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1994—2011)全国高考地理分类汇编专题21选修地理(第一部分环境保护)一、单项选择题(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宁夏卷)溶解氧DO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的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
生化需氧量BOD是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体时需要消耗氧的数量,它用于监测水体有机物的污染状况。
图4为某河由M河段至Q河段水中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浓度变化曲线。
据此完成10~11题。
1.图4中有机污染源在A.1 B.2 C.3 D.4【答案】B【解析】从图中判断溶解氧DO曲线在②处浓度迅速降低,生化需氧量BOD曲线在②处突然升高,所以有机污染源在②处。
2.最容易导致鱼类死亡的河段是A.M B.N C.O D.P【答案】C【解析】最容易导致鱼类死亡的河段是O段,因为该区域溶解氧最少。
二、综合题3.(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环境保护】图21为生态系统中的硫循环示意图,图22为我国三省原煤生产量、煤炭消费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柱状图。
读图回答问题。
(10分)(1)大气中的硫主要来源于▲、▲和▲。
(3分)(2)影响图示省区二氧化琉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
(2分)(3)我国北方二氧化琉排放量高于南方,而南方的酸雨却比北方严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2分)(4)酸雨的危害有▲。
(3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酸雨的污染来源、危害以及南北方的差异,南方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虽然不及北方,但南方多降水。
从图示能源消费情况,结合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现状,不难看出中国硫化物的主要来源是煤炭。
【答案】(1)化石燃料无机硫硫化物(2)煤炭消费量(3)降水(4)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土壤酸化,影响森林和农作物的生长;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4.(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海南卷,26)(10分)环境保护高速公路属于全封闭的带状人工建筑物,当其通过自然保护区时,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很大。
试述高速公路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减少其不利影响的合理建议。
【答案】不利影响: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食物源减少、迁徙通道受阻、活动区域缩小等;噪声干扰动物的生活。
(干扰动物的择偶、产仔、哺乳等行为)。
(6分)(只要答案合理可酌情评分,但得分不超过6分)建议:修建生态走廊或生物通道;采用隧道、架桥等通过方式。
(4分)(只要答案合理可酌情评分,但不得分不超过6分)【解析】考查高速公路对自然保护区影响评价,抓住“不利”,对减少不利回答合理即可。
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营运对路域生态系统中野生动物的生活行为(包括觅食、迁徙及繁殖)有可能会受到影响,生物廊道设计对维护路域生态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5.(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福建卷)[选修6——环境保护]苏州河是上海的一条城市内河(贯穿城区的河流),其沿岸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图16示意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水质污染综合指数高表示污染严重)。
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1989-2006年苏州河水质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
(7分)(2)简述改善城市内河水质的主要措施。
(8分)【答案】(1)总体趋势:水质有好转.原因:工业用地面积大量减少,并主要转好为居民用地和城市绿地,污染源减少;城市绿地面积增加,改善了水质。
(2)打捞漂浮垃圾;清除河床淤泥,引水冲淤;沿岸绿化;禁止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等。
【解析】(1)从图中可看出水质污染曲线在下降,说明了水质有所转好.从图中可看出这得益于工业用地面积大量减少,城市绿地的增加,使得污染源减少,水质得到了改善。
(2)此问考查河流综合整治的措施.结合信息,可以从河流的污染源头进行治理.清理污染物,禁止新的污染等对症措施。
6.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
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共10分)资料一: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
大气中某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混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
资料二:见图甲资料三:见图乙(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________月,出现日数最少的是__________月。
(2分)(2)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填正确项字母)。
(3分)A.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B.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C.连续的阴雨天气D.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E。
城市森林覆盖率高(3)该市SO2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
分析原因。
(2分)(4)防治该市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3分)【答案】(1)12 7(2)ABD(3)空间分布特点:工业区污染源比重大(主要集中在工业区)。
原因:工业区污染源多(主城区和其它区工业污染源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4)措施;①控制污染源;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③使用清洁能源;④健全环境法规(加强环境执法)。
7.(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江苏卷) [环境保护]图2l为“195l~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受沙尘暴影响强度比例统计圈”。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我国北部受沙尘暴影响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1分)(2)北京市受沙尘暴影响的强度总体上为度。
我国北部的沙尘暴多发生在季,主要因为该季节我国北部地区气候,植被稀少,且常有天气系统活动,风力强劲。
(4分) (3)首钢集团的搬迁使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首钢搬迁所运用的主要环境管理手段是(填选项字母) 。
(2分)A.行政手段B.法规手段C.经济手段D.教育手段(4)为贯彻“绿色奥运”理念,你认为进一步改善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应采取哪些措施。
(3分)【解析】:本题以“1951~2000 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受沙尘暴影响强度比例统计图”为背景,考查了我国的主要行政区域分布、有效信息的提取、沙尘暴天气产生的气候背景与天气特征、环境管理、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措施等内容,试题具有一定程度的综合性。
本题最难答对的也许是第(1)小题。
因为最简单的,往往容易被忽视。
因为这是无图考图,要求学生心中装有中国政区图。
希望通过该题提醒广大考生重视基础知识落实。
我国北方的沙尘暴天气一般出现在春季,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蒸发旺盛,加之地表植被稀疏;二是此季节多快行冷锋,且锋前暖气团比较干燥,多大风天气。
要改善和保护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就必须弄清北京市的主要大气污染源。
因为对不同的污染源,应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透过材料,不难发现,北京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有工业污染(如燃煤会产生硫氧化合物污染)、交通污染(氮氧化合物污染)和固体颗粒物污染(沙尘天气或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产生)。
针对工业污染和交通污染,除将有严重污染的工业迁出、升级或关停外,还应改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控制废气排放,制定并实施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实施达标排放。
针对空气中固体颗粒物污染,应加强风沙源地生态建设和在北京近郊植树造林,以防风固沙,减轻沙尘对北京城大气的影响。
【答案】(1)由西向东逐渐减弱(2)轻春干燥(少雨)冷锋(3)A(4)改善能源结构;控制废气排放;植树造林;加强风沙源地区的生态建设。
8.(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32)(10分)[地理-环境保护]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图13是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6分)(2)水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说明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重的环境问题。
(4分) 【答案】(1)总悬浮颗粒物增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CO2增加增强温室效应;SO2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蔓延。
(只答大气污染的得分)(2)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变化(水污染);对质环境的不良影响(泥沙、淤积、地震、滑坡等)。
【解析】(1)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因此排放的废气主要是二氧化碳、硫氧化物、粉尘等,其对应的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酸雨、大气污染;(2)水能开发主要集中在山地丘陵区,对其环境后果可从与之关联的水环境、地质灾害、生物等方面分析9.(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32)【环境保护】图13为我国区域示意图。
A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
读图回答问题(1)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B城市的水源?(2)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指出其可能对该处造成的生态破坏。
【答案】:(1)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禁止向湖泊、河流排污(禁止在湖泊养殖);保护森林。
(2)破坏植被,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山体,水土流失加剧。
规律技巧总结答案语言顺序的组织非选择题的答案往往有多个语句,其顺序一般按因果关系、时间关系或递进关系进行语言组织。
【解析】(1)要保护好城市的水源,为城市提供洁净的水源,需要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草,禁止上游乱砍乱伐,倡导植树造林。
同时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除草剂等的使用和排放,从而减少水污染。
(2)破坏植被,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受损,同时还会引发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灾害,加剧下游的洪涝灾害,造成下游水资源紧张。
10.(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10分)(选修6 环境保护)至2006年,已经发现世界海洋中共有200个“死亡地带”,及海洋中由于污染而威胁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生生存的区域。
联合国于2006年10月19日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目前“死亡地带”的数量比2004年增加了34%。
联合国一位官员说:“这些地带正在对渔业资源以及靠捕鱼为生的渔民构成重大威胁。
”完成下列要求。
(1)国际公海“死亡地带”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4分)(2)简述国际公海“死亡地带”的分布规律及防治措施。
(6分)【答案】(1)油轮石油泄漏;远洋运输、捕捞等排出的生活污水:某些公司倾倒的工业废弃物(4分)。
(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即可得满分。
)(2)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在远洋航线沿线和渔业资源丰富海域(渔场)(2分)。
防治措施:进行国际合作,制订国际公海海域相关法规,加强国际公海海域的环境管理(2分);防止油轮泄漏,控制向国际公海海域排放各类废弃物(2分)。
(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
) 【解析】本题考查海洋污染和环境保护问题。
11.(2007年高考山东卷文综,32)(10分)【地理——环境保护】三峡工程蓄水后,峡江急流变成“平静湖水”(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