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少年英雄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
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1943年的一天,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 鬼子扫荡来了,八路军和干部们组织乡亲们转移。
二小和乡亲们一起转移到长城脚下。
吴连长带着队伍去山那边,说要做个包围圈等鬼子来钻。
鬼子来了。
二小看到鬼子向乡亲们转移的方向走去,心里着急,就唱着放牛歌走了出来。
鬼子看到了山坡上的二小,要二小为他们带路。
二小牵着一头壮牛,就带着鬼子走了。
二小领着鬼子在山里转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鬼子头拔出战刀威胁二小。
二小心里很镇定,却装出害怕的样子,对鬼子说,那边有条路,穿过去就能找到八路。
鬼子说:“你撒谎,你想骗皇军。
”二小说:“那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想去。
”鬼子相信了二小,就跟着他走了,到了八路军埋伏的山沟,二小机灵地从沟边往山上跑。
吴连长一边高喊要二小快跑,一边开枪打死了向二小瞄准的鬼子。
可是鬼子小队长端着大枪追上二小,把刺刀扎进了二小的身体,将二小挑到了山坡上。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
根据地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只有十二岁,他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地里敌人的据点。
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
海娃的爸爸是民兵中队长,他急匆匆地了把一封信交给海娃,满脸严肃地说:“这里面是攻打鬼子炮楼的路线图,你一定要想办法尽快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
”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这是十分重要的消息,他拍拍胸脯说:“您放心吧,我一定完成任务。
”说着他就藏好鸡毛信,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
海娃忙着赶路,没想到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心里想:“要是鬼子搜身,搜走了鸡毛信可就麻烦了,这可怎么办啊?”海娃冷静了片刻,看着羊群,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
的尾巴下面藏了起来。
鬼子小队长拦住了海娃,他们呜里哇啦地说了一会儿话,对海娃瞪着眼说:“你的小八路地干活?”海娃装作害怕的要哭的样子说:“我是要到山上放羊的,没见过什么八路干活。
”鬼子队长又命令两个小鬼子把海娃从头到脚搜了一遍,什么也没发现。
于是鬼子又打起了羊群的注意,要海娃给他们带路,并且想吃羊肉。
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到了深夜他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窝里溜了出来。
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出了几里路。
鬼子发现海娃跑了,很快就追了上来,他们用枪逼着海娃让他带他们上山。
海娃把鬼子带到了一条靠近八路军埋伏圈的山路上,乘鬼子没有防备,他乘机拼命往山上爬去,愈爬愈远,身后响起鬼子的枪声,有一枪还打中了海娃的手。
想到鸡毛信的重要,海娃忍着疼拉继续向山上爬,嘴里还高声喊着“八路军叔叔,快打鬼子啊……”张连长和八路军战士们听到枪声和海娃的呼喊,很快冲了上来,把鬼子打了个落花流水。
最终,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张连长根据信上的情况,成功地捣毁了敌人炮楼,击毙了“猫眼”司令,打了个打胜仗。
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
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
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
它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它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也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有这样一个典型的故事:1940年8月百团大战开始,附近几个村的儿童团和民兵连为配合八路军的工作联合起来,在敌人的碉堡不远处破坏电线、公路、桥梁等。
在代县西南的阳明堡有一个日军的飞机场,白天,日军飞机轮番去轰炸太原、忻口,晚上飞机都停放在此处。
为了掌握可靠消息,村公所让儿童团探听敌人飞机场的情报。
为不引起敌人注意,一个名叫杨建业的小朋友带领一帮团员拿着高粱秆子,一路打打闹闹来到阳明堡,装做看新奇的模样,钻过日军铁丝网,溜进飞机场。
经过仔细观察,杨建业和儿童团员们发现在此机场停放的飞机有20多架,而驻扎在此的只有飞行员和少量警卫部队。
为了得到更确切的情报,八路
军129师769团到达离此地不远的苏龙口村后,团长陈锡联率几个营长亲自进行实地侦察,最后组织部队“夜袭阳明堡机场”,炸毁日军飞机24架,歼灭日军100余人。
他们都是一些小的不起眼的人物,但在抗战历史的舞台上深深地印有了他们的足迹,他们是抗战史上不可遗忘的一群人,让我们为他们的勇敢、机智、顽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