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燃油化学监督管理规定(修订)
批准:朱敏捷
审核:李光斌
编写:张祖德侯志琳
2008-1-15
抗燃油(EH)化学监督管理规定
我公司机组增容改造后,DEH系统采用磷酸脂抗燃油,供油系统由集装式油箱、油泵、滤油器、安全阀、冷油器、油加热器、蓄能器、空气滤清器、液位计、温控器、磁性过滤器、油再生装置及必备的监视仪表组成。
为规范抗燃油使用、运行监督及维护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1.系统安装要求
1.1 、安装前需对EH系统有关资料熟悉掌握,各管路的联接按EH油管路有关资料进行,管子加工及安装在现场进行,当管道需要切割时必须采用切管刀。
1.2、安装前必须仔细清洗管子及各种三通、弯头、接头。
清洗管子方法:把所供的不锈钢管用高温低压蒸汽冲洗,一般要求蒸汽压力为1.0MPa,温度为300℃,冲洗管子1分钟,再把管子调头冲洗1分钟。
待管子冷却后,用铁丝把白绸布扎好,塞入管内拉擦管子内壁,直到白绸布上看不见脏点为止,或用铁丝把白绸布扎好,塞入管内,倒入一些洁净无水酒精或汽油来回拉擦管子内壁,直到白绸布上看不见脏点为止,然后用白绸布封扎住管口,以防止灰尘进入干净的管子。
清洗后的管子放在一起以便安装时使用。
1.3、需焊接的零件如接头、三通应在焊接前用汽油或酒精清洗二次,用白方绸布擦零件的内表面,保证白绸布上看不见灰点,然后将零件装在干净的塑料袋中备用。
1.4、系统管道、设备使用的密封垫(圈)应避免使用橡胶、石棉材
料,宜采用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氟橡胶、硅橡胶材料。
1.5、系统安全可靠,应采用独立的管道系统,以免矿物油、水分等泄露至抗燃油中造成污染,系统管路尽量减少死角,以便于冲洗系统。
1.6、 EH油管路的安装要特别注意清洁,随时用套管或白布封住管子出口,不让灰尘进入管中。
1.7、 EH油管的正常工作油压14MPa,耐压试验21MPa,因此油管路焊接质量必须保证,所有接头焊接均应采用氩弧焊,焊口进行100%探伤并合格,避免出现工作过程中断裂,造成进口抗燃油损失或被迫停机。
1.8 、弯管过程中应注意不能损坏管壁,管子弯曲应用弯管机弯制,不得用热烘弯制。
管路转弯处应尽量采用弯管,避免使用直角接头。
1.9 、焊接时一定要把管接头螺帽拧紧。
否则,管路焊接后无法装好管接头,产生漏油现象。
另外如不拧紧,会使管接头内密封面在焊接过程中拉弧,电焊电流使管接头密封面烧坏。
(注:焊接前应拆除管接头中的“O”型圈,以避免在焊接时过热烧坏)
1.10、电焊工严禁用焊头敲击油管来试验焊接是否正常。
以免烧穿管子或造成管壁损坏。
1.11、复装时,管接头处应放置O型密封圈,接管凸台和接头凹槽要对正后再拧紧螺帽。
1.12、所有管子严禁踩踏,在行走区域内的管子应增加护管护栏或盖板;5米到10米平台之间回油母管的布置,要求朝EH油源方向倾斜,至少为每300mm低3mm(1%)。
1.13 、考虑阀门热胀对管子连接的影响,一般应在相对移动的平面中留有足够的直管长度,以防止管子内应力过大。
1.14、系统管道安装前、后必须经化学监督人员检查,系统必须无锈、清洁、光亮,必要时管道必须经清洗处理
1.15、系统设备必须经严格检查验收,确定其清洁度符合要求才能投入使用。
2.系统冲洗要求:
设备系统安装完毕后,应按照SDJ53—83《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汽轮机篇),使用抗燃油对系统进行循环冲洗过滤,高压油系统应冲洗至油中颗粒度达到设备制造厂的要求,冲洗合格后对冲洗油取样进行全分析,经化学监督人员按照新油标准验收合格后,方可启动运行,否则放出冲洗油,注入新油继续冲洗至油质指标合格。
3.油质量监督
3.1、新抗燃油质量标准
3.2、新抗燃油验收规定
3.2.1、新抗燃油应严格按照质量标准,采用标准试验、采样、维护、监督方法(参看《电厂用抗燃油验收、运行监督及维护管理导则》DL/T571-95)。
3.2.2、抗燃油验收程序执行我公司《油务监督制度》的规定
3.2.3、新抗燃油在系统冲洗合格,机组启动运行24小时后,从设备中取两份油样,一份作全分析,一份备查。
3.3、运行中抗燃油的监督
3.3.1、运行中抗燃油质量标准
3.3.2、运行人员监测的项目:监测抗燃油的外观和颜色变化,记录油位、油温、及补油量。
3.3.3、试验人员监测项目及周期:
注:(1)补油后应测定颗粒污染度、闪点、密度、运动粘度。
(2)每次检修后、启动前应做全分析,启动24h后测定颗粒污染度。
(3)每年至少做1次由经过认可的试验室进行油质全分析。
(4)如果油质异常,应缩短试验周期,必要时取样进行全分析。
3.3.4、运行抗燃油异常极限值
注:指标超过极限值时,必须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4.运行中抗燃油的维护
4.1、为防止在运行中由于运行条件不良,引起过早的老化,应保证系统中没有超温现象。
保证运行油温控制在32℃~54℃之间不得超过60℃。
4.2、对油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如发现精密过滤器压差异常(压差达到0.138Mpa),说明滤芯堵塞或破损,应及时查明原因,进行清洗或更换。
4.3、旁路再生装置要经常投入运行,及时吸附掉油老化的酸性产物,保持油质能低酸值运行;当酸值接近新油时的水平,可暂时停止运行。
4.4、旁路再生装置投运期间,酸值有回升趋势,应更换再生滤芯及吸附剂。
如进出口压差增大,应查明原因,及时更换。
4.5、不同牌号的油不能混合使用。
补充同牌号而不同批的油,在补油前应进行油质全分析外,还应进行混油试验,合格才能补油。
4.6、油系统检修时,不能用含氯量大于1mg/l的溶剂清洗系统;严格按照制造厂规定的材料更换密封衬垫。
4.7、抗燃油系统的投、停操作及运行参数的控制要严格执行有关规
程规定。
4.8、运行油中颗粒污染度值增大,应迅速查明污染源,必要时停机处理,消除隐患。
4.9、定期对运行油进行滤油处理,一般一个月一次,时间七天左右;油中颗粒污染度值增大时,应增加滤油次数和时间。
5.抗燃油的技术管理和安全要求
5.1、抗燃油的技术管理
5.1.1、库存抗燃油,应认真做好油品入库、储存、发放工作,防止油的错用、混用及油质劣化
5.1.2、对新购置抗燃油,必须经验收合格方可入库
5.1.3、对库存油,应分类、分牌号存放,油桶必须标记清楚
5.1.4、长期存放的抗燃油,使用前必须再化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5.1.5、存放抗燃油的库房应清洁、阴凉干燥、通风良好
5.1.6、保存、使用、化验抗燃油的部门、单位必须建立相关的油品管理档案。
5.2、使用抗燃油的安全要求
5.2.1、接触使用抗燃油的工作人员,必须熟悉抗燃油的理化性能和安全技术要求,须经专业技术培训和持证上岗。
5.2.2、分析抗燃油的试验室必须有良好的通风装置,加热抗燃油应在通风柜内进行
5.2.3、从事抗燃油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戴手套及口罩,现场不允许吸烟、饮食。
5.2.4、人体接触抗燃油后的处理措施:
误食处理:一旦食入应立即采取措施将其呕吐出来,然后立即送医院诊治。
误入眼内: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再到医院治疗
沾染皮肤:立即用水、肥皂清洗干净
吸入大量油蒸汽:立即脱离污染源,送医院治疗
5.2.5、如果抗燃油发生燃烧或抗燃油渗入保温层着火,应使用二氧化碳及干粉灭火器,严禁使用水灭火,此外,灭火人员必须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