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教学大纲

经济学教学大纲

《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
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内容。

微观经济学,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等内容;宏观经济学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决定理论、波动理论和增长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2.
《经济学》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必修课。

它的先行课是《微积分》,后续课是《组织战略与行为学》。

二、课程目标
1、了解《经济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

掌握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理解这门学科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策略。

3、初步学会运用一些西方经济学理论于具体的经济管理中。

4、养成关注身边经济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理论知识来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本标准中打“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表
教学内容知道理解掌握学会
1 经济学基本概念 1.1 √经济学基础知识 1.
2 √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原理
微观经济学2 供给和需求的应2.1
需求和消费者行2.2
生产和企业组2.3
.4完全竞2.不完全竞争及垄2.寡头和垄断竞要素市场:劳动、土地和资3
3.1 市场如何决定收劳动市3.2
3.3土地和资4 应用微观经济比较优势和贸易保护主
4.1
4.2 政府税收和支效率与公4.3
宏观经济5
宏观经济学概5.1
消费与投5.2
5.3 商业周期波动与总需求理
乘数模5.4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5.5
三、课程实施
经济学是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的必修课。

一般情况下,安排72课时或54课时。

课时安排及教学方法表
四、教材和参考书目
1.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 萨缪尔森等,《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版
3. 海恩等,《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

五、课程评价
1.这门学科的评价依据是本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考试方式、分制与分数解释。

采用闭卷+笔试的期终考试和平时成绩(主要为作业和)相结合方式评定学生成绩。

以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满分为100分。

其中,平时成绩分。

70分,期终考试为30为
4.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题,计算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⑴单项选择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别程度)
例:当只有商品价格变化时,连接消费者各均衡点的轨迹称作( )
A、需求曲线
B、价格——消费曲线
C、恩格尔曲线
D、收入——消费曲线。

⑵多项选择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例: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应该是( )
A、SMC曲线上超过停止营业点的部分
B、SMC曲线上超过收支相抵点的部分
C、一定处于SMC曲线的向右上方倾斜部分
D、可以在SMC曲线的向右下方倾斜部分
⑶名词解释(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例:垄断
⑷计算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例:已知当某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1美元的时候,均衡交易量是1000单位。

现假定买者收入的增加使这种商品的需求增加了400单位,求在新的均衡价格水平上,买者的购买量是多少?
⑸简答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别与理解程度)
例:简述影响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⑹论述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学会程度)
例:论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和长期均衡及其政策含义。

制定该课程标准小组成员:
审核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