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力 物体的平衡测试题

力 物体的平衡测试题

力 物体的平衡(阶段检测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如图所示,条形磁铁A 、B 异名磁极相对,用细绳将条形磁铁A 竖直挂起来,静止后将细绳烧断,A 、B 同时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则下落过程中( )A .A 、B 的加速度均为g B .A 、B 均只受重力作用C .A 、B 可能只受两个力的作用D .A 、B 都受到三个力的作用解析:A 、B 整体只受重力作用,A 、B 的加速度均为g ,A 对;隔离A 或B ,由于异名磁极相互吸引而导致AB 相互挤压,AB 之间的引力恰好与弹力平衡,BC 错,D 对.答案:AD2.(2009·青岛)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物体沿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下滑,下滑过程中斜面体保持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 ,则在物体下滑过程中( )A .斜面体不受地面的摩擦力B .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向左C .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向右D .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为34mg解析:整体进行受力分析,设斜面体的质量为M ,F N 为其所受支持力,F f 为其所受摩擦力.竖直方向(m +M )g -F N =mg sin θsin θ 水平方向F f =mg sin θcos θ=34mg 由方程可知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34mg ,故B 正确. 答案:B3.(2009·沈阳)关于摩擦力以下几种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①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共线;②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③摩擦力做功总是使物体的机械能减小;④滑动摩擦力做功肯定能生热,使物体内能增加( )A.①和③是正确的B.②和③是正确的C.②和④是正确的D.只有②是正确的解析: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答案:C4.(2009·济南)如图,物体M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能静止在斜面上,关于M 受力的个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M一定是受两个力作用B.M一定是受四个力作用C.M可能受三个力作用D.M不是受两个力作用就是受四个力作用解析:若拉力F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则物体与斜面没有相互作用力,所以物体就只受到两个力作用;若拉力F小于物体的重力时,则斜面对物体产生支持力和静摩擦力,故物体应受到四个力作用,D正确.答案:D5.(2010·桂林市十八中)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A和m B的物体A、B用细绳连接后跨过滑轮,A静止在倾角为45°的斜面上,B悬挂着.已知m A=2m B,不计滑轮摩擦,现将斜面倾角由45°增大到50°,系统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绳子对A的拉力将增大B.物体A对斜面的压力将减小C.物体A受到的静摩擦力不变D.物体A受到的合力将增大答案:B6.在一个半径为R的半球形的碗内,有一只小虫子,它想沿碗的内表面缓慢向上爬,假设小虫子与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小虫子在上爬过程中与碗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小虫子一定能爬到碗的顶端B.小虫子能够爬到的最高点与动摩擦因数μ有关,最高点满足μ=tan θC.小虫子能够爬到的最高点与动摩擦因数μ有关,最高点满足μ=sin θ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解析:小虫子在碗的内表面缓慢向上爬,可以看作是平衡状态,分析其受力如图所示,N=mg cosθ,静摩擦力f=mg sinθ,随着高度的增大,夹角θ增大,当静摩擦力达到最大时,即μmg cosθ=mg sin θ,解得μ=tanθ.答案:B7.如图所示,一小车上有一个固定的水平横杆,左边有一轻杆与竖直方向成θ角与横杆固定,下端连接一小铁球,横杆右边用一根细线吊一小铁球.当小车向右做加速运动时,细线保持与竖直方向成α角,若θ<α,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轻杆对小球的弹力方向与细线平行B.轻杆对小球的弹力方向沿着轻杆方向向上C.轻杆对小球的弹力方向既不与细线平行也不沿着轻杆方向D.此时轻杆的形变包括拉伸形变与弯曲形变解析:对于右边的小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mg和沿细线方向的拉力T,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tan α=ma①;对于左边的小球,设轻杆对球的弹力方向与竖直方向成β角,同理:m′g tanβ=m′a②.联立①②得β=α,A对BC错;由上述轻杆对铁球弹力的方向可知D正确.答案:AD8.撑杆跳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运动项目,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俄罗斯女将伊辛巴耶娃以5.05 m的成绩第24次打破世界纪录.若将她撑杆的支点与地面接触的瞬间到运动员松手离开杆的过程中,其受力情况简化为一个长木板上有一木块的模型,如图所示,当长木板的倾角θ逐渐增大时,则()A.如果木块一直静止在长木板上,则木块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逐渐增大B.如果木块一直静止于长木板上,则木块所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的合力逐渐增大C.如果木块一直静止在长木板上,则木块所受的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的合力不变D.如果θ从0°一直增大到90°,则木块所受的摩擦力一直增大解析:分析物块受力如右图所示,物块保持静止合力为零,所受三个共点力.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即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大小与F5相等.又F f=mg sinθ,θ角越大,F f越大,故A正确,B错.三个共点力平衡合力为零不变,C正确.当θ增大到某一值时物体发生滑动,由静摩擦力变为滑动摩擦力其中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所以摩擦力先增大,后突然减小,故D错.答案:AC9.如图所示,小车上固定着三角硬杆,杆的端点固定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当小车有水平向右的加速度且逐渐增大时,杆对小球的作用力的变化(用F1至F4变化表示)可能是图中的(OO′沿杆方向)()解析:此题可归结为动态平衡问题,初始静止球受力平衡,杆给其弹力竖直向上,随加速度增大,弹力沿水平分力变大,但其重力不变,故弹力上矢端为水平变化,故C正确.答案:C10.A、B、C三个物体通过细线和光滑的滑轮相连,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C是一箱砂子,砂子和箱的重力都等于G,动滑轮的质量不计,打开箱子下端开口,使砂子均匀流出,经过时间t0流完,则下图中哪个图线表示在这个过程中桌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F f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答案: B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共40分)11.(20分)(2010·杭州)在“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之间关系”实验中知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与形变量x成正比,并且不同弹簧,其劲度系数也不同.某中学的探究性学习小组从资料中查到: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簧的材料和形状有关.该学习小组想研究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簧长度的关系,现有A、B、C、D四根材料和粗细完全相同仅长度不同的弹簧.(1)学习小组的同学们经过思考和理论推导,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甲同学认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可能与弹簧长度成正比,乙同学认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可能与弹簧长度成反比,甲、乙两位同学中其中有一位同学的看法是正确的.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就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________(填序号).A.分析与论证B.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C.猜想与假设D.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2)为验证甲、乙谁的看法正确,可通过实验完成,实验器材除上述弹簧、铁架台、已知质量的几个钩码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______.探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实验数据记录表(g =10 m/s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探究性实验、胡克定律.意在考查考生探究能力、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因为是探究性实验,在猜想与假设环节中,答案具有开放性;要验证猜想与假设的正确性,需要测出劲度系数k 和弹簧的长度l ,其中k =mgΔl ,所以除给出的器材外,还需要刻度尺;经实验数据记录表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在实验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簧长度成反比.答案:(1)乙(或甲) C (2)刻度尺 (3)在实验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簧长度成反比12.(10分)(2009·上海六校模拟)天花板上用电线吊着一个重为G 的电灯,电线的自重不计,用一根能够承受34G 拉力的细线系在距悬点O 1为1.5 m 处的O 点,沿水平方向拉动电线,使电灯偏离悬点O 1的正下方,如图所示.求:(1)电灯可以偏离悬点O 1正下方的最大水平距离是多少? (2)此时上段电线O 1O 的拉力是多 少? 解析:对结点O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1)tan α=F G =34G G =34,得α=37°所以s =h sin α=1.5×0.6 m =0.9 m.(2)sin α=FF T ,F T =F sin α=34G 35=54G .答案:(1)0.9 m (2)54G13.(10分)如图所示,一球A 夹在竖直墙与三角劈B 的斜面之间,三角劈的重力为G ,劈的底部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劈的斜面与竖直墙面是光滑的,问:欲使三角劈静止不动,球的重力不能超过多大?(设劈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解析:如图所示:对A 球:F 2=G A 对整体:F 2′=F 2 F f max =μF N F f ≤F f max F N =G A +G F f =F 2′ 所以G A ≤μG1-μ答案:G A ≤μG1-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