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轨道交通土建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咨询意见版)

轨道交通土建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咨询意见版)

目录第一部分:地铁车站施工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1)一、车站围护结构施工 (1)1.1钻孔灌注桩 (1)1.1.1偏孔 (1)1.1.2缩孔 (1)1.1.3钢筋笼上浮 (1)1.1.4断桩 (2)1.2高压旋喷桩 (3)二、土方开挖及回填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3)2.1土方开挖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3)2.2回填土主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5)2.3基坑主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6)三、混凝土工程 (7)3.1蜂窝 (7)3.2麻面 (8)3.3孔洞 (8)3.4露筋 (9)3.5夹层 (10)3.6裂纹 (10)3.7表面不平顺 (11)3.8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11)四、地下防水工程 (12)4.1混凝土施工缝渗漏水 (12)4.2预埋件部位渗漏水 (13)4.3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缝漏水 (13)4.4卷材防水层空鼓 (13)五、钢筋工程 (13)5.1钢筋加工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3)5.2钢筋连接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5)5.2.1、钢筋闪光对焊 (15)5.2.2钢筋电渣压力焊 (17)5.2.3钢筋套筒连接 (18)5.3钢筋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8)第二部分:盾构施工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20)一、盾构出洞与进洞 (20)1.1盾构基座变形 (20)1.2盾构后靠支撑位移及变形 (20)1.3凿除钢筋混凝土封门产生涌土 (21)1.4盾构出洞段轴线偏离设计 (22)1.5盾构进洞时姿态突变 (23)1.6盾构进出洞土体大量流失 (23)二、盾构掘进 (24)2.1土压平衡式盾构正面阻力过大 (24)2.2泥水加压平衡式盾构正面阻力过大 (25)2.3土压平衡盾构正面平衡压力的过量波动 (26)2.4土压平衡盾构螺旋机出土不畅 (26)2.5盾构掘进轴线偏差 (27)2.6盾构过量地自转 (28)2.7盾构后退 (29)2.8盾尾密封装置泄漏 (29)2.9盾构切口前方地层过量变形 (30)2.10运输过程中管片受损 (31)三、盾构机械设备 (31)3.1盾构刀盘轴承失效 (31)3.2盾构推进压力低 (32)3.3盾构推进系统无法动作 (32)3.4液压系统漏油 (33)3.5皮带运输机打滑 (34)3.6千斤顶行程、速度无显示 (35)3.7盾构内气动元件不动作 (35)四、隧道压浆 (36)4.1浆液质量不符合质量标准 (36)4.2沿隧道轴线地层变形量过大 (37)4.3单液注浆浆管堵塞 (37)4.4双液注浆浆管堵塞 (38)五、管片拼装 (38)5.1圆环管片环面不平整 (38)5.2管片环面与隧道设计轴线不垂直 (39)5.3纵缝质量不符合要求 (40)5.4圆环整环旋转 (41)5.5连接螺栓拧紧程度没达到标准要求 (42)5.6管片碎裂 (42)5.7错缝拼装管片碎裂 (43)5.8管片环高差过大 (44)5.9管片椭圆度过大 (45)六、管片防水施工 (45)6.1管片压浆孔渗漏 (45)6.2管片接缝渗漏 (46)第一部分:地铁车站施工质量通病预防措施一、车站围护结构施工1.1钻孔灌注桩1.1.1偏孔1、成因分析:(1)施工场地不平整,不坚实,在支架上钻孔时,支架的承载力不足,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钻杆不垂直。

(2)钻机部件磨损,接头松动,钻杆弯曲。

(3)钻头晃动偏离轴线,扩孔较大。

(4)遇有地下障碍物,把钻头挤向一侧。

2、防治措施:(1)钻机就位时,应使转盘,底座水平,使天轮的轮缘、钻杆的卡盘和护筒的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并在钻进过程中防止位移。

(2)场地平整坚实,支架的承载力应满足要求,在发生不均匀沉降时,必须随时调整。

(3)偏斜过大时,应回填强度高于障碍物的物体,待沉积密实后再钻。

1.1.2缩孔1、成因分析:(1)软土层受地下水位影响和周边车辆振动(2)塑性土膨胀,造成缩孔(3)钻锤磨损过甚,焊补不及时2、防治措施:(1)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快速通过,在成孔一段时间,孔壁形成泥皮,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2)及时焊补钻锤,并在软塑土地层采用失水率小的优质泥浆护壁(3)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

1.1.3钢筋笼上浮1、成因分析(1)砼在进入钢筋笼底部时浇筑速度太快。

(2)钢筋笼未采取固定措施。

2、防治措施:(1)浇筑砼前,应将钢筋笼固定在孔位护筒上。

(2)当砼上升到接近钢筋笼下端时,应放慢浇筑速度,减小砼面上升的动能作用,以免钢筋笼顶被托而上浮。

当钢筋笼被埋入砼中有一定深度大,再提升导管,减少导管埋入深度,使导管下端高出钢筋笼下端相当距离时再按正常速度浇筑。

在通常情况下,可以防止钢筋笼上浮。

(3)当发现钢筋笼开始上浮时,应立即停止浇注,并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已浇砼标高,提升导管后再进行浇注,上浮现象即可消除。

1.1.4断桩1、成因分析:(1)砼塌落度太小,骨料太大,运输距离过长,砼和易性差,致使导管堵塞,疏通堵管再浇筑砼时,中间就会形成夹泥层。

(2)计算导管埋深时出错,或盲目提升导管,使导管脱离砼面,再浇筑砼时,中间出现夹泥层。

(3)钢筋笼将导管卡住,强力拔管时,使泥浆进入砼中。

(4)灌注时间过长,而上部砼已接近初凝,形成硬壳,而且随时间增长,泥浆中残渣将不断沉淀,从而加厚了积聚在砼表面的沉淀物,造成砼灌注极为困难,造成堵管与导管拔不上来,引发断桩事故。

(5)导管接头处渗漏,泥浆进入管内,混入砼中。

(6)砼供应中断,不能连续浇筑,中断时间长,造成堵管事故。

2、防治措施:(1)砼配合比应严格按照有关水下砼的规范配置,并经常测试坍落度,防止导管堵塞。

(2)尽可能提高混凝土浇注速度:A.开始浇砼时尽量积累大量砼,产生极大的冲击力可以克服泥浆阻力。

B.快速连续浇注,使砼和泥浆一直保持流动状态,可防导管堵塞。

(3)严禁不经测算盲目提拔导管,防止导管脱离砼面。

(4)钢筋笼主筋接头要焊平,以免提升导管时,法兰卡住钢筋笼。

(5)浇筑砼应使用经过检漏和耐压试验的导管。

(6)浇筑砼前应保证砼搅拌机能正常运转,必要时应有一台备用搅拌机作应急之用。

1.2高压旋喷桩1、不冒浆或者冒浆量少通常原因是加固土层粒径过大,孔隙较多,可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浆液浓度,可以从1.1加大到1.3左右继续喷射。

(2)灌注粘土浆或者细砂、中砂,待孔隙填满后再继续正常喷射。

(3)在浆液中掺加骨料。

(4)加泥球封闭后继续正常喷射。

(5)灌注水泥砂浆后,再将孔内水泥浆置换成粘土浆,待孔隙填满后继续正常喷射。

2、冒浆量过大通常是有效喷射范围与喷浆量不适应有关,可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喷射压力。

(2)适当缩小喷嘴直径。

(3)适当加快提升速度,由于冒浆量中含有地层颗粒和浆液的混合体,目前对冒浆中的水泥分离回收尚无适宜方法,在施工中多采用过滤、沉淀、回收调整浓度后在利用。

3、凹穴处理(1)在喷神灌浆完毕时,即连续或间断的向喷射孔内静压灌注浆液,直至孔内混合浆液凝固不在下沉。

(2)在喷射灌浆完成后,向凝固体与其上部结构之间的孔隙进行第二次静压灌浆,浆液的配比应为不收缩且具有膨胀性的材料。

二、土方开挖及回填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2.1土方开挖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场地积水(场地范围内局部积水)产生原因(1)场地周围未做排水沟或场地未做成一定排水坡度,或存在反向排水坡。

(2)测量偏差,使场地标高不一。

防治措施:(1)按要求做好场地排水坡和排水沟。

(2)做好测量复核,避免出现标高错误。

2、挖土边坡塌方(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或滑塌)产生原因:(1)基坑(槽)开挖较深,未按规定放坡。

(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基坑(槽),未采取有效降排水措施。

(3)坡顶堆载过大或受外力震动影响,使坡体内剪切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导致塌方。

(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防治措施:根据不同土层土质情况采用适当的挖方坡度;做好地面排水措施,基坑开挖范围内有地下水时,采取降水措施;坡顶上弃土、堆载,使远离挖方土边缘3~5m;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并随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避免先挖坡脚,造成坡体失稳;相邻基坑(槽)开挖,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

处理方法,可将坡脚塌方清除,做临时性支护(如推装土草袋设支撑护墙)措施。

3、超挖(边坡面界面不平,出现较大凹陷)产生原因:(1)采用机械开挖,操作控制不严,局部多挖。

(2)边坡上存在松软土层,受外界因素影响自行滑塌,造成坡面凹洼不平。

(3)测量放线错误。

防治措施:机械开挖,预留0.3m厚采用人工修坡;加强测量复测,进行严格定位。

4、基坑(槽)泡水(地基被水淹泡,造成地基承载力降低)产生原因:(1)开挖基坑(槽)未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面水流入基坑(槽)。

(2)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未采取降水措施将水位降至基底开挖面以下。

(3)施工中未连续降水,或停电影响。

防治措施:开挖基坑(槽)周围应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降低地下水位,使水位降低至开挖面以下0.5~1.0m。

5、基底产生扰动土产生原因:(1)基槽开挖时排水措施差,尤其是在基底积水或土壤含水量大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土很容易被扰动。

(2)土方开挖时超挖,后又用虚土回填,该虚土经施工操作后亦改变了原状土的物理性能,变成了扰动土。

防治措施:(1)认真做好基坑排水和降水工作。

降水工作应待基础回填土完成后,方可停止。

(2)土方开挖应连续进行,尽量缩短施工时间。

雨季施工或基槽(坑)开挖后不能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留15~30cm的土不挖,待下一道工序开工前再挖除。

采用机械挖土时,应在基底标高以上留一定厚度的土用人工清除。

冬季施工时,还应注意基底土不要受冻,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应认真检查。

禁止受冻土被隐蔽覆盖。

为防止基底土冻结,可预留松土层或采用保温材料覆盖措施,待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再清除松土层或去掉保温材料覆盖层。

(3)严格控制基底标高。

如个别地方发生超挖,严禁用虚土回填。

处理方法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

2.2回填土主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填方边坡塌方(填方边坡塌陷或滑塌)产生原因:(1)边坡坡度偏陡。

(2)边坡基底的草皮、淤泥、松土未清理干净;与原陡坡接合未挖成阶梯形搭接,或填方土料采用淤泥质土等不合要求的土料。

(3)边坡填土未按要求分层回填压(夯)实。

(4)坡顶坡脚未做好排水设施。

由于水的渗入,土内聚力降低,或坡脚被冲刷而导致塌方。

防治措施:永久性填方的边坡坡度应根据填方高度、土的种类和工程重要性按设计规定放坡;按要求清理基底和做阶梯形接槎;选用符合要求的土料,按填土压实标准进行分层、回填碾压或夯实;在边坡上下部做好排水沟,避免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