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初中美术课件花鸟写意 (1)
初中美术课件花鸟写意 (1)
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概述与欣赏
林芝地区八一中学 普布多杰
本节课主要内容:
• 什么是古代花鸟画 • 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 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 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及作品欣赏 • 小结和思考
自然界中的动物
自然界中的植物
现 实 中 的 鸡 与 写 意 国 画 中 的 鸡
现 实 中 的 荷 花 与 写 意 国 画 中 的 荷 花
贾又福《太行丰碑》作者以北宋画风统摄山水骨力为精神, “天地浑融一气”的意境,展示太行山所特有的大气、野 气和朴实无华的美。
• 潘天寿《露气》 作品是对我国传统绘画 的延续、发展和变革,泼墨荷叶酣畅而凝 重,使用体块组合和股价组合,使得花、 叶、梗、水草之间组合十分严整。
小结和思考
今天,我们利用短短的一节课时间,赏析了这 些作品,了解了有关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知识。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结: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画的区别
•写意花鸟欣赏
徐渭,字文长。不幸的遭遇,使他对当时混乱、腐败的社会激愤不满,他以犀利的笔墨, 用揶揄讽刺,嬉笑怒骂,旁敲侧击,含沙射影的笔调发泄心头的激愤。他不拘程式,用笔恣 肆狂放,泼墨汪洋淋漓,作品透出 “不求形似求生韵”的意境。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法,说 明了当时的“文人画”已经走向成熟,这一成就对于后来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杂花图》全卷共十幅,画四季花果、树木十三种,洋洋洒洒,一气呵成。丰润的牡丹、 淋漓的荷叶、皎洁的白莲、孤傲的秋菊、厚实的石榴、挺俏的梅花、萧疏的竹叶,疏疏密密、 虚虚实实、浓浓淡淡、轻轻重重所形成的墨的旋律,使人心旷神怡。
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古代花鸟画技法多样,曾以 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为工 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唐代 的《五牛图》属工笔花鸟画,而 清代的这一幅《鸭》则是属写意 花鸟画。) 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异, 分为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 设色花鸟画、白描花鸟画与没骨 花鸟画。
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及作品欣赏
现 实 中 的 樱 桃 与 写 意 国 画 中 的 樱 桃
什么是传统花鸟画
在 中 国 画 中,以 花 草 、 竹 石 、鸟 兽 虫 鱼 为 题 材 的 作 品 都 属 于花 鸟 画 范 畴。它 是 以 动 植 物 为主 要 描 绘 对 象 的 中 国 画 传 统 画科。
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1)注重“写生”——从实际生活中撷取对象,并加以艺术表 现的优良传统。 2)花鸟“拟人化”——把花鸟的自然属性与人的品德相类 比。比如“白眼向天”和“四君子画”(梅、兰、竹、 菊)。
作品赏析
《荷花双禽图》画面结构以一枝自左下向上斜出的荷叶和另一枝 自右下向左上斜出的荷花交搭成基本的架势,其间又穿插三叶两 花,丰富了荷塘的空间进深;下方为一巨石,石上栖一对小禽, 均单足独立,耸肩敛羽,虽不作“白眼向天”的本色,但清冷的 表情一以贯之。画法随意点,点、线、面的安排似不经意而无懈 可击,直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荷梗拉得极长,而略无飘忽, 更可见画家功力所聚。
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适应中 国人的社会审美需要,形成了以写生为基 础,以工笔和写意为主的花鸟画传统。在 摹刻客观对象的过程中,画家们移注了自 己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所以,花鸟画便成 了拟人化的观照,审美化的再现,而花鸟 画也有了象征寓意、遣兴抒怀的功能。
下课后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 你喜欢哪一类古代花鸟画,为什么?你认为古 代花鸟画这一祖国优秀传统艺术的魅力是什么
(一)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已萌芽,最早描绘花鸟的作品,是新 石器时期画在彩陶上的鸟、鱼、蛙及类似花草的装饰图 案。东汉陶 仓楼上的壁 画《双鸦栖树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 鸟画,南齐谢 赫《画品》记载的东晋画家刘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鸟画家。 (二)、花鸟画正式确立是在唐代,经唐、五代、北宋完全发展成 熟,唐初画鹤能手薛稷,为花鸟画的建立作出很大贡献。 (三)、五代时期,西蜀、南唐都设立了画院,绘画迅速兴旺起来, 其间出现了“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两种风格流派。黄荃、徐熙风 格迥然不同,但都展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共同把花鸟画提高到一 个崭新的水平。 (四)、花鸟画发展到了北宋,前期沿袭“黄家”画风,中后期则 出现了钟情于野景野趣的画家。他们注重写生,还善于表现运动中 的禽鸟和花草的姿势。 (五)、水墨写意“四君子画”(梅、兰、竹、菊)相继出现于南 宋及元代。明代是花鸟画大发展的时期,花鸟画融入了一些水墨写 意的笔势,从而赋予画面更多的生动性。随着写意花鸟的深入发展, 以明末的徐渭为代表自觉实现了以草书入画并强烈抒写个性情感的 变革。至清初朱耷则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水平。 (六)、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中国花鸟画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 形成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传统,终于在近现代产生了齐白 石这样的花鸟画大师。
呢?
再
见
文同少时读书用功,常通宵达旦 十二岁左右就有很高才华,文同 操韵高洁,诗词书画,人称四绝。 因为他画竹最有名,影响也最大, 学他的人甚多,画史上称作“湖 州竹派” 。
《墨竹图》写垂竹一枝,出枝弯 曲,枝叶多用浓墨。新枝 嫩叶,渍以淡墨,熟练地运用了 行、草书法的用笔。在章法方面, 讲求突出气势,虽只作一枝复垂, 但它的奔放形迹,生动地表现了 竹子临风擎雨的神韵,不愧为墨 竹杰作。 文同画竹,正因为十分注重观察 竹子的形态,领会竹子的神韵, 成语“胸有成竹”就是指文同画 竹的状态。这一帧笔墨简练、功 夫精深的《墨竹图》,正是画家 对普通生活现象那种特殊审美观 念的显露。
3)“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精神内涵。
4)“象征寓意,遣兴抒怀”的功能。
“白眼向天”:是指清初画家朱耷多将鸟、
鱼画成翻白眼状,以此表达画家本人愤世嫉俗 的心情。
中国古代 花鸟画的精神内涵:
中国古代有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传统, 也称为比兴手法。 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地描绘现实中 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与 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 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 是人自身情感与理性的抒发。 “栩栩如生”是最终目标,“象征寓意,遣 兴抒怀”更使画面有了意境和深度。于是, 花鸟画摆脱了客观物象的局限,具有了更为 深邃的文化涵义。
*画家生平:
朱耷,寡身孤居,绝交于世。二十三岁时,不甘心明朝的灭亡, 抱着愤世嫉俗的心情,装聋作哑,装疯卖傻,出家为僧。朱耷后 来蓄发还俗,常游山涉水,七十五岁时,身体健康,登山如飞, 年八十而终。其绘画艺术对后世影响巨大,一批大家巨匠,莫不 受其熏陶。朱耷作品多署“八大山人”,笔形似“哭之”或“笑 之”。
徐熙,为人宁静淡泊, 不慕名利,专心于绘事。 技法上,用笔不拘泥于精 勾细描,而是用粗笔浓墨 ,略施杂彩。在一定程度 上突破了唐以来细笔填色 表现奇花异鸟的格式,而 有所创造,开创了一种水 墨为主兼用色彩的新体貌 ,画史称为“徐体”,颇 能传达“野逸”之趣。 《雪竹图》是徐熙泛游 江湖,写生创作,清秀淡 雅,朴素自然,一丛竹林 蓬起,根秆枝叶皆用粗笔 浓墨,竹节用青色勾点, 随风摇曳。
崔白“性疏阔度”,画风体制清赡,形象自然而无雕琢痕迹;他技巧熟练,落笔可不用 起稿,工而不拘。 画面上,一枝叶子已经落尽的老树,说明这已是隆冬时节,但是一群吱吱喳喳的麻雀似 乎并不感到冬天寒冷,依然在老树枝头鸣跳嬉戏。它们不仅情态各异,而且活灵活现,充满 生活情趣,给寒冷的冬天带来了活力和生机,这说明画家很善于把欣赏中还善于运用对比、变换等形式美法则,如老树干 的横斜平直与麻雀形体的浑圆柔润,直与曲等对比,使作品显得更具有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