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0542B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24 实验(上机)学时:8学分:2适用对象:安全工程先修课程:系统安全工程一、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目标1:掌握安全效益规律和安全价值工程等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从技术经济角度全面分析复杂工程问题,给出解决方案。
目标2:树立现代安全经济理念和现代安全科学意识,掌握社会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目标3:掌握安全工程的减损和增值原理,能够分析环境保护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中的增值作用。
目标4:能够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复杂安全工程问题,并具备撰写论文的能力,能够与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
目标5:掌握安全投资分析与决策技术以及安全经济贡献率等基本理论,具备安全经济决策能力。
二、课程教学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安全生产与社会发展、国民经济的关系)(6.2;7.3;10.1)第1节安全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发展第2节安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安全生产事关社会的安全稳定2、安全生产事关中国国际形象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3、安全生产水平是“以人为本”的重要内涵4、安全生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第3节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安全生产是国民经济的有机整体2、安全生产具有的劳动价值3、经济学意义上的安全生产4、安全生产状况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5、安全生产水平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6、安全生产影响企业商誉7、安全生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8、安全生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安全生产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掌握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课程的考核要求:1. 掌握安全科学发展的动力和背景;2. 学会分析安全生产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安全经济学概述(6.2)第1节安全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第2节安全经济学的性质第3节安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4节安全经济学的内容和任务第5节安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6节安全经济学的特点教学重点:安全经济学的形成是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安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及特点。
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熟悉以上各节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安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6.2;11.1)第1节安全活动的基本特性第2节安全效益及利益规律1、安全效益规律2、安全利益规律第3节安全经济学原理1、安全的产出效益分析2、安全成本分析3、安全效益分析第4节安全经济投入的评价原理及方法1、安全经济投入最优化原则2、安全投资项目的合理评价方法第5节安全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安全利益规律;安全的产出效益分析、安全成本分析和安全效益分析;安全经济投入最优化原则。
课程的考核要求:1 安全经济活动依据的基本原理有那些?2 安全效益分哪几种类型?它们各自的含义是什么?3 用图形表示安全经济利益规律。
4 安全经济投入最优化原则是什么?5 安全负担函数的含义及其图形表示。
第四章安全经济统计(2.4;6.2)第1节安全经济统计学基础第2节安全生产指数理论1、安全生产指数概念及意义2、安全生产设计的思路及原则3、安全生产指数的数学模型4、事故当量指数的设计5、事故当量综合指数的应用6、事故综合当量指数应用实例第3节安全经济指标体系1、安全经济指标体系结构2、安全经济指标数学模型3、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学指标教学重点、难点:安全生产指数理论;事故当量综合指数的应用。
课程的考核要求:1、简单说明安全经济统计的理论基础及建立安全经济统计指标的原则。
2、安全经济指标分哪几大类?每类中包括几个具体指标?3、举例说明安全生产指数数学模型。
第五章安全价值工程方法(6.2;10.1)第1节价值工程概述1、价值工程的历史及发展2、价值工程的基本概念3、价值工程的活动程序第2节安全价值工程概述1、安全与价值工程的关系2、安全价值工程的概念及内容第3节安全价值工程的任务及应用范围1、安全价值工程的任务2、安全价值工程的应用范围第4节安全功能分析与评价1、安全功能定义2、安全功能评价教学重点、难点:安全功能评价;安全功能分析;功能系数和成本系数的分析。
课程的考核要求:1掌握价值工程的活动程序;2 掌握安全价值工程的应用范围;3 掌握功能系数和成本系数的求取方法。
第六章安全投资与成本分析(6.2;11.1)第1节安全投资概述第2节安全投资来源及分析第3节影响安全投资的因素分析第4节安全投资分析与决策技术第5节安全生产投入的经济激励教学重点、难点:边际投资分析技术和安全生产投入的经济激励课程的考核要求:1 安全投资的涵义。
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安全投资来源的渠道发生了哪些变化?3 安全投资数量的绝对指标有哪些?4 简要说明影响安全投资的主要因素。
5 确定安全合理比例的方法及其优缺点。
6 安全边际投资(成本)与安全边际效益(损失)的涵义7 安全边际投资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
第七章事故经济损失分析理论与计算方法(2.4;6.2)第1节事故经济损失的一般计算理论和方法第2节国外事故费用及经济损失的计算方法1、海因里希方法(间接费用)2、美国西蒙兹计算法3、日本野口三郎计算方法4、国际劳工局方法第3节中国事故经济损失的计算方法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2、职业病经济损失计算3、火灾经济损失计算教学重点、难点:海因里希方法和美国西蒙兹计算法;火灾经济损失计算。
课程的考核要求:1. 事故与事故损失的概念,事故损失的种类。
2. 国外事故损失计算的主要方法及其特点。
3. 我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86)中,事故损失的计算方法。
4. 从经济损失大小将事故划分哪几类?5. 火灾损失与交通事故损失的计算。
第八章事故非价值因素损失的分析理论与计算方法(2.4;7.3)第1节生命与健康的价值评价1、国外生命价值评定方法2、国内生命价值评定方法3、美国的空气污染对生命与健康影响的研究第2节工效损失价值的计算第3节商誉的损失价值分析第4节损失风险的估算教学重点、难点:人力资本法计算生命价值;工效损失计算方法;采用概率论的方法估算损失风险。
课程的考核要求:1、了解国外生命价值评定方法;2、掌握空气污染对生命与健康影响的案例分析3、掌握用概率论的方法估算损失风险。
第九章安全经济贡献率分析与评价(2.4;6.2;7.3)第1节安全经济贡献率的分析理论1、安全经济贡献率的概念2、微观安全经济贡献率的计算模型第2节宏观安全经济贡献率的分析方法1、利用经济增长速度计算(叠加法)2、直接用生产函数计算第3节安全经济贡献率的实证分析1、利用经济增长速度计算(叠加法)2、直接用生产函数计算教学重点、难点:企业安全经济贡献率的计算;经济增长速度计算方法课程的考核要求:1、什么是安全经济贡献率?2、微观安全经济贡献率的计算模型的特点是什么?3、掌握利用经济增长速度计算宏观安全经济贡献率的主要思想。
第十章安全经济效益分析技术(6.2;11.1)第1节安全效益概述第2节安全效益的特点及其实现过程1、安全效益的特点2、安全效益的实现过程第3节安全经济效益的计量方法1、安全宏观经济效益的计量方法2、安全微观经济效益的计量方法3、安全经济效益计算实例第4节提高安全效益的基本途径和领域1、提高安全效益的基本途径2、提高安全效益的领域教学重点、难点:安全经济效益的宏观计算方法和微观计算方法。
课程的考核要求:1、安全效益的计算2、利润、效率、效果的联系和区别。
3、安全效益的特点。
4、安全经济效益的两种表示方法。
5、安全产出是如何计算出来的?6、安全的生产贡献率的计算方法。
7、提高安全效益的基本途径。
第十一章安全经济管理(2.1;10.1)第1节安全生产资源保障对策第2节安全生产费用的合理管理1、经费合理使用2、合理的项目管理第3节安全设备和设施的折旧1、折旧的方法2、应用实例第4节企业安全经济管理1、安全经济管理的意义和作用2、安全经济管理的特点和类型3、安全经济强化手段——奖与罚4、安全措施的“三同时”管理第5节国家安全经济监察管理教学重点、难点:安全设备设施的折旧课程的考核要求:1 安全设备和设施的折旧方法。
2 安全经济管理的特点和分类。
3 国家安全经济监察管理的职责。
第十二章安全经济决策(2.4;11.1)第1节“利益-成本”分析决策方法1、方法的基础与步骤2、应用实例第2节安全投资的风险决策1、风险决策的基本原理2、应用实例第3节安全投入的综合评分决策法1、基本理论和思想2、方法的技术步骤3、实例教学重点、难点:风险决策的基本原理;安全投入的综合评分决策方法。
课程的考核要求:1 “利益-成本”分析决策方法的基本思路与步骤。
2 风险决策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安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论文。
2、成绩评定:期末论文50% ,平时成绩50%。
即p=0.5;q=0.5(为下面计算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使用)。
3、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课程教学第i 个目标的达成度计算公式为:i j i i M q m N p n // ,其中i N 表示课程教学第i 个目标的期末期望分值,i M 表示平时期望分值;学生实际得分(平均值)期末成绩为n ,平时成绩为m 。
注:(1)∑N=N1+N2+…+N5,∑n=n1+n2+…+n5;同理有∑M和∑m。
(2)学生本门课程的考试成绩:p∑n+ q∑m ;课程目标达成度是工程教育认证计算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输入。
六、其它1.本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参考:工程教学认证要求。
七、主要参考书1 罗云,安全经济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 宋大成,企业安全经济学(损失篇),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3 高永新,劳动安全管理,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执笔人:周洁琼系审核:***学院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