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突发事件和群伤的急诊急救配合、协调和管理

突发事件和群伤的急诊急救配合、协调和管理


灾害事故的现场检伤分类



6、初检完成,接受初期急救处置后,还应该进行复检。 7、初检时主要注重危及生命伤情的病理过程;伤情相对稳 定后的复检则应对伤员按系统或解剖分区进行检查。复检后 还应根据最新获得的伤情资料重新进行分类,并采取相应的 更为恰当的处理方法。 8、检伤中应尽量减少翻动伤员的次数,并选择合适的检查 方式,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9、检伤中应着重认真检查那些“不声不响”反应迟钝的伤 员。 10双侧对比是检查伤员的简单有效方法之一,如果在检查中 发现双侧肢体出现感觉、运动、颜色或形态上不一到,则高 度怀疑有潜在损伤的可能。
灾害事故的现场检伤分类
三、灾难事故现场检伤分类标准
危重伤员---红标,优先处置转运 重伤员----黄标,次优先处置转运 轻伤员----绿标,延期处置转运 濒死或死亡伤员-黑标,暂不处置
灾害事故现场检伤分类
危重伤员:有危及生命的严重损伤(创伤评分4- 12分),如窒息、休克等),经适当紧急医疗处置 能救治成功的病人。 重伤员:有严重损伤(创伤评分12-15分),经过 紧急救治后生命休息或伤情可以暂时稳定,需进行 现场处理外伤。 轻伤员:没有严重损伤(创伤评分16分)一般可自 行处理。 濒死或死亡伤员:遭受致命伤(创伤评分小于等 于 3分)
止血措施:首先直接压迫止血,或四肢止血带结扎止血(须标记时间,每40分钟放
松2分钟) 开放气胸应立即用大块敷料或衣物填压伤口加压包扎关闭伤口 内脏外溢、肢体离断伤处理、躯体异物处理、脑脊液漏、骨折处理、伤口处理等。
群伤事件的现场抢救措施
1、适当的体位安置
2、畅通呼吸道,及时解除梗阻。 3、维护呼吸功能,根据情况给予吸氧等 4、建立有效循环,立即建立快速有效的静脉
通路 5、简单的神经系统检查 6、彻底暴露病人,在不影响体温的情况下, 可脱下或剪去病员衣服,以利全面检查与伤 情评价。
三、灾害事故和群伤事件的协调和管 理


必须充分认识到,在事故现场进行高效准确的救伤指挥,和 创立有条不紊的抢救秩序,比少数医护人员全力救治个别伤 员更为重要。要求:最先到达现场的医护人员应该自动担负 起早期医疗指挥的职责;设法尽快启动当地急救服务系统; 待当地医疗应急指挥部门或卫生主管部门领导到达后,先到 的医护人员应主动报告灾情和伤情,并接受统一指挥和调度。 制定指挥方案 制定救治方案:安全第一的现场救治原则、分级救治与合理 转运相结合的方法、先救命后治伤的现场救治程序 制定转运方案
突发事件和群伤的急诊急救配 合、协调和管理
主讲:张利筠 主管护师 2013年4月3日
一、突发事件和群伤的概念
突发事件是指:根据中国2007年11月1日起
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 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 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 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群伤:又名成批伤,是指同一致伤因素导致 三人或三人以上同时受伤或中毒。

灾害事故的现场检伤分类

简明检伤分类法 可以快捷地将伤员分类,最适合应用于初步检伤。通常 分四步完成:
1、行动能力检查:首先引导行动自如的伤员到轻伤接收站,暂不进行处理
或仅提供敷料绷带等,嘱自行包扎。无自动行走能力者开始呼吸检查。 2、呼吸检查:检查前须撕开气道,此时须注意保护颈椎,可采用提颌法, 尽量不使伤员头后仰,检查呼吸须采用“一听、二看、三感觉”的标准方法。 没有呼吸者标黑标,暂不处理;自主呼吸存在,但呼吸次数为每分钟30次或 少于6次者均标红标,属危重优先处理;每分钟呼吸次数在6-30次之间者则 开始第三步--循环检查。 3、循环检查:迅速检查可以简单通过触及桡动脉搏动和观察指端毛细血管 充盈时间来完成。搏动存在并复充时间小于2s者为循环良好,可以进行下一 步检查;搏动不存在且复充盈时间大于2s者为循环衰竭标红标并优先进行救 治。 4、意识状态检查:在意识状态判断前,首先应检查伤员是否有头部外伤,, 然后简单询问并命令其做诸如张口、睁眼、抬手等动作。不能正确回答问题 和按照指令动作者,多为危重病员,标红标并给予优质处理。
三、灾害事故和群伤事件的协调和管 理
现场分区管理:对不同级别的伤病员进行分区和分 级处理,有利于提高抢救效率,避免混乱情况出现。 一般分为初检分类区、危重伤员处理区(红、黄标 区)、轻伤员接收区(绿标区)、黑标区 人员分组管理:检伤组、急救配合组、转运组

急救配合:专人负责专项护理技术;抢救时分工明确,

创伤记分(TS评分)
分值 呼吸次数A
呼吸幅度B
0 0
浅或困 难
1 ﹤10
正常 ﹤50 充盈迟缓 3-4
2 ﹥35
3 25-35
4 10-24
5
循环收缩压C 0 毛细血管充 盈D 意识状态 (GCS) 无充盈
50-69 正常 5-7
70-90
﹥90
8-10
11-13
14-15
分值愈低,伤情愈重。1-3分死亡率高达96%,4-13分生理紊乱显著,抢救价值 大;14-16分丰活率高达96%
灾害事故的现场检伤分类
二、现场检伤分类的方法
目前灾害现场检伤,通常采用 “五步检伤法”及“简明检伤 分类法”
灾害事故的现场检伤分类
五步检伤法: 1、气道检查:首先判定呼吸道是否通畅,有否存在舌后坠、口咽气管异物 梗阻等,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持气道通畅。 2、呼吸情况:观察伤员是否有自主呼吸,及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呼吸深浅 或胸廓起伏程度,双侧呼吸音比较,以及伤员口唇颜色等。 3、循环情况:需估计血压(检查桡、股、颈动脉搏动,如果动脉搏动可触 及,则收缩压分别在10.7kpa(80mmhg)、9.3kpa(70mmHg)和 8.0kpa(60mmHg)左右);观察指端毛细血管再灌注时间(2S内可再充 盈)和活动性大出血情况,以便及时止血或抗休克等。 4、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检查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情况,有无肢 体运动功能障碍或异常,及进行昏迷程度评分。 5、充分暴露检查: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短暂解开或脱去伤员衣服充分暴露 身体各个部位进行检查 ,便于发现危及生命或正在发展的严重损伤。故的急诊急救

群伤事件的急诊急救
1、现场检伤分类 2、现场紧急处理
1、现场分诊 2、现场需要采取的抢救 措施
灾害事故的现场检伤分类

一、灾害事故现场检伤 分类要点 二、灾害事故现场检伤 分类方法
三、灾害事故现场检伤 分类标准


灾害事故的现场检伤分类
一、现场检伤分类的要点 1、最先到达现场的医护人员须尽快进行检伤分类,但切不 可“走马观花” 2、须时刻关注全体伤员,而不是仅检查救治某个危重伤员。 3、现场检伤时的检查方法简单易行,既认真又迅速。 4、重点是创伤危及生命的严重程度和致命性并发症。 5、对于危重伤员需要在不同的时段由初检人员进行反复检 查记录,并比较前后检查结果的动态变化,既对伤情进行 “再估价”。
灾害事故现场紧急处理


一、现场分区管理并打出明显标示牌,标以相应色带(红、黄、绿、黑) 二、现场生命支持
现场公务员处置以救命为主要内容,处置原则是简单易行,快捷有效。处置

方法尽量采用无他措施,一般仅给予基础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现场抢救时判断方法应力求简单易行 呼吸支持:强调所有昏迷伤员在现场抢救处置及转运途中如果无气管插管, 应尽量保持在复苏体位,即稳定侧卧位;采用头后仰打开气道,颖有颈椎损 伤的伤员采用提颌法;保证气道通畅的前提下,正确使用简易呼吸器作为首 选方法; 循环支持:止血、补液、抗休克卧位 致命伤处置:
定位管理,标准为:A、气道管理与辅助通气;B、心脏 按压除颤,系统性全身检查;C、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 护,生命体征监测;D、留置导尿、静脉给药,抢救记录; E、作为急救工作的协调者,应注意各种抢救措施的规范 操作与执行。
谢 谢!
2013年4月3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