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标准提取物
27
9
3.2 特定的药理活性 中医临床用药讲求整 体观、系统论和辩证论治的法则,中医治疗 是多系统、多靶点和多层次发挥全方位药效 作用的治疗方法,所有这些都非单一成分所 能达到的。中药标准提取物则能较好的体现 中医药这种优势和特色,其药理作用和临床 疗效是多种成分作用的结果。中药标准提取 物反映着原中药材的特定功效持点。
5
20
欧美各国25%处方至少含有1种来自高等 植物的提取物或化合物。在美国,植物提取 物占草药市场的95%以上,生药材和其他产品 占有率不到5%。在德国,以提取物为主要形 式的草药产品占全国药品市场总额的10%,占 全国OTC市场近30%,且其草药产品被认为是 药品而不是食品补充剂,并为医疗保险所覆 盖。可见植物药提取物在国外有着较好的应 用基础和广泛的市场。
23
6 中药标准提取物对中药原料药概念发展 的促进 现在中药制剂的原料药一般指中药材和 饮片,但如上所述,两者在质量标准控制上 存在较大缺陷。因此,根据中药标准提取物 的特点,用其取代原生药而作为中药制剂的 直接原料药将是大势所趋,目前国家药品监 督管理局颁布的《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 定》在某种程度及意义上已经对此进行了阐 述。
6
而要达到此目的,原料药质量的稳定和 可控当是首要解决的关键所在。在很多难以 有效控制条件下生产的中药材和饮片已经难 以当此重任,标准可控、质量稳定.物质基 础相对明确的中药标准提取物正是解决此类 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
7
3 中药标准提取物的特点 3.1 相对明确的物质基础 中药标准提取 物根据具体药物从种及技术条件可有效部位 和有效成分两层次。它不是指单一例某种活 性成分,而是多种药理活性物质组成的集合, 其质量控制应用指纹图谱,且对集合中某此 主要成分应明确其定量指标。
8
不管是单味中药还是复方,其化学成分 大都是非常复杂的,但针对不同的药理功效 总有其特定的药效物质基础,要做到中药现 代化研究这些物质基础,是最基本、也是最 重要的工作,不然就谈不上质量标准和现代 化生产工艺问题。中药的多成分决定了其治 疗作用的多靶点与多层次,因此,对数中药 或复方来说,寻找单一的有效活性成分并非 最佳途径,而在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层次上 多种药理活性物质的特定组合,才更能体现 中药的作用特点。
3
中药标准提取物的提出 现有中药制剂从原料药到产品均缺少可 控的质量标准,在作用机理物质基础制剂工 艺等方面的研究都不够深入。
2
4
原料药生产的规范化和质量标准化是中 药产业的基础和关键,目前中药制剂的原料 药主要为中药材及饮片。但现阶段由于中药 材品种繁多、基原相近以及地域生态环境、 栽培、加工及储备养护等因素的影响,导致 其品种混乱.质量差异很大;
21
在国内,中药提取物的开发方兴未艾, 不少研究机构和制药公司已开发出黄芪提取 物、葛根提取物、山楂提取物等上百种中药 提取物,作为中药制剂和中药保健品的原料, 对于成品质量的提高,疗效的稳定起着积极 的意义,同时在加深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拓展中药安全性研究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促进 作用。但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国内在开发中 药提取物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15
中药方剂用水煎煮时,由于高温及溶液 中复杂的化学环境可能在溶液中发生物质间 的络合、水解、氧化、还原等反应,从而生 成溶液中原来没有的某些新物质,这些新物 质可对全方产生增效、减毒等药效作用。因 此,对于合煎液药效明显大于单煎液合并药 效的,并且有大量的、新的成分出现时,就 要制备合煎的复方标准提取物。
10
中药的应用讲究配伍,相同的药材在不 同处方中的作用和地位各异,即同一药材在 不同处方中,其发挥作用或起主导作用的物 质基础是不同的。因此对某些药材来说,一 种药材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标准提取物,每种 标准提取物有一个最佳的组分构成比例,以 体现它的不同功效。
11
3.3 严格的质量标准 中药标准提取物之所 以能代替中药材和饮片,成为中药制剂的原 料药,关键还在于它具有严格可控的质量标 准。其质量标准主要内容应包括:植物基原、 制备工艺、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 项目。
5
中药饮片生产水平低、炮制规范不统一, 许多环节缺乏严格的工艺操作参数,质量尚 无统一量化指标,这些都影响了原料药内在 质量的稳定从而导致中药产品的质量不稳定。 再加上目前中药主要药效物质基础大部分不 清楚或不完全清楚,造成中成药产品难以建 立与疗效基本一致的反映产品内在质量的质 量标准。因此建立稳定的、真正反映中药产 品内在质量的质量标准势在必行。
13
性状和检查方面,应对其形、色、气、 味及粒度、密度、溶解性等物理性质进行描 述,并对水分、灰分、重金属、砷盐、农药 成溶媒残留、辅料等进行分析和限度检查; 定性方面,要建立特征指纹图谱等多种鉴别 方法并根据所测成分的理化性质选择相应的 测定方法,对主要有效部位或成分进行含量 测定。
14
4 中药标准提取物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 4.1 中药标准提取物的制备 对于单味药 制剂和被证明单煎剂合并与合煎液药效等价 的复方制剂,可分别制备各药材针对该作用 方向的标准提取物,根据药材在处方中的比 重以及相应标准提取物的收率,决定新“处 方”中各药材标准提取物的用量。
24
以中药标准提取物作为中药制剂的直接 原料药,可以抓住整个中药生产过程的关键, 从基础环节上最大限度的解决中药制剂质量 控制和物质基础等方面的难题。另外,还可 大大避免以原生药作为原料药所造成的许多 不合理情况的发生。
25
中药材由于品种繁多、产地不一,存在 着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的情况,就是同一品 种的药材,往往也会因生长条件、采收季节、 加工方法和贮藏条件的不同而在质量上存在 差异。因此我国药典对中药材从性状、鉴别、 含量测定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这 无疑对提高中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起着重要 的作用,但在一些情况下某些规定却阻碍了 对中药资源的合理利用。
26
如药典规定黄芩干燥品的含量标准为黄芩苷 不得少于9.0%,但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多种因素的 影响,原生药中黄芩苷达不到9.0%的情况并非少数, 如因此就弃之不用,也是对药材资源的一种浪费。 以中药标准提取物做原料药的话,就可以避免以上 情况的发生,因标准提取物是多种药效物质的集合, 其主要药效物质有一定的定量指标,且可以根据实 际情况进行定量配臵。故在一定限度内,对于那些 含量测定不符合标准的提取物,可以利用现代科技 手段对其主要药效物质进行定量配臵,使之达到标 准提取物的要求,从而充分、合理的利用中药资源。
16
4.2 作为中药制剂的原料药 中药及其复方 是一个复杂体系,起疗效作用的物质基础为 多种化学成分,包括无机物、小分子有机化 合物(如生物碱、皂苷等)及生物大分子 (如蛋白、多糖等)等。
17
标准提取物的物理性状好,有效活性物 质富集程度高(如银杏标准提取物中有效成 分含量是原料中的50倍),故可应用现代制 剂技术将其制成质量稳定、服用方便的中药 新制剂。首先明确不同单味中药标准提取物 的功效,根据中医理论,以提取物为组方单 元,按照一定组方比例进行处方的组成(即 以中药标准提取物代替中药材),可进一步 探讨在方中各标准提取物作用的主次,建立 复方量效关系。
18
而对于复方标准提取物,可直接以之代 替复方煎剂制成临床应用的药品。这样,就 使原料药从质量不稳定的原药材或饮片,变 为质量相对可控的中药标准提取物,保证了 中药成品质量的可控性。
19
植物药提取物国内外现状 在国外,提取物是植物药应用的重要环 节和方式。1993年9月在德国Dusseldorf海涅 大学召开的第41次世界药用植物研究年会上 的大会发言中,有10项研究是介绍植物提取 物及成分活性的研究。日本于上世纪70年代 末即将中药制成提取物应用,新加坡等地也 相继研制并广泛使用。
第十三章 中草药标准提取物
1
1
中药标准提取物的含义 中药标准提取物,指采用现代科学技术, 对传统中药材进行提取加工而得到的具有相 对明确药效物质基础、以及严格质量标准的 一种中药产品,可作为中药制剂的原料药。
2
中药标准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是多种药 理活性物质按特定比例组成的集合,它继承 了中药多成分的特点体现着原中药材特定的 中医功效,无论作为单味药,还是组成复方、 它完全可以替代原生药使用,并且在质量控 制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12
植物基原方面,对生产用的中药材应进 行严格的品种鉴定,包括植物的科、属、种 等;产品生产过程的恒定是产品质量均一性 的前提,因此,中药提取物的标准化除了制 订和执行产品质量标准外,更重要是对其生 产过程实行标准化,应对其前处理提取、分 离浓缩、干燥、粉碎和筛析、包装、贮藏等 制订和执行标准生产操作规程;
22
例如大多数提取物的开发多是沿用西方 开发天然药物和化学药物的思路,没有充分 体现中药本身的特色与优势,更没有体现中 医药理论的指导。再者,目前中药提取物的 研究,尚未形成统一的体现传统中医药特色 的理论基础,更没有进行有关方面的行政立 法,使之在生产和质量控制上实现标准化, 因此中药标准提取物的研究开发还有大量的 工作需要人们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