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独立柱基础钢筋结构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独立柱基础钢筋结构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2、设计概况2.1建筑设计概况2.2结构设计概况第二章施工部署及施工现场平面布置1、施工组织管理依据设计的图纸、招标单位的招标文件和现行国家规及企业施工工艺等,我单位编制了该施工组织设计。

本组织设计概述了工程项目的专业特点,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项目管理班子人员配备。

本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技术方案、组织设计是根据我公司以往同类工程施工经验和拥有的科技、工法成果,并结合我公司数年来的施工能力、技术装备和先进的管理、精良的设备和本工程施工的特点编制而成的。

2、质量保证体系及分工2.1、质量保证体系框图2.2、质量管理领导小组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现场成立了质量管理小组,其组长和成员如下:组长:(项目经理)副组长:(技术负责人)成员:2.3、质量管理系统3、质量目标合格4、施工现场管理目标杜绝重大伤亡事故发生,一般事故频率不超过2‰5、施工平面布置5.1、施工现场办公、生活、生产临时设施布置紧凑有序。

5.2、临时用水本工程现场用水主要有施工用水和生活用水,施工用水主要包括混凝土搅拌用水,砂浆搅拌用水以及混凝土养护用水。

混凝土工程按每台班浇约100m3混凝土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搅拌用250L水,养护用500L水。

砌砖工程每台班砌筑20 m 3砖,每立方米砂浆用水350L,浇砖用水250L。

生活用水:施工人数平均每天25人,每人每天用水20L。

选用Φ100mm的硬塑料管做供水主干管,消防干管的管径为Φ100mm。

施工用水由建设单位提供。

5.3、临时用电5.3.1、施工现场勘察情况:电源由建设单位提供。

根据工地用电情况布置配电箱。

5.3.2、负荷计算5.3.2.2、负荷计算:总用电量S总=1.05×(K1·∑P1/cosø +K2·ΣP2 +K3·ΣP3)其中:ΣP1=60 KW(P1-电动机额定功率)ΣP2=178 KVA(P2-电焊设备额定容量)ΣP3=20 KW(P3-照明容量)需要系数:K1=0.6,K2=0.5,K3=0.8功率因数:COSΦ=0.75由上式可得S总= 161 KVA5.3.2.3、总电流计算I总=S总/(1.73×0.38)=245(A)查表选总电缆为VV22-3×120+2×70,敷设方式为电缆直埋。

5.3.3、临电安装、维护要求供电系统选择: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JGJ46-88第4-1-1条规定,必须采用TN-S供电系统。

遵循“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原则。

设总配电柜(箱)、分配电箱、开关箱。

电器元件参数的选择,应与用电设备功率相匹配。

临时用电干线敷设均采用电缆直埋,埋深0.7m,并铺砂盖砖。

办公室、宿舍照明管线采用PVC管暗配,工具库及室外照明采用PVC管明配敷设。

现场大面积照明采用镝灯。

漏电开关应每月对其作漏电试验,并在使用前检查其灵敏性。

配电箱检修由电工负责,开关箱的使用和清洁由操作者负责。

施工现场停止作业1小时以上时,应将动力开关箱拉闸停电并上锁。

5.4、除上述主要设施外,施工现场设职工食堂、会议室、办公用房、材料库房、机械库房及其他设备的配套临时设施。

5.5、根据上述要求编制该综合车间工程施工平面布置图(略)第三章各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措施1、测量放线1.1、标高定位:书面接受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位置和标高数值,引测高程控制桩,经过复测后做好保护。

1.2、轴线定位:书面接受建设单位提供的定位基准点位置后,设置定位控制桩。

建筑物四角控制桩做好并复测后,在纵横轴线延长线上距工程3m和10m处各做两个半永久性固定控制桩,控制桩做好后,和建设建设、监理单位共同验收。

1.3、工程测量: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测量采用DJ2经纬仪一台,S3水准仪一台,50m钢尺一把和塔尺一把。

1.4、开挖后,距槽底50mm处时,测量放线人员利用水准仪抄出水平线;每隔2米钉水平木橛。

最后由两端轴线引桩拉通线、检查距坑边尺寸,确定坑边标准,据此休整,最后清除坑底。

2、土方开挖及地基钎探2.1、土方开挖,采用人工开挖,基坑尺寸符合规要求。

2.2、作业条件:土方开挖前,将施工区域的地上和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建筑物基坑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工序,防止错挖或超挖,施工场地应根据需要安装照明设施。

2.3、对于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等,挖运土时不得碰撞,并派专人经常测量和校核平面位置、水平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定位标准桩和水准基点定期复测和检查是否正确。

2.5、地基钎探:2.6.1、采用轻便触探器机械打钎。

在基土挖至设计基坑标高,表面平整等其它各项均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后进行。

现场依据绘制钎探孔平面布置图,在孔位撒灰白点。

经质量检查人员和工长检查孔深和记录无误,进行灌砂。

2.6.2、地基验收后,立即浇注砼垫层,防止春季基地土水分蒸发导致体积膨胀。

2.7、质量标准3、钢筋工程施工方案3.1、钢筋进场后应进行分批验收,检查合格后方能使用,严禁不经试验合格即投入使用。

现场设钢筋加工场,钢筋的成型制作在钢筋加工场进行。

3.2、钢筋加工制作:钢筋制作前要认真查看图纸及有关交底并按施工规进行放小样,按小样进行下料,做到下料准确。

钢筋下料和加工时,须注意钢筋弯钩和弯折符合规要求,箍筋弯钩形式为135度、平直长度为10d。

Ⅰ级钢筋制作前需进行冷拉调直除锈。

制作好的钢筋应经质检人员检查验收后分类码放,挂好标识牌,注明钢筋规格、尺寸、使用部位等,防止混用并实现可追溯性。

钢筋运输过程中,应分类型码放运输,加固牢固运至现场后仍分类码放,以防混用。

3.3、独立基础地板钢筋绑扎:在混凝土垫层表面按图纸设计间距弹出钢筋位置线,先铺地板下层钢筋即短向钢筋,再铺长向钢筋,钢筋绑扎时靠近外围两行受力钢筋必须将钢筋交叉点用20#铁丝扎牢全部绑扎,如采用顺扣必须变换交错方向,也可采用八字扣,但必须保证钢筋不位移。

摆放底板混凝土保护层用砂浆垫块,垫块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按1m左右距离梅花型摆放,底板钢筋如有绑扎接头时,钢筋搭接长度及搭接位置必须符合规要求。

3.4、基础主筋绑扎: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个基础箍筋数量,在主筋上画出箍筋位置线,然后用20#铁丝扎牢,箍筋平面与主筋须垂直,箍筋弯钩叠合处沿主筋交错布置,保护层垫块采用高强度塑料定位卡,交错布置,间距在1m左右。

3.5、地圈梁钢筋绑扎:在梁模板侧帮上按设计要求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再穿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然后绑扎箍筋,箍筋平面与主筋须垂直,弯钩叠合处沿梁主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梁筋搭接采用绑扎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搭接处应在中间和两端扎牢,在规定的搭接长度的任一区段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积的百分率受拉区不大于25%,受压区不大于50%。

3.6、楼板钢筋绑扎工艺流程:清理楼承板→楼承板上画线→绑板下部受力钢筋→绑上层钢筋。

先摆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绑扎用顺扣。

4、模板工程施工方案混凝土基础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拼装,φ48脚手架管做基础的竖档及围档。

纵横交叉部位采用阴、阳角模连接。

独立基础各阶模板有联结角模组合或方框,模板两侧加斜撑稳牢。

模板支设完毕后均需拉通线找直、找顺。

5、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5.1、本工程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先浇筑垫层,再浇筑基础及地圈梁混凝土,根据施工及工期安排,混凝土浇筑安排在白天进行,若混凝土浇筑量较大,白天不能浇筑完成留置施工缝时,施工缝留置在梁跨的1/3处。

5.2、准备工作5.2.1、隐检工作已经完成,并已检查锚栓、钢筋位置、数量及固定情况。

5.2.2、模板的预检已经完成,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准确符合设计要求,支架稳定,支撑和模板固定可靠,板缝拼缝严密,符合规要求,浇筑前将模板上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净。

5.3、混凝土搅拌5.3.1、根据施工配合比确定每盘各种材料用量及车辆重量,分别固定好砂、石子各个磅秤标准,上料时车车过磅,粗细骨料含水率应经常测定及时调整配合比用水量确保加水量准确。

5.3.2、装料顺序:先倒石子,再装水泥,最后倒砂子,如需加掺和料时应与水泥一并加入。

5.3.3、搅拌时间:为使混凝土搅拌均匀,自全部拌和料装入搅拌桶中起到混凝土开始卸料止,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为90秒。

混凝土搅拌前应进行开盘鉴定。

,检查是否符合配合比通知单要求。

5.4、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自搅拌机卸出后应及时送到浇筑地点,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等现象。

如混凝土运输到浇筑地点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灌前进行二次拌和。

5.5、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5.5.1、混凝土自由倾斜高度不得超过2m,混凝土浇筑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高度一般为振捣棒作用部分的1.25倍。

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

振捣上层时应插入下层5 cm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5.5.2、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锚栓等有无移动变形等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

5.6、柱脚混凝土二次浇筑二次浇筑采用加膨胀剂的C35混凝土。

6、砌筑工程6.1、施工准备工作6.1.1、砖浇水:砖必须在砌筑前1—2天浇水湿润,一般以水浸入砖四边15—20mm为宜,雨季不得使用含水率达饱和状态的砖砌墙。

6.1.2、砌筑砂浆搅拌按设计要求的砂浆品种、强度制配砂浆,配合比通过试配确定,砂浆原材料的计量使用重量比,采用机械搅拌,自投料完算起,搅拌时间不少于2min,砌筑砂浆应随搅拌随使用一般水泥砂浆在3h 用完。

6.2、组砌方法砖外形尺寸为240mm×115 mm×53mm,砌砖采用“一块砖、一铲灰、一挤揉”的三一砌砖法。

放好砌体墙身位置线、门口位置线,经验线符合设计要求,找好标高,在厂房四角墙体转弯处设立皮数杆,皮数杆间距不宜超过15m。

6.3、砌筑工艺流程基层处理→砌块→砌块与门窗口联接。

砌筑时按墙宽尺寸、砌块的规格尺寸,按排块设计,进行排列摆块,不够整块时可以锯割成需要的尺寸,但不得小于砌块长度的1/3。

当最下一皮的水平灰缝厚度大于20mm时,应用豆石砼找平层铺砌。

7、地面工程混凝土地面做法详见“混凝土施工方案”。

8、钢结构工程施工方案8.1、材料要求梁、柱等主材及围护结构采用Q235B钢材。

其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点、冷弯性能、力学性能及化学成分均除应符合规要求。

门式刚架钢构件拼接连接采用10.9S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局部二层采用8.8S大六角头高强螺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