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基本知识概述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基本知识概述

第八章安全生产执法实务
第一节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差不多知识
一、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职权
为了保障安全生监管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治理职责,《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第五十六条、《行政强制法》(主席令第号)、《危险化学品安全治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第七条等明确了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在进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过程中具有下列职权:
(一)检查与调查权:
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有权进入生产经营单位任何场所进行检查,包括其行政办公地点、生产作业场所、营业场所、储存场所等;有权调阅可能涉及安全生产的所有资料;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调查了解情况。

这是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最差不多的职权,也是其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的基础,没有这些职权,履行监督检查职责也就无从谈起。

(二)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处理权:
关于检查中发觉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能够立即纠正的,如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未按要求
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等,有权责令当场予以纠正;对难以立即纠正的,如未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未按要求配备安全生产治理人员、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到位等等,有权责令在一定期限内(最长不超过六个月)予以改正,生产经营单位提出复查申请或者整改、治理限期届满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自申请或者限期届满之日起10日内进行复查,填写复查意见书,;同时,对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有权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三)对事故隐患的处置权
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检查中发觉的事故隐患,有权并应当责令生产经营单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排除;关于重大的、有现实危险的事故隐患,在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有权并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责令临时停产停业,或者责令停止使用有关设备、器材等。

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后,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对隐患排除情况和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审查,经审查同意后,才能恢复生产经营或使用相关设备、器材等。

那个地点的“责令临时停产停业”,是在发觉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后,依法采取的一种临时处置措施,而不是正式的行政处罚,因此,不需要通过行政处罚法规定的有关程序。

(四)对有关设施、设备、器材、场所的查封、扣押权
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有依照认为不符合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设施、设备、器材、场所,有权采取查封、扣押措施。

采取查封、扣押措施的,未经同意,生产经营单位不得擅自启用。

二、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应遵守的规定
(一)程序要求
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在实施责令临时停产停业、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时,应按照《行政强制法》、《安全生产法》等有关规定。

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应遵守下列程序要求:
1、实施前须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
2、由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实施;
3、出示执法身份证件;
4、通知当事人到场;
5、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
6、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7、制作现场笔录;
8、现场笔录由当事人和行政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的,在笔录中予以注明;
9、当事人不到场的,邀请见证人到场,由见证人和行政执法人员在现场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
1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程序。

情况紧急,需要当场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

行政机关负责人认为不应当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应当立即解除。

(二)、查封、扣押决定书和清单
实施查封、扣押的,应当制作并当场交付查封、扣押决定书和清单。

查封、扣押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1、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2、查封、扣押的理由、依据和期限;
3、查封、扣押场所、设施或者财物的名称、数量等;
4、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5、行政机关的名称、印章和日期。

查封、扣押清单一式二份,由当事人和行政机关分不保存。

(三)查封扣押其他规定
1、查封扣押期限
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情况复杂的,经行
政机关负责人批准,能够延长,然而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2、查封扣押物的保管
对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行政机关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或者损毁;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对查封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行政机关能够托付第三人保管,第三人不得损毁或者擅自转移、处置。

因第三人的缘故造成的损失,行政机关先行赔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因查封、扣押发生的保管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

3、查封扣押后处理
采取查封、扣押措施后,应当及时查清事实,对违法事实清晰,依法应当没收的非法财物予以没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销毁的,依法销毁;应当解除查封、扣押的,作出解除查封、扣押的决定。

4、查封、扣押的解除: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作出解除查封、扣押决定:
(1)当事人没有违法行为;
(2)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与违法行为无关;
(3)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差不多作出处理决定,不再需要查封、扣押;
(4)查封、扣押期限差不多届满;
(5)其他不再需要采取查封、扣押措施的情形。

三、安全生产行政处罚种类
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警告;(二)罚款;(三)责令改正、责令限期改正、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四)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开采的煤炭产品、采掘设备;(五)责令停产停业整顿、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停止建设、责令停止施工;
(六)暂扣或者吊销有关许可证,暂停或者撤销有关执业资格、岗位证书;
(七)关闭;
(八)拘留;
(九)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法律、行政法规将前款的责令改正、责令限期改正、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规定为现场处理措施的除外
四、行政处罚程序
(一)简易程序:
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检查发觉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个人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警告处罚的,能够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其具体步骤是:一是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身份证件;二是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序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当事人;三是当事人在处罚决定书上签名盖章并注明没有异议,如对处罚不服,能够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四是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应当在5日内报所属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备案。

(二)一般程序
1、立案
除依照简易程序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外,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发觉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的,应当予以立案,填写立案审批表。

对确需立即查处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能够先行调查取证,并在5日内补办立案手续。

2、调查
对差不多立案的案件,由立案审批人指定两名或者两名以上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进行调查。

询问或者检查应当制作笔录。

笔录应当记载时刻、地点、询问和检查情况,并由被询问人、被检查单位和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被询问人、被检查单位要求补正的,应当同意。

被询问人或者被检查单位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在笔录上注明缘故并签名。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收集、调取与案件有关的原始凭证作为证据。

调取原始凭证确有困难的,能够复制,复制件应当注明“经核对与原件无异”的字样和原始凭证存放的单位及其处所,并由出具证据的人员签名或者单位盖章。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在收集证据时,能够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能够先行登记保存
3、审查:
案件调查终结后,负责承办案件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填写案件处理呈批表,连同有关证据材料一并报本部门负责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