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第一课时: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9-10页的例1,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二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教学难点:知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立体图教学具准备:1、圆柱和圆锥形的实物、模型2、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各一面。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教师出示一组相关的几何体的实物图,其中有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也有圆柱和圆锥形状的,提问:上面这些物体认识吗?分别是什么?如果将它们按形状分成两类,怎么分?如果给这两类物体起个名字,可以叫什么?(圆柱体和圆锥体)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和圆锥体?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知识。
揭示课题,板书:圆柱和圆锥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和圆锥都是直直的直圆柱和直圆锥.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A探究圆柱的特征。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你怎样证明这两个底面大小的关系?(3)用双手摸侧面,你发现了什么?3.讨论、交流、总结(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底面 2个平面完全相同圆圆柱侧面 1个曲面4.圆柱的高.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1)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2)让学生找一找圆柱的高,然后教师出示圆柱的立体图形,说明: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教师先画出一条高,再让学生画高。
教师提问:刚才大家从不同位置画了高,说明高有多少条?5、巩固概念:什么是圆柱的底面?什么是圆柱的侧面?什么是圆柱的高?读书P18页,进行勾画。
B、研究圆锥体的特征。
1.引导观察(1)请学生从课前准备的物体中挑出圆锥体学具,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
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
(2)让一生上来边指边说,回答后师板书:顶点:1个面:2个底面(圆)(3)师指导透视图,示范画。
画透视图的时候应该先画一个椭圆,然后在椭圆的正上方画上顶点,最后把顶点与底面连起来。
2、圆锥高的认识(1)高在哪里?(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3)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为什么?(教师在黑板上作高,板书:1条)(4)在下发的练习纸上的立体图上画高,标上字母h。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1)让学生各自从教材提供的图片中找出圆柱形的和圆锥形的。
(2)交流说一说挑选的理由和不挑选的理由。
2.看图选填。
(在方框内填序号)选用答案:①高②底面③圆心④半径3. 15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3/5米=()厘米4.75立方米=()立方分米 500毫升=()升4、完成书上的练习二的第2题。
(1)引导学生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圆柱和圆锥,看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2)在书中连线。
5.看图计算。
(单位:厘米)四.课堂小结。
1、找一个圆柱形和圆锥形的物体,指出它的各部分名称。
2、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有什么收获?3、布置课后作业: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和圆锥,并量出它的底面和高。
五、补充练习1、在下图中,以直线为轴旋转,可以得出圆柱体的是()。
2、以直角梯形的一个底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一周,会形成一个怎样的形体?板书设计: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一个侧面(曲面)、二个完全相同的底面(圆形)、高(无数条)圆锥:一个侧面(曲面)、一个圆形的底面、高(1条)教学后记:第二课时: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内容:教材第21-22页的例2、例3,完成相应的练一练和练习二的第4、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 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培养热爱数学、学好学生的兴趣。
教具准备:圆柱形的物体,圆柱侧面的展开图教学重点: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来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过程:一、复习下面( )图形旋转会形成圆柱。
二、认识侧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出示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罐头的侧面贴了一张商标纸。
问:你能想办法算出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吗?(1)拿出圆柱形的罐头,量出相关数据,在小组中讨论。
(2)交流:你们是怎么算的?沿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商标纸,量出它的长和宽,再算出它的面积。
(3)讨论:商标纸的面积就是圆柱中哪个面的面积?观察一下,展开后的长方形商标纸的长与宽,与圆柱中的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使学生认识到: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2、出示例1中的罐头。
(1)师:这个罐头的侧面也有一张商标纸,如果不展开,能算出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吗?测量什么数据较方便?(2)出示数据:底面直径11厘米高:15厘米(3)学生算出商标纸的面积。
(4)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小结:算商标纸的面积,实际上就是算圆柱的侧面积。
追问:怎么算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 高长方形的面积=长× 宽.4.发散提高: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是求圆柱的侧面积?5.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三、认识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出示例3中的圆柱。
(1)问:如果将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2)让学生算一算后交流。
师板书:长:3.14× 2=6.28(厘米)宽:2厘米(3)圆柱的两个底面的直径和半径分别是多少厘米?板书:直径2厘米半径1厘米2、引导画出圆柱的展开图。
(1)这个圆柱有几个面?分别是什么?(2)如果要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要画哪几个图形?分别画多大?(3)在书上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
(4)交流:你是怎么画的?3、认识圆柱的表面积。
(1)讨论:什么是圆柱的表面?怎么算圆柱的表面积?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底面圆的面积× 2 + 圆柱侧面积(2)算出这个圆柱的表面积。
算后交流,提醒学生分步计算。
4、练习:完成“练一练”第2题。
(1)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
(2)对照板演,讨论:这两题有什么不一样?知道底面圆的直径怎么求圆柱的底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知道圆的半径呢?想一想:如果知道的是圆的周长呢?四.总结反思1.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清楚的问题?2.生活中的圆柱体表面都是一个侧面加两个底面吗?哪些不是?又该怎样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呢?畅谈体会。
五、巩固应用1.完成练习二第4题。
注意指导学生思考问题要求的是圆柱的哪个面。
2.完成练习二第5题。
先让学生说说用铁皮做油桶时,需要做圆柱的哪几个面?板书设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教学后记:第三课时: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二第6-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生活情况解决有关圆柱表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2.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加深理解表面积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密切数学与生活中联系,能够初步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能根据实际生活情况解决有关圆柱表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系统整理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侧面积展开图和圆柱的表面积展开图的形状2.根据展开图,结合教具,总结出底面积、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教师归纳,整理成板书。
底面积=πr×r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回忆特征,口答。
二、基本练习。
1、求下列圆柱体的侧面积(1)底面半径是3厘米,高是4厘米;(2)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是5厘米。
(3)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4厘米。
2.求下列圆柱体的表面积(1)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6厘米;(2)底面直径是6厘米,高是12厘米。
(3)底面周长是25.12厘米,高是8厘米。
三、补充综合练习:1.把4个棱长为2分米的正方体拼成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可能是()平方分米,也可能是()平方分米。
2.用铁皮制作一个圆柱形烟囱,要求底面直径是3分米,高是15分米,制作这个烟囱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接头处不计)3.用铁皮制作一个圆柱形汽油桶,要求底面半径是4分米,高是12分米,制作10个这样的油桶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接头处不计)4.请你制作一个无盖圆柱形水桶,有以下几种型号的铁皮可供搭配选择。
四、指导完成书本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7题。
(1)讨论:求做这个通风管要多大的铁皮,实际上是算哪个面的面积?为什么?(2)各自练习后交流算法。
2、完成练习二第8题。
(1)讨论:需要糊彩纸的面是什么?要求彩纸的面积就是算圆柱的哪几个面积?为什么?(2)各自练习后交流算法和结果。
3、讨论练习二第10题。
(1)出示“博士帽”问:认识它吗?什么样的人可以拥有博士帽?(2)看看,这个博士帽是怎么做成的,包括哪几个部分?(3)出示条件:这个博士帽上面是边长30厘米的正方形,下面的底面直径16厘米,高为10厘米的圆柱。
你能算出,做一顶这样的博士帽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黑色卡纸?(4)各自计算,算后交流算法和结果。
(5)如果要做10顶呢?怎么算?3、讨论练习二第11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讨论:塑料花分布在这个花柱的哪几个面上?要算这根花柱上有多少朵花,需要先算出哪几个面的面积?分别怎么算?算出上面和侧面的面积后,怎么算?为什么?4、讨论解答练习二第12题。
(1)出示题目,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尝试列式。
(3)交流算法: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怎么算一根柱子的侧面积的?为什么不要算底面积?教学后记:第四课时:圆柱的体积教学内容:教材第15-17页的例4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