、学会歌曲《早上好》,能完整愉快准确的演奏、演唱歌曲。
三、评价要点1、认识并记住do re mi ,完整演唱歌曲中的后附点节奏后附点及八分休止符的准确演唱。
2、对音乐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完成基本教学任务。
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再创造。
第二单元时间的歌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初步学会听的方法。
2、感受音乐的长短二、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学会聆听,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
2、创编。
三、评价要点1、学生能静静地聆听音乐来感受音乐所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绪,想象音乐所描绘的情景。
2、对音乐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完成基本教学任务。
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再创造。
第三单元童话故事一、教学目标1、通过听《糖果仙人舞曲》、《四小天鹅舞曲》,唱《小红帽》、《有一个人在林中》童话色彩的音乐和歌曲,感受体验乐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2、结合键盘认识d、r、m。
3、主动参与创编动作表现歌曲,填唱名;选择打击乐等音乐实践活动。
二、教学建议1、创编动作表现歌曲,填唱名;选择打击乐等音乐实践活动2、键盘认识d、r、m。
三、评价要点1、能够结合键盘认识d、r、m,主动参与创编动作表现歌曲,填唱名;选择打击乐等音乐实践活动。
2、对音乐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完成基本教学任务。
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再创造。
第四单元跳起舞一、教学目标1、体验感受舞曲中高亢嘹亮欢快活泼的不同音乐特点。
2、能够准确地、有感情地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3、能够听着鼓声走和停,锻炼自己的节奏感和内心听觉以及动作的反应与控制能力。
二、教学建议1、选择打击乐等音乐实践活动。
2、引导学生听着鼓声走和停,锻炼自己的节奏感和内心听觉以及动作的反应与控制能力。
三、评价要点1、选择打击乐等音乐实践活动。
2、对音乐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完成基本教学任务。
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再创造。
第五单元愉快的劳动一、教学目标1、聆听《铁匠波尔卡》时,能与同学配合,模仿“打铁”的声音、动作,共同参与听赏活动。
2、能积极参与综合表演,从中感受劳动的愉快和丰收的喜悦。
3、能够锻炼自己的节奏感和内心听觉以及动作的反应与控制能力。
二、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在倾听和模仿等音乐活动中感受各种劳动的场面,体验劳动的喜悦感。
2、选择乐器进行创编活动。
三、评价要点1、选择打击乐等音乐实践活动。
2、对音乐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完成基本教学任务。
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再创造。
第六单元小动物的歌一、教学目标1、感受音乐表现的生动鲜明的形象。
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突出单元主“可爱的动物”,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2、通过编创动作、歌词,尝试模拟鸟儿的叫声等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二、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在倾听和模仿等音乐活动中模仿各种动物的场面。
2、通过编创动作、歌词,尝试模拟鸟儿的叫声等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三、评价要点1、选择打击乐等音乐实践活动。
2、对音乐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完成基本教学任务。
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再创造。
第七单元音乐会一、教学目标1、继续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培养开朗、大方的性格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2、继续培养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
3、在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自编歌表演和舞蹈动作、为歌曲续编格茨等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二、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在倾听和模仿等音乐活动中感受各种劳动的场面,体验劳动的喜悦感。
2、在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自编歌表演和舞蹈动作、为歌曲续编。
三、评价要点1、选择打击乐等音乐实践活动。
2、对音乐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完成基本教学任务。
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再创造。
第八单元生活多美好一、教学目标1、继续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培养开朗、大方的性格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2、继续培养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
3、在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自编歌表演和舞蹈动作、为歌曲续编格茨等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二、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在倾听和模仿等音乐活动中感受各种劳动的场面,体验劳动的喜悦感。
2、在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自编歌表演和舞蹈动作、为歌曲续编。
三、评价要点1、选择打击乐等音乐实践活动。
2、对音乐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完成基本教学任务。
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再创造。
第九单元星光亮一、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星光圆舞曲》、感受分辨钢琴的音色、节拍。
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
2、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音的长短,继续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培养开朗、大方的性格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3、在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自编歌表演和舞蹈动作、为歌曲续编格茨等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二、教学建议1、音的长短是本课的知识点。
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感受理解音的长短。
2、用比较的方法说出瀑布流水与房檐滴水哪个长,哪个短。
3、用打击乐器敲击,说出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
4、将学生分成小组,对课本上的思考题进行讨论,并且用笔在纸上画出长短线条。
三、评价要点1、选择打击乐等音乐实践活动。
2、对音乐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完成基本教学任务。
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再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