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方案和施工措施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015年3月目录一、工程概况 (2)二、编制依据 (2)三、质量通病控制及防治措施 (3)(一)地下防水工程 (3)(二)土方工程 (4)(三)砌体结构工程 (5)(四)混凝土结构工程 (6)(五)楼地面工程 (8)(六)装饰装修工程 (10)(七)屋面工程 (13)(八)排水工程 (15)(九)建筑电气工程 (16)(十)建筑节能工程 (17)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2、工程地址:***3、建设单位:***4、监理单位:***5、设计单位:***6、施工单位:***7、建筑层数:地下室一层;1#、2#、6#楼18+1层;商业二层,局部3层8、结构类型:框架-剪力墙结构二、编制依据: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3、《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年版)GB50204-20025、《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6、《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7、《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8、《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9、《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10、《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11、《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12、《江苏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DGJ32/J16-201413、凤祥铭居住宅小区工程图纸及其他工程相关资料和文件三、质量通病控制及防治措施(一)地下防水工程1.1防水混凝土结构裂缝、渗漏控制措施1)浇筑混凝土前,应考虑混凝土内外温差的影响,浇筑应合理分段分层进行,使混凝土沿高度均匀上升;浇筑应在室外气温较低时进行,混凝土浇筑温度不宜超过28℃;混凝土内部预埋管道,进行水冷散热;在炎热季节施工时,采取降低原材料温度、减少混凝土运输时吸收外界热量等降温措施。
2) 防水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的低碳钢丝不应接触模板;用于固定模板而穿过的螺栓应加焊方形止水环;拆模后,将留下的凹槽用密封材料封堵密实,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抹平,并在迎水面涂刷防水涂料。
3) 混凝土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每工作台班至少检查两次,并做好记录。
混凝土在运输后若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坍落度损失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加原水灰比的水泥浆或二次加减水剂,但混凝土二次搅拌时严禁加水。
4) 混凝土采用分层连续浇筑,分层厚度不得大于500mm。
板面应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排除泌水,进行二次收浆压实。
5) 防水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水平构件表面覆盖塑料薄膜养护。
竖向构件混凝土带模养护时间不少于7d,带模养护结束后继续养护采用喷涂养护液进行养护。
1.2变形缝渗漏控制措施1) 中埋式止水带应固定牢固,埋设位置应准确,其中间空心圆环应与变形缝的中心线重合。
2) 严禁在止水带的中心圆环处穿孔,避免金属类的硬物划破或损伤止水带。
3) 橡胶止水带接长时宜采用热压焊接方法。
金属止水带接头采用搭接焊,焊缝严密,拐角处应离开拐角1m以外搭接。
1.3施工缝渗漏控制措施1) 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宜少留施工缝。
底板、顶板不宜留施工缝,墙体不宜留垂直施工缝。
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墙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
2) 模板支设前,应将施工缝表面松散混凝土、浮浆凿除,并清除杂物,涂刷混凝土界面剂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3) 防水混凝土浇筑前,应再次检查施工缝是否清理干净。
水平施工缝处混凝土浇筑时应先铺设30~50mm厚的1:1水泥砂浆。
1.4后浇带渗漏控制措施1) 后浇带两侧接缝应符合施工缝处理的相关规定。
2) 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前,后浇带部位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落入杂物和损伤外贴止水带。
3)后浇带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1.5柔性防水层空鼓、渗漏控制措施1) 基层表面应平整、密实、洁净、干燥,若有污物、油渍等,应洗刷干净、晾干后方可施工。
2) 柔性防水层施工期间,地下水位降至垫层300mm以下。
3) 防水卷材施工前,先涂刷基层处理剂。
4)地下室侧墙采用外防外贴法的卷材及顶板部位的卷材,采用满贴法施工。
防水涂料应薄涂多遍成活。
5)地下室四周回填土施工过程中不得损坏柔性防水层及保护层。
(二)土方工程1)地下室及承台四周应及时回填土,回填前应清除积水、垃圾,按设计要求选择填料分层压实,压实系数不得小于0.94 。
2)严格控制每层回填虚铺厚度,以保证土层的夯实密实度。
3)严格选用回填土料质量。
控制含水量、夯实遍数等是防止回填土下沉的重要环节。
4)雨天不应进行填方的施工。
(三)砌体结构工程3.1砌体裂缝控制措施1)砌筑砂浆使用预拌砂浆。
加气混凝土、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砌筑砂浆使用预拌砂浆。
2) 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出釜停放期不应小于28d,不宜小于45d。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龄期不应小于28d。
3) 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填充墙砌筑完并间隔14d以后,采用水平塞方方法将其塞紧嵌实。
水平塞方施工简便,也便于监管填塞质量,其施工工艺如下:(1)倒画皮数杆,即从梁或板底开始往下画,便于控制预留缝口厚度。
(2)预留塞方缝口厚度,半砖墙20mm,一砖墙30mmm。
(3)干硬细石混凝土拌制。
先拌制1:3水泥砂浆,然后掺干瓜子片拌匀后,即可获得手握成团、落地就散的干硬细石混凝土。
(4)分两次塞方,先从两侧往中间填塞紧,每侧留出15~20mm深的槽口,待管理人员检查验收符合要求后,再用1:2.5水泥砂浆嵌缝,用抽条反复抽压密实、光滑。
4) 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应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应折弯压入砖缝。
5) 填充墙与框架柱或剪力墙边交接处的竖向灰缝两侧,砌筑时应用抽缝条勒出15~20mm深的槽口,在加贴网片前浇水湿润,再用1∶2.5水泥砂浆嵌实。
6)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应一次浇筑完成。
7)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宜60d再抹灰,并不少于30d。
8)严禁在墙体上交叉埋设和开凿水平槽;竖向槽须在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用机械开凿,且在粉刷前加贴抗裂网片等抗裂材料。
9)宽度大于300mm的预留洞口应设钢筋混凝土过梁,并且伸入每边墙体的长度应不小于250mm。
10)应严格控制砌筑时块体材料的含水率。
11)施工洞、脚手眼等洞口补砌时,应将接槎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并填实砂浆。
外墙等防水墙面的洞口应采用防水微膨砂浆分次堵砌,迎水面表面采用1:3防水砂浆粉刷。
孔洞填塞安排专人负责,及时进行隐蔽验收,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12)混凝土结构工程填充墙,当墙长大于5m时,应增设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砌体无约束的端部必须增设构造柱;除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及烧结空心砖外,每层墙高的中部应增设高度为120mm、与墙体同宽的混凝土腰梁。
墙体的门窗洞口采取钢筋混凝土框加强。
配筋见图纸要求。
13)除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及烧结空心砖外的顶层填充墙,墙面粉刷采取满铺增强网措施。
3.2砌体标高、轴线等尺寸偏差控制措施1)门窗框安装前,应弹出门窗洞中心线,认真复核洞口尺寸,若有偏差,应及时处理。
施工预留门窗洞时,应增加装饰面厚厚度的尺寸。
当门洞两侧地面有高低差时,应以高地面为计算高度。
2)装饰施工前,弹出轴线、标高控制线,并对轴线、标高进行复核,发现超标时及时进行处理。
3)室内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净高度为±20。
(2)室内方正与垂直线偏差小于0.3%,且小于15mm。
(3)楼板水平度为5mm/2m。
(四)混凝土结构工程4.1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措施1)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检查坍落度,高层住宅混凝土坍落度不应大于180mm,其它住宅不应大于150mm。
2)模板及支架应根据安装、使用和拆除工况进行设计,并应满足承载力、刚度和整体稳固性的要求。
3)后浇带的模板及支架独立设置,待后浇带施工完毕且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方可拆除。
4)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现浇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500mm的钢筋间隔件,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位移。
5)现浇板内预埋管线必须布置在上、下层钢筋网片之间,交叉布线处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
若预埋管线上部没有上层钢筋网片时,沿预埋管线长度方向增设Φ6@100、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片。
水管严禁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
6)钢筋混凝土现浇楼(屋)面板浇筑前,必须搭设可靠的施工平台、走道,施工中应派专人护理钢筋,确保钢筋不变形,不移位。
7)现浇板浇筑时,在混凝土初凝前采用平板振动器进行二次振捣。
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采用机械磨光机抹平。
8)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水平施工缝下口设置预埋工具式螺母等措施,接槎处应平整光滑,不开裂。
楼梯梯段施工缝设置一块200mm宽的可抽拉式活动模板。
9)后浇带的位置和处理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后浇带混凝土采用提高一个强度等级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浇筑时,其两侧混凝土龄期大于60d后再施工。
沉降后浇带的封闭时间除满足后浇带的一般要求以外,还应在主体结构封顶、两侧地基变形基本稳定后,根据沉降观测记录,由设计单位确认后方可封闭。
10)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保湿养护:(1)根据气候条件,淋水次数应能使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每次淋水有书面记录。
(2)用塑料布覆盖养护,应全面将混凝土盖严,并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3)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应淋水。
(4)对不便淋水和覆盖养护的,宜涂刷保护层(如薄膜养生液等)养护,减少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
11)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能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12)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 Mpa时,不应进行后续施工。
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 Mpa时,不应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
吊运、堆放重物时应采取措施,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
4.2钢筋保护层偏差控制措施1)严禁使用碎石及短钢筋头作梁、板、基础等钢筋保护层的垫块。
梁、板、柱、墙、基础的钢筋保护层宜优先选用塑料垫卡支垫钢筋;当采用砂浆垫块时,强度应不低于M15,面积不小于40mm×40mm。
2)钢筋间隔件安装后应进行保护,不应使之受损或错位。
作业时应避免物件对钢筋间隔件的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