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态系统及组成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态系统及组成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态系统及组成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以及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4、在对有关实例分析的基础上,认识人类的各种活动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

重点、难点分析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是本小节的学习重点,对于初中学生,生态系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一个具体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的相互关系。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

对于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别要强调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环境包括所有生态因素,即生
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

教学中要强调生物因素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对于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环境所包含的非生物因素及其作用也不能忽略。

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教材P。

151[看一看,想一想],在了解了图中各种生物相互关系后,引导学生分析生物的生存还需要什么条件?这些条件对生物生存有什么影响?通过学习,建立生态系统是生物个体生存的最基本的环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是生物生存的必须条件的观点。

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仍然可以以教材P.151[看一看,想一想]中的草原生态系统为例,对图中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认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和建立在营养关系基础上生物之间的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2、生态平衡的概念和意义是这一小节学习的另一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教学中,可以通过对一条典型的食物链(捕食链)的讨论,分析其中各种生物数量变化的关系,以食物链中各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动态平衡说明自然界中存在的生态平衡的现象,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

然后进一步分析可能引起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变化的因素以及这种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会产生的后果,认识生态平衡的意义,以及人类按生态规律办事对于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各种系统的挂图,生态平衡破坏后对环境影响的录像。

参考课时
本节参考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准备:
分小组调查校园中的生物。

尽自己所能认识校园中的生物并记录它们的生存环境和主要特点。

调查时应注意,观察对象不仅为地面上生长或栖息的生物,还包括地下生活的各种生物以及依附其它生物而生存的各种生物。

调查结果整理后供上课时讨论。

2、复习上一节课教学内容:
以教材P.150图V-14为例提问,图中老鼠生存的环境因素有哪些?图中的各种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