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学说
脏腑学说的内容
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经络等全身组织器官的生理、病理及其相互关系
构成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精、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及其相互关系和与脏腑的关系
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经络等全身组织器官的生理、病理及其相互关系
构成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精、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及其相互关系和与脏腑的关系
中医脏腑概念的特征
中医脏腑—功能的概念;具有生理病理的意义
西医脏器—器官的概念;具有解剖结构的意义
五脏
指心、肝、脾、肺、肾等五脏
特点:形态上—实质性器官;功能上—藏精、气、血、津液
六腑
指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等六腑
特点:形态上—官腔性器官;功能上—主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传导
奇恒之腑
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等不同于平常之腑
特点:形态上—官腔性器官(类脏);功能上—藏精气(似腑)以五脏为核心的生理、病理体系
人体内有五脏、六腑,是人体的核心脏器,主宰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人有五官,内通五脏的外窍。
肾与耳相通,肝与目相通,肺与鼻相通,心与舌相通,脾与口相通。
人体的躯体有皮、肉、脉、筋、骨,也分属五脏所主管,肺主管皮毛,脾主管肌肉,心主管脉,肝主管筋,肾主管骨。
五脏与六腑相配合,中医学中称为“相合”,又叫“互为表里”,脏为阴属里,腑为阳属表。
以五脏为核心,配合六腑,主管五体,开窍五官,相互联系,内外沟通,形成了人的生命整体现象。
五脏六腑的功能是什么
五脏的“脏”,有“藏”的意思,就是贮藏人体的各种精气,用来维持人的生命活动。
例如: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五脏各有职能心脏如同国家的最高领导者,主宰全身,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是由心脏发生。
肺脏如同国家的总理,帮助(辅佐)着君主(最高领导者),主管一身之气并调节着全身的活动。
肝脏如同国家的最高军事领导者(将军),勇武能出谋划策。
脾胃如同国家主管后勤粮草的最高
官员,饮食五味靠它进行消化吸收,并运送到全身。
肾脏有发挥强力的作用,能产生技巧。
心脏的功能正常,则其他脏腑就会正常发挥各自的作用。
如果心脏的功能失常,则其他脏腑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形体就会受到严重的损害。
五脏各有主管心脏主管血和脉,血液的运行和脉络的通畅与心脏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常说的“心情舒畅”、“操心”等都是心主管人的精神思维的表现。
肝脏主管藏血,能使人耐受疲劳。
肝还主管疏泄和畅达,使人的气血舒畅,有助脾胃的消化,腑气的通利。
脾脏是人的后天根本,主管对食物和水液的运输和吸收转化,并把精微物质输布到全身。
中医叫做“脾主运化”。
脾脏还有提升中焦之气的作用。
凡内脏脱出(子宫脱出、疝气)多是脾气下陷所致。
脾脏主管人体肌肉、四肢的正常发育成长和正常活动。
脾脏统摄血液在血管中正常的运行而不外溢,就是“脾统血”的功能。
肺脏主管着一身之气,全身的各种生理活动都依靠着肺气的作用。
人有没有气力,也要依靠肺的作用。
肺脏不主管呼吸,时行吐故纳新。
肺脏还与心脏紧紧配合,推动着全身的血液运行。
肺还调节全身的水液,使用水液下行。
肺还主管发声。
肾脏是人的先天根本、真火(即:元阴、元阳)的所在地,决定的人生老病衰亡的全过程。
还主管着生殖机能和全身水液代谢及大小便的排泄。
肾还主管着脑、髓和骨骼及牙齿的发育生长,决定着人的精力、智慧与才干。
所以古人总结出了保养肾精是健康长寿的理论与实践。
六腑的“腑”,有“府舍”的意思,是空腔的器官,主要作用是输送营养和排泄糟粕,参与水液代谢等。
总的说六腑是起输泻
作用,与五脏“藏”的作用正好相反。
如:胆主管输泻胆汁,胃主管接受和容纳食物,大肠接受小肠中传下的东西,再回收水分,变成大便排出体外。
例如:胃的正常功能失常会出现胃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大肠功能失常会出现泄泻、痢疾、便秘、便血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