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房颤治疗PPT课件

中国房颤治疗PPT课件


-
16
2.我国导管消融发展现状
我国导管消融发展迅速,多数三甲医院开展了消融。 2013年导管消融房颤近2万例,多采用三维标测、 复合术式消融,多家医院已经开展冷冻消融。
-
7
1.心室率控制目标
旧指南强调严格控制心室率:静息为60-80bpm,中 等运动量为90-115bpm。RACE II试验显示,对于没 有严重症状的患者,心室率控制目标可适度放宽(静息 时<110bmp),并不影响预后。
2014年AHA/ACC/HRS指南推荐:(1)症状性房颤 患者:严格控制心室率,静息时心室率<80次/分(IIa, B);(2)左室功能正常的无症状性房颤患者:宽松 的心室率控制策略——静息时心室率<110次/分(IIb, C)。
-
14
1.导管消融的适应证
2010ESC指南:(1)药物治疗无效、症状明显的阵发性房颤,建议行导管 消融(IIa,A);(2)药物治疗无效、症状明显的持续性房颤,可考虑行导 管消融(IIa,B);(3)对于合并心衰的房颤患者,包括胺碘酮在内的 AADs不能控制症状时考虑导管消融(IIb,B);(4)对于无严重潜在心脏 疾病的阵发性房颤,若心室率控制无效可在AAD治疗之前直接行导管消融 (IIb,B),有症状的持久性房颤,若AAD治疗无效,亦可考虑导管消融 (IIb,C)。
※ 当其他药物治疗不成功或禁忌时,静注胺碘酮可用 于控制房颤患者心室率(IIa,C)
※ 当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CCB、地高辛单独或联 合用药不能有效控制静息和运动时心室率,可考虑口 服胺碘酮(IIb,C)
※ 静注胺碘酮可用于存在房室旁路、血流动力学稳定 的房颤患者控制心室率(IIb,B)
-
11
3.胺碘酮 (2)2014指南
——从指南到临床
-
1
1.栓塞危险评估体系
-
2
1.栓塞危险评估体系
对栓塞危险评估体系的推荐
-
3
2.抗栓治疗指南推荐
2010年ESC指南推荐
-
4
2.抗栓治疗指南推荐
2014年AHA/ACC/HRS指南:推荐阿司匹林抗栓进一步弱化
-
5
3.出血风险评估
-
6
4.抗栓治疗的临床应用 房颤抗栓治疗不足是国内外均存在的问题。2000年
4.我国心室率控制现状
以药物治疗为主,绝大部分慢性房颤患者采取控制 心室率的策略。但缺乏以下研究数据:(1)采取 心室率控制患者的比例;(2)心室率控制最佳范 围;(3)遵循指南达到目标值的比例及效果。
-
13
1.导管消融的适应证 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最大的争议是适应证。国内外指南均在谨慎、
逐步扩大导管消融的适应症。国内导管消融发展迅速,国内指 南2010年即提出,对症状明显的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可作为 一线治疗。 2012年中国房颤指南推荐:(1)对于症状明显的阵发性房颤, 导管消融可作为一线治疗;(2)对于病史较短、药物治疗无 效、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症状性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在选 择性患者中可作为一线治疗;(3)对于存在心衰和/或左室射 血分数减少的症状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在选择性患者中也可 作为一线治疗,但其主要症状和/或心衰应与房颤相关;(4) 对于病史较长、不伴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症状持久性房颤,导 管消融可作为维持窦律或预防复发的可选治疗方案之一。
-பைடு நூலகம்
8
2.地高辛
(1)2006/2011指南
※ 静脉应用地高辛推荐用于无心室旁路的心衰合并房 颤患者控制心室率(I,A)
※ 口服地高辛可有效控制房颤患者静息时心室率,适 用于存在心衰、左室功能不良或活动少的患者(I, B)
※ 联合应用地高辛和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CCB 控制房颤患者静息和运动时心室率是合理的(IIa, B)
-
15
1.导管消融的适应证
2014AHA/ACC/HRS指南强调:(1)至少一种AAD无 效或不能耐受,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I,A,阵发性房颤 前少了多个限制词);(2)至少一种AAD无效或不能耐 受,有症状的持续性房颤(IIa,A,证据等级由B变成A); (3)症状反复发作的阵发性房颤,权衡利弊及药物和消 融治疗临床转归后,可在AAD之前行导管消融治疗(IIa, B)——一线治疗;(4)对于至少1中I类或III类AAD无效 或不耐受的症状性、长期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是可以考 虑的(IIb,B);(5)导管消融可作为反复发作的症状 性、持续性房颤使用AAD治疗前的首选治疗策略(IIa, C)。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适应证明显扩大。
※ 静脉应用胺碘酮可用于无预激房颤重症患者控制心 室率(I,A降至IIa,B)
※ 当其他药物治疗不成功或禁忌时,口服胺碘酮可用 于控制房颤患者心室率(IIa,C降至IIb,C)
※ 合并预激的房颤患者,不能静脉应用胺碘酮控制心 室率(IIb,B降至III,B)
※ 胺碘酮控制房颤患者心室率的低位降低
-
12
《Arch Inter Med》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65%的患 者未抗凝,6%INR超目标值,13%INR未达目标值, 而仅有15%INR在目标值范围。
2004年《中华内科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我 国服用华法林仅占1.7%,而服用阿司匹林的占 37.9%,卒中发生率高达12.1%。虽然近十年抗栓治 疗观普遍受到重视,但规范抗栓治疗与需要抗栓治疗 间相差甚远。在我国,新型口服抗凝药近年应用到临 床,但没有相关的临床研究资料。
2011年ACCF/ACC/HRS指南推荐:(1)对于症状明显、AAD治疗无效、 左房大小正常或轻度扩大、左室功能正常或轻度降低、无严重肺部疾病的阵 发性房颤,在有经验的中心(超过50例/年)导管消融在维持窦律上是有用 的(IIa,C升至I,A);(2)对于有症状的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治疗是合 理的(IIa,A新推荐);(3)对于左房明显扩大或左室功能显著降低的有症 状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治疗可能是合理的(IIb,A新推荐).
-
9
2.地高辛 (2)2014指南 ※ 强调地高辛控制运动时心室率效果差等弊端 ※ 使用地高辛可能会增加死亡率 ※ 使用地高辛时需要定期监测血药浓度 ※ 地高辛不推荐作为房颤患者控制心室率的一线用药
-
10
3.胺碘酮
(1)2006/2011指南
※ 推荐静注胺碘酮用于无房室旁路的心衰合并房颤患 者控制心室率(I,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