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闭式引流管拔出临床技能操作指南
Chest Tube Removal
一、目的
胸腔积液、积气引流干净后,拔除引流管,恢复胸膜腔负压环境。
二、适应证
胸腔闭式引流管针对不同的情况置人,主要是引流气体与液体,当其观察、治疗目的达到后,即可拔除。
一般需要满足以下1—3条:
1.气体引流:引流管通畅,无活动性漏气(嘱患者咳嗽,有液面波动,但元气体溢出)。
2.液体引流:每日液体引流量在<200ml,颜色清亮。
3.胸片显示:胸腔积气或积液已完全排出,肺膨胀良好,无明显积气与积液。
4.特殊情况的胸腔闭式引流管拔管还需满足以下条件:
1)脓胸,胸腔内感染已控制。
2)食管胸膜瘘、支气管胸膜瘘引起脓胸,须经造影检查证实瘘口已闭合,且症状体征消失。
3)机械通气患者气胸,已停机械通气,且气胸完全吸收。
三、禁忌证
1.引流不完全:胸腔积气或积液未完全排出,肺复张不全。
2.每日因流量较大,或颜色较深(乳糜、浓血色、感染等)。
3.漏气:咳嗽时仍有大量气泡溢出。
4.胸腔内感染未控制。
5.造影检查支气管胸膜瘘未愈合,或症状体征未消失。
6.造影检查食管胸膜瘘未愈合,或检查已愈合但尚未恢复进食。
7.胸腔闭式引流的机械通气患者。
四、操作前准备
1.患者准备
1)测量生命体征(心率、m压、呼吸、体温)。
2)向患者解释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操作过程,拔管后气胸、胸腔积液复发等风险。
3)告知需要配合的事项(操作过程中需保持体位,如有胸闷、气促等及时报告)。
2.材料准备
1)治疗车:车上载有以下物品:
a)拆线包:内含:弯盘2个,中弯血管钳1把,镊子1把,剪刀l把,棉球10个,纱布2块,无菌油纱1块,小消毒杯2个。
b)消毒用品:l%碘酒,75%乙醇。
2)其他:治疗床1张,抢救车1个,无菌手套2副,胶布1卷,无菌贴膜。
3.操作者准备
1)需要2个人操作。
2)操作者洗手,准备帽子、口罩;助手协助患者体位摆放。
3)认真了解病史并详细胸部查体,结合术后复查X线胸片等影像学资料,再次确认已达拔管指征。
4)掌握胸腔闭式引流拔管操作相关知识,并发症的诊断与处理。
五、操作步骤
1.体位:
视患者一般状况而定,仰卧位或斜坡仰卧位、立位等均可,双手抱头。
2.消毒
1)准备:术者戴好无菌手套,在两个小消毒杯内分别放入2个棉球,助手协助,分别倒人少量2%—30k碘酒和75%乙醇。
2)消毒:用2%—3%碘酒,以置管口为中心,向周边环形消毒15cm;以75%乙醇脱碘2次,自中心向四周展开,近端胸管同样消毒15cm。
3.拔管
注意:拔管的关键是防止气体自切口进入胸腔。
1)先间断拆除缝合丝线。
2)嘱患者屏气,上下轻轻抽动引流管,确认未被缝线缝住,并保持胸管开放引流状态(全肺切除术后患者除外)。
3)用油纱布加压于引流管的切口处,嘱患者做Valsalva动作(深吸气后,在屏气状态下用力作呼气动作),在屏气状态快速拔除
注意:引流管,用油纱布加压封闭切口,助手协助用不透气的无菌贴膜封闭伤口,嘱患者正常呼吸。
4.拔管后的观察
1)症状上注意:有无突发气促、胸闷。
2)体征上注意:有无面色苍白、呼吸音减弱、拔管贴膜处有无液体流出,有无明显气体溢出。
3)气胸患者拔管后常规检查立位呼气相胸片。
注意:引流口排液较少时,勿轻易更换不透气贴膜,以防气体再次进入胸腔。
如需更换,同样需患者完成Valsalva动作时进行。
六,并发症及处理
1.气胸复发:拔管后再次出现胸闷、气促,查体患侧呼吸音减低,叩诊呈鼓音,复查X线胸片示患肺再次被压缩。
一般是拔管时患者屏气不佳、配合不好,气体自切口进入,或肺破口未能完全愈合,气胸再次发作。
处理:气胸量少时可密切观察或胸膜腔穿刺排气,气胸量大时需再次置管引流。
2.出血:表现为拔管口有鲜血流出,严重者呈失血性休克表现,复查胸片见肋膈角变钝或消失,胸腔积血。
多由拔管时伤及肺内粘连带或切口肋间血管出血。
但偶有损伤膈肌血管,凝血功能差的患者,引起活动性出血,出现低血压、出血性休克,需要输血、输液、甚至胸腔镜或开胸探查止血。
3.引流口排液:多由于胸腔内残留少许积液自切口溢出,无需特殊处理,予加压包扎即可。
并予纠正可能合并的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等引起胸前积液的原因。
4。
引流管折断留置胸腔内:多因置管时缝线不慎缝住胸管,拔管时被内部缝线切断所致。
折断于距切口较近者可自体外拔出残留胸管,掉入胸腔者需再次胸腔镜或开胸探查取出胸管。
5.其他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愈合不佳,窦道形成等,予清创等对症处理。
七、相关知识
1.上述介绍为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拔管方法,也有部分患者置管时留置预置缝线予拔管时应用。
此时需助手较好配好,操作者拔管、患者屏气时,助手迅速予预置线打结,关闭
切口。
2.慢性脓胸行胸腔开放引流管的患者,经长期引流,胸膜腔及纵隔已粘连固定,
残
腔局限,拔管对患者屏气无严格要求。
3.全肺切除术后患者,一侧胸腔空虚,经调整引流管开放及关闭,已保持纵隔中
立
位,此时拔除胸管时需保持胸管夹闭状态,以防引流出大量积液积气或屏气时纵隔再次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