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铭传
二
、“通商惠工”,以商战来求富 随着局势的相对安定,台湾迅速办起了 近代工业和商业贸易。刘铭传先后倡办 了煤务局、煤油局、伐木局、盐务总局、 通商总局、招商局(设在新加坡,专门 洽谈侨资“引进”)、以及樟脑官营等。 还重划行政区,加强市政建设。他的 ‘育战”做法的核心,是“求富”。
三、
修筑铁路,发展近代交通刘铭传
刘铭传在台湾实行的一系列改革, 不可避免地遭到清廷内顽固派的反 对,也受到台湾岛上一些人的忌恨。 1891年(光绪十七年),他被迫辞 官还乡。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 签订,台湾割让给日本。刘铭传在 内忧外患中,积郁沉疴,于1896年 1月12日凌晨辞世 。
评价:《台湾通史》的作者连横称赞曰:“台湾 三百年间,吏才不少,而能立长治久策者, 厥维两人:曰陈参军永华、曰刘巡抚铭传。” 刘铭传在抵抗法国侵略、台湾建省和建省后 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是台湾近代化建设的先躯,是中国近代史 上杰出的爱国人物,受到海峡两岸人民长久 的怀念。如今,台湾岛上还有许多刘铭传的 纪念设施。
刘铭传
安徽合肥人。淮军将领,洋务派骨干, 台湾第一任巡抚,不但打退了法国舰队的进 犯,而且练洋操,议铁路、建台省,为台湾 的现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被称为“台湾近 代 化之父”。
1861年,李鸿章回合肥为曾国藩募兵 ,刘 铭传参与镇压太平军。 1873年因故辞职回乡居闹,住在刘老圩。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刘铭传奉旨进 京,呈《海防十事》,被授予巡抚衔督办 台湾军务。 1885年10月12日(光绪十一年九月初五), 清政府宣布台湾正式建省,刘铭传被任命 为台湾省的第一任巡抚(省长)。
他于台湾巡抚任上六年,积极实 行“新政”办洋务,做了许多好 事。
一、整军备战,创办军工企业刘铭 传聘用洋教习,以新式操典训练军队, 重在提高战斗力。还在基隆护尾(今淡 水)澎湖等地构筑了多座“铁水泥”结 构的炮台,在港湾内暗埋沉雷、碰雷以 待敌。他创办了机器局、军械所、火药 局。这些,极大地提高了台湾的防御能 力。
亲自督阵,修筑的基隆至新竹铁路,全 线近100千米,耗银129万余两,为我国 自筹资金、享有主权的第一条铁路。当 大清邮票还在海关总税务司外国人控制 下时,台湾邮政总局已独立发行邮票了。 极大地便利了台湾与大陆和台湾岛内的 通讯联系。
四、清赋理财,广泛罗织人才刘铭传பைடு நூலகம்决意在经济上达到“以台之财,供台之用”, 减轻大陆负担。他清理田赋,整顿税收,引 进外资,广开财源。他还进山“抚番”,安 定民心,并单独为中部山区的少数民族山民 办了学校。他不计较湘、淮系,不论台人大 陆人,任人唯贤,实事求是,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