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第四章:热环境(温度,湿度是重点)热环境:指直接与家畜体热调节有关的外界环境因素的总和,包括热辐射,温度,湿度,气流等.它们是影响家畜健康和生产的极为重要的外界环境因素.动物产热的主要形式(途径):基础代谢产热,体增热,生产代谢产热,活动产热基础代谢产热:基础代谢在动物上常成为饥饿代谢,是指动物处于饥饿,休息(静卧,清醒),温度适宜(20℃),消化道没有养分可吸收,清醒,安静的状态下的产热量.体增热:饥饿动物因采食而增加的产热量.(HI)也称为热增耗,增生热,特殊动力作用(SDA)生产代谢产热:是指动物生产产品如生长,繁殖,产乳,产蛋,产毛等劳役而增加的产热量.活动产热:是指动物因起卧,站立,步行,自由活动,觅食,饮水,争斗,适应欢迎变化和其他胜利活动等而增加的产热量.*体增热对于低温环境仲动物御寒具有仲要作用,但在高温环境中则会增加动物的热负荷.动物散热的形式(途径):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蒸发散热.辐射散热:是指动物与周围环境可度量距离内物体之间的电磁波形式进行的热交换.传导散热:是指直接接触的两物体通过分子或者原子的震动或者旋转等将热量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的过程.对流散热:是动物与流体(气体或液体)之间分子相对位移造成的热传递.蒸发散热:是指动物体表水从液态变为气态时吸收动物体热量的过程.高温时动物的体热调节: (1)加少热产量(2)增加非蒸发散热量(3)提高蒸发散热量等热区:是指恒温动物主要借物理调节维持体温正常的环境温度范围.*等热区是指下限临界温度与上限临界温度之间的环境温度范围.舒适区在等热区的下半部偏上.临界温度(等热区下限临界温度):是指当环境温度降低时,动物通过物理调节仍不能维持体温恒定而开始提高代谢率来增加产热的环境温度.舒适区:是指动物代谢产热刚好等于散热,不需要物理调节而能维持体温恒定的环境温度范围.*若环境温度在舒适区内,家畜最为舒适,饲料利用率最高,生产力最高.影响等热区和临界温度的因素:1.动物种类和品种2.年龄和体重3.被毛与皮肤状态4.生产力(生产力高的个体临界温度低)5.日粮营养水平与动物营养状况6.饲养管理制度7.对环境的适应和驯化等热区理论的意义和应用(了解)1.为畜牧生产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2.为畜舍的热工建筑设计提供理论依据3 . 为动物育种提供依据高温对动物的影响1.高温对动物生理机能的影响: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与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机能,行为.2.高温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采食量及饲料利用率,饮水量,繁殖性能,生长肥育,产蛋性能,产奶性能,对畜产品品质的影响,死亡率.3.高温对动物健康的影响:①高温直接引起动物产生疾病②高温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繁衍,诱发传染病③高温有利于病媒昆虫繁衍和活动,有可能导致疾病流行④高温为寄生虫繁衍创造了条件,有可能导致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⑤高温可降低动物抵抗力,诱发疾病⑥高温可降低饲料品质,使动物产生疾病高温对动物繁殖性能的影响☆1.公畜:在高温环境中,公畜性欲减退,精液品质下降.主要表现为高温使精子数减少,精子活力降低,畸形精子比例增加.高温对公畜精液品质的不良影响一般在遭受高温作用1-2周后才表现出来,即使停止高温作用,也需要7-8周后才能逐渐恢复.2.母畜:高温环境使母畜情期受胎率降低.高温对妊娠早期母畜的危害最大,在配种后胚胎附植于子宫前后若干天,高温更易导致胚胎早期死亡.高温可使母畜发情期延迟,发情持续时间缩短,异常发情率和乏情率提高,高温会使母畜排卵数减少.高温影响母畜繁殖力的原因主要有:1.高温导致体温升高2.高温减少母畜子宫供血量3.高温导致内分泌机能失调4 .高温导致动物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低温对动物的影响(了解)1.低温对动物生理机能的影响: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行为2.低温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采食量与饲料消化利用率,生长发育,产奶量,产蛋性能,繁殖力,畜产品品质,死亡率.低温对动物健康的影响:①低温直接导致动物发病②低温可通过影响病原微生物,媒介虫和寄生虫而影响动物健康. ③低温改变机体对传染性疾病的抵抗力,使冬季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季节性④低温通过影响饲料品质来使动物发病空气湿度:是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或空气潮湿成都的物理量描述空气湿度的指标:水汽压,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饱和差,露点水汽压:是指空气中水汽本身所产生的压力,单位为帕(Pa)绝对湿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单位为g/m3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用百分率表示饱和差:是指在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当时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之差露点: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因气温下降,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简称”露点”,单位为℃空气湿度对动物健康的影响1.高温环境高温环境为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繁殖,感染和传播创造了条件,使家畜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升高,并利于其流行.如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猪瘟,猪丹毒和鸡球虫病等最易发生流行,家畜亦易患疥,癣及湿疹等皮肤病.高湿使吸吮疥癣虫生活的必要条件.因此高湿对疥癣蔓延起着重要作用.高湿有利于秃毛癣菌丝的发育,使其在畜群中发生和蔓延.高湿还有利于空气中猪布氏杆菌,鼻疽放线杆菌,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和无囊膜病毒的存活.高温高湿有其利于霉菌的繁殖,造成饲料,垫草的霉烂,极易造成霉玉米,使赤霉病及曲霉病大量发生.在梅雨季节,畜舍内高温高湿往往使幼畜的肺炎,白痢和球虫病暴发蔓延或者流行.低温高湿,家畜易患各种呼吸道疾病,如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以及肌肉,关节的风湿性疾病和神经痛等.但在温度适宜或者偏高的环境中,高湿有助于空气中灰尘下降,使空气较为干净,为防止和控制呼吸道疾病有利.2.低湿环境空气过分干燥,特别使再加以高温,能使皮肤和外露粘膜发生干裂,从而煎肉皮肤和外露粘膜对微生物的防卫能力,易引起呼吸道疾病.低湿有利于白色菌葡萄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鸡白痢沙门氏杆菌以及具有脂蛋白囊膜病毒的存活.湿度过低易使家禽羽毛生长不良.低湿还是家禽互啄癖发生和猪皮肤落屑的重要原因之一.空气高燥会使空气中尘埃和微生物含量提高,易引发皮肤病,呼吸道疾病,并有利于其他疾病的传播.畜舍的防潮措施(防止畜舍空气湿度过大的基本措施)1.畜牧场场址应选择在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区2.为防止土壤中水分沿墙上升,在墙身和墙角交界处设防潮层3.坚持定期检查和维护供水系统,确保供水系统不漏水,并尽量减少管理用水4.即使清除粪尿和污水,有条件的最好训练接触(如猪)定点排粪尿或者在舍外排粪排尿5.加强畜舍外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暖设计,冬季应注意畜舍保温,防止气温降至露点温度以下6.保持正常的通风换气,并及时排除潮湿空气7.使用干燥垫料,如稻草,麦秸,锯末,干土等,以吸收地面和空气中的水分*气温高的地区,气压较低,气温低的地区,气压较高空气从高气压地区向低气压地区的水平流动,称为”风”气流的状态通常用风向和风速来表示在实际应用中,常用一种特殊的图式表示风向的分配情况,即将风向的频率按比例绘在8或16 个方位上,这种图被称为”风向玫瑰图”即”风向平面图”空气热环境的综合评定:有效温度,温湿度指标,风冷却指标,湿卡他冷却力有效温度(ET) :亦称”实感温度”或”体感温度”,是综合反应气温,气湿和气流对家畜体热调节影响的指标温湿度指标(THI):使用气温和气湿相结合来估计炎热程度的一种指标风冷却指标:是将气温和风速相结合,以估计天气寒冷程度的一种指标湿卡他冷却力:是用以评定气温,气湿,风速,辐射四因素综合炎热程度的指标.第五章:海拔高度,气压,光照和噪音对家畜的影响光的生物学效应:包括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的生物学效应红外线的生物学效应:红外线波长大,能量低,其主要生物学效应是光热效应.红外线照射到动物体表面,其能量在被照射部位的皮肤及皮下组织中转变为热,引起血管扩张,温度升高,增强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中的物理化学过程,使物质代谢加速,细胞增长,并有消炎,镇痛和降低血压及降低神经兴奋性等作用.因此在人医和兽医上常用红外线来治疗冻伤,风湿性肌肉炎,关节炎及神经痛等疾病☆紫外线的生物学效应1.杀菌作用2.抗痀佝偻病作用3.色素沉着作用4.红斑作用(特异反应)5.促进机体的免疫反应,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6.提高畜禽生产力7.光敏性皮炎(多发于白色皮肤的动物,特别是动物无毛和少毛部位)8.光照性眼炎(角膜损伤,眼红,眼痛,灼热感,流泪等)可见光对家畜繁殖性能的影响1.光的波长对家畜繁殖的影响:红光可延迟鸡的性成熟,使产蛋量增加,蛋的受精率下降.红光也可延长小母猪性成熟的时间2.光照强度对家畜繁殖的影响:适当提高光照强度有利于动物的繁殖活动.雄禽的性活动可能需要较强的光照,光照强度对小母猪性成熟具有重要影响,低光照强度不利于母畜子宫发育3.光照时间对家畜繁殖性能的影响:在自然界,许多动物的繁殖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马,驴等动物在春季日照逐渐延长的情况下发情配种,绵羊和赡养等动物则在秋季日照时间缩短的情况下发情配种,一般而言,延长光照,有利于长日照动物繁殖活动,短日照动物与长日照动物相反,延长光照,则抑制动物繁殖活动.噪声对人体的危害:1.听力损伤2.干扰睡眠3.对人体生理的影响4.对胎儿的影响噪声对畜禽的危害1.产奶量(下降)2.产蛋量(下降)3.生长肥育(产生不利影响)4 . 生理机能(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可引起动物烦躁不安,神经紧张)5 . 行为(发生惊恐反应)畜牧场噪音的控制(了解)1.选好场址,尽量避免外界干扰2.合理地规划畜牧场,使骑车,拖拉机等不能靠近畜舍,还可利用地形做隔音屏障,降低噪音3.畜牧场内应选择性能优良,噪音小的机械设备,装臵机械时应注意消声隔音4.畜牧场及畜舍周围应大量植树,可降低外来的噪音第六章: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与空气离子()氨(NH3)对家畜的危害在畜舍中,氨常被溶解或吸附在潮湿的地面,墙壁和家畜的呼吸道粘膜上.氨能刺激呼吸道粘膜,引起粘膜充血,喉间水肿.氨被动物吸入呼吸道系统后,可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充血,支气管炎,严重者引起肺水肿,肺出血等.NH3由肺泡进入血液后,可与血红蛋白结合或碱性高铁血红素,降低血液的输氧能力,导致组织缺氧;低浓度的氨可刺激三叉神经末梢,引起呼吸中枢的反射性兴奋;心如肺部的氨,可通过肺泡上皮组织,引起碱性化学性灼伤,使组织溶解,坏死;进入呼吸系统的氨还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麻痹,中毒性肝病,心肌损伤等症状.家畜在低浓度氨的作用下,体质变弱,对某些疾病产生敏感,采食量,日增重,生产力都下降,这种症状称为”氨的半中毒”或者”慢性中毒”.如果氨的浓度较高,则可使对家畜出现明显的兵力反应和症状,这种症状称为”氨中毒”.在畜牧业生产中,氨中毒易被人发现,而慢性中毒往往不易察觉,却给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寒冷地区,冬季为了保暖,常禁闭门窗(尤其在夜间),忧郁通风换气不良,舍内的氨容易大量滞留,饲养人员在舍内工作,高浓度的氨刺激眼结膜,产生灼伤和流泪,并引起咳嗽,严重者可导致眼结膜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氨的卫生学要求:我国劳动为生标准规定空气中的氨含量最高不得超过30mg/m3硫化氢(H2S)对家畜的危害H2S主要是刺激动物呼吸道系统及其他系统粘膜,易溶于动物粘膜仲的水分,与粘液中的钠离子结合生成硫化钠,对粘膜产生刺激作用,引起眼结膜炎,表现流泪,角膜混浊,畏光等症状; H2S还可引起鼻炎,气管炎,咽喉灼伤甚至肺水肿.动物经常吸入低浓度的H2S可出现植物性神经紊乱,偶尔发生多发性神经炎, H2S在肺泡内很快被吸收进入血液内,氧化成硫酸盐或硫代硫酸盐等;游离在血液中的H2S,能进入细胞,和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脢中的三价铁结合,使酶失去火星,影响细胞的氧化过长,造成组织缺氧,所以,长期处于低浓度H2S的环境中的家畜体质变弱,抵抗力下降,易发生肠胃病,心脏衰弱等.高浓度的H2S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引起动物窒息和死亡.H2S的为生标准:畜舍空气中H2S含量最高不得超过15.58mg/m3.我国劳动为生部的规定,空气H2S含量不得超过10mg/m3减少畜舍中有害气体的措施:1.科学进行畜舍建筑设计2.日常管理①及时清理粪尿,污水,避免粪尿在畜舍内分解产生有害气体,训练家畜定点排泄,或者到舍外排泄,从而有效的减少畜舍内有害气体的产生②注意畜舍防潮③勤换垫料与垫草④适当降低饲养密度⑤建立合理的通风换气制度⑥在粪便中加入化学试剂减少有害气体⑦采用微生物活菌制剂降解有害物质⑧合理配合日粮和使用添加剂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微粒对动物生产和健康的影响(了解)1.微粒对畜禽健康的直接危害2.微粒可作为有害气体的载体侵入动物体内3.微粒可作为病原微生物的载体消除或减少畜舍空气微粒的措施1.在畜牧场四周中止防护林带,减少风力,阻滞外界灰尘的产生;对畜牧场内进行绿化,路旁种植草皮,灌木,乔木,高矮结合,尽量减少裸地面积,以减少尘粒的产生.2.饲料车间,甘草垛应远离畜舍,且避免在畜舍上风向,以减少饲料粉尘对畜舍空气的污染.3.在畜舍内分发干草和反动垫料要轻,以减少尘粒的产生4.尽量减少干粉料饲喂动物,改用颗粒饲料,或者拌湿饲喂5.禁止带畜干扫畜舍地面,禁止在畜舍中刷拭家畜6.适当减少饲养密度,可以减少空气微粒的产生7.定时通风换气,及时排除舍内微粒及有害气体8.必要时进风口可安装滤尘器,或采用管道正压通风,在风管中设除尘,消毒装臵,对空气进行过滤,以减少微粒量空气中微生物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和尘埃传播)飞沫传播,飞沫滴核传播,尘埃传播减少畜牧场空气中微生物的措施:第一,在选择畜牧场场址时,应远离传染病源,如医院,兽医院,皮革厂,屠宰场等各种加工厂,防止这些场所病原微生物对畜牧业生产造成损害第二,畜牧场周围应设防护林带,并以围墙封闭,防止一些小动物把外界的疾病带入场内;畜牧场应与公路主干线保持安全距离,以专用道与主干公路相连,防止过往车辆带来病原;畜牧场内部要分为管理区,生产区,病畜尸体及粪便处理区,以防病原微生物的蔓延第三,在畜牧场的大门设臵消毒及车辆喷雾消毒设施,保证外出车辆不带入病原,在各生产功能区入口处,各畜禽舍入口处及过往通道设臵消毒池及紫外灯,尽量减少带入病原微生物的机会第四,场内要绿化,畜舍内要保持清洁,减少尘埃粒子第五,定时通风换气,减少一切有利于微生物生存的条件,必要时采用除尘器净化空气第六,定期和不定期消毒第十章:畜牧场生产工艺与场地规划和布局畜牧场生产工艺设计内容:1.前言2.畜牧场的性质和规模3.主要工艺参数 4 .畜群组成及周转 5.饲养管理方式6.为生防疫制度7.牧场环境参数和建筑标准8.各种畜舍的样式,构造的选择和设备选型9.附属建筑及设施10.环境保护措施畜牧场场址选择时对水源的要求:畜牧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为生防护对地形,地势的要求(土壤---次要考虑)要求牧场场址的地形应开阔正气,并有足够的面积.要避免选择过于狭长或迂角太多的场地.牧场场址应地势高燥,平坦.一般有求牧场场地至少应高出当地利是洪水线以上,地下水位在2m以下,场地少有坡度,便于场地排水,但场地坡度不易过大,一般要求不超过25%畜牧场场址选择时考虑社会联系因素畜牧场应选择在文化,商业区及居民点的下风处且地势较低处,但要避开其污水排出口,同事要考虑到交通方便,又要使牧场与交通干线保持适当的卫生间距.选择场址还应考虑供电条件,饲料的方便供应和废弃物的就地处理与利用,特别使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大型畜牧场,必须具备可靠的电力供应.畜牧场可分为三个功能区:管理区,生产区,病畜隔离区第十一章:畜舍设计及畜舍环境控制与管理半开放式畜舍:使三面有墙,一面仅有半截墙的畜舍,多用于单列的小跨度畜舍半开放式畜舍的使用范围:开放式和半开放式畜舍跨度较小,仅使用于小型牧场,温暖地区可用作成年畜禽舍,炎热地区可用作产房,幼畜舍开放式畜舍:是指面(正面)或四面无墙的畜舍,后者也称为棚舍开放式畜舍的使用范围:开放式畜舍适用于炎热地区各种动物生产和温暖地区成年猪鸡牛羊生产,但需要做好棚顶的隔热设计.也可用作遮阳棚,物料堆棚.主要家畜所需的环境参数:适宜温度,生产环境,光照时间,光照强度,空气微生物畜舍的防暑与降温畜舍的隔热设计:围护结构的隔热能力;合理确定屋顶的隔热构造;通风屋顶;浅色围护结构外表面降温设备选型:喷雾降温设备;湿帘降温设备;水冷式空气冷却器建筑防暑与绿化:阻滞好畜舍通风;遮阳;绿化绿化降温的作用表现为:①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辐射热以降低气温②通过遮阳以降低辐射③通过植物根部所保持的水分,可从地面吸收大量热能而降低空气温度畜舍与畜体降温措施1.蒸发降温畜体蒸发降温防暑:畜体喷淋和喷雾只能间歇的进行,不应过于频繁,以免影响家畜采食与休息环境蒸发降温:地面淋水屋顶喷淋,舍内喷雾2.机械制冷:降温效果最好,但成本很高,目前仅在数种畜舍,种蛋库,畜产品冷库中应用(论述题:简述珠三角地区在冬季给小猪的)畜舍保温防寒:畜舍防寒保暖设计:冬季低限热阻;加强屋顶和无棚的保温隔热设计;墙壁的隔热设计;门窗设计;地面的保温隔热设计;选择有利保温的畜舍形成.供暖设备选型:热风炉式空气加热器;暖风机式空气加热器;太阳能式空气加热;电热保温伞;电热地板;红外线灯保温伞;热水加热地板;电热育雏笼.防寒保暖的管理措施:1.增加饲养密度2.防湿防潮3.利用垫草垫料4.加强畜舍的维修保养光照方案设计采光系数:指窗户的有效采光面积与畜舍地面有效面积之比.常用1:x的形式来表示照明设备的安装:①确定灯的高度:灯的高度直接影响地面的光照度②确定灯的数量:灯数量=畜舍地面面积*a/b/c ,其中a为畜舍所需的照度,b为1w光源为每平方米地面积所提供的照度,c为每只灯的功率③灯的分布:为使舍内的光照比较均匀,应适当降低每个灯的瓦数,增加舍内的总装灯数④人工光照的管措理施(常采用的人工控制光照制度)1.恒定光照制度:式培育小母鸡的一种光照制度,即自出雏后第二天起直到开产为止每日用恒定的8h光照;从开产之日起光照骤增到13h/d,以后每周延长1h,达到15-17h/d后,保持恒定2.递减光照制度(渐减渐增光照制度):式利用有窗鸡舍培育小母鸡的一种光照制度.先设计自雏鸡出壳至开产时的每日自然光照灯数,加上7h,即为出壳后第三天的光照时数,以后每周光照时间递减20min,到开产时恰为当时的自然光照时数,以后每周增加1h,直到光照时数达到15-17h/d后保持恒定3.间歇光照制度:使用无窗鸡舍饲养肉用仔鸡的一种光照制度.即把一天分为若干个光周期,光照与黑暗交替时数之比较常用1:3,光照期供鸡采食和饮水,黑暗期供鸡休息.4.持续光照制度:时在肉用仔鸡生产中采用的一种光照制度,在雏鸡出壳后数天(2-5)光照时间为24h/d,此后每日黑暗1h,光照23h,直至肥育结束.5.恒定单期光照制度6.超期光照制度畜舍通风换气---通风设计根据气流形成的动力不同,可将畜舍通风换气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在实际应用中,开放舍和半开放舍以自然通风为主,在炎热的夏季辅以机械通风,在封闭式畜舍,则以机械通风为主.根据通风造成的畜舍气压的变化,将机械通风分为负压通风,正压通风与正负压联合通风三种方式.负压通风:也称排风式通风或排风,是指利用风机将蜂蜜舍内污浊空气抽出,使舍内压力相对小于舍外,而新鲜空气通过进风口或进气管流入舍内而形成舍内外气体交换正压通风:也称进气式通风或送风,是指利用风机向封闭畜舍送风,从而使舍内空气压力大于舍外,舍内污浊气体经排气管口排出舍外正负压联合通风:也称联合通风,是一种同时采用机械送风和机械排风的通风方式,根据气流在畜舍流动的方向,将畜舍机械通风分为两种形式:横向通风,纵向通风纵向通风:是指将风机安装在畜舍的一端山墙或一侧山墙附近的纵墙上,进气口设臵在另一端山墙或另一侧山墙附近的纵墙上,气流沿畜舍纵轴(长轴)而流动,纵向通风适用于大跨度畜舍和具有多列笼具的畜舍第十二章:畜牧场环境保护(简答)畜禽粪便用作饲料的方法1.干燥法(自然干燥法,人工干燥法)2.青贮法3.发酵法(有氧发酵,厌氧发酵)4. 鸡粪与垫草混合直接饲喂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沼气:沼气生产过程:1.发酵液化 2.发酵产酸 3.发酵产生甲烷畜禽粪便的利用1.畜禽粪便用作肥料2.畜禽粪便用作饲料3.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沼气生产沼气的适宜条件1.适宜温度(30-40度)2.厌氧环境3.料液的PH(中性环境)4.接种物5.料液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