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视化的台区线损精益化管理
摘要:当前,在线损“四分”管理工作中,台区线损管理是一项重要但又及其枯燥
的工作。
造成低压台区线损不合格的原因诸多,在本文中,笔者将和大家共同分
享在台区线损管理工作中,如何通过台区可视化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台
区线损进行有效管理,以期在增强台区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的同时,从根
本上解决台区线路降低损耗的目的,为提高我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贡献。
关键词:可视化;台区;线损;精益化管理
台区线损是配变管理中常见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降低线损具有十分重要的
经济和社会效益。
由于造成台区线损的原因很多,其管理工作十分困难。
笔者结合
工作实际,提出了在可视化的平台下,利用图表和数据分析相结合,将台区线损
进行精益化管理。
一、台区线损率的特殊变化及其成因
(一)相邻台区线损率“此消彼长”。
台区线损率“此消彼长”表现为某一台区线损率连续数月异常增大而相邻台区
则线损率明显偏低,甚至出现负值。
分析原因大致有一是因变更台区时没有正确
区分配电变压器与户表的隶属关系;二是营销系统未及时根据实际“变与户”变动
而更新相应信息,使营销系统保存的“变(压器)与户(表)”对应资料与实际不符,造成线损统计偏差。
(二)同一台区线损率一段时间内起伏变化大。
同一台区某段时间内线损率变化幅度大,线损率总体失稳,异常波动发生频
率高。
分析原因主要是抄表质量存在严重问题,用户侧抄表不到位,晚抄、估抄、错抄、托人代抄等情况多有发生。
(三)台区内短时间线损率变化大。
台区内原线损率长期正常稳定,但短时间内线损率变化幅度大,随后又长时
期内排徊在某一值附近。
分析原因除了“变与户”不对应和抄表质量低下等因素外,还有诸如非正常用电、追补电量、公用台变总表与分表故障、错误接线及台区线
损报表统计失误等情况。
(四)台区线损率偏高而功率因素偏低。
这种异常现象主要基于认识和管理体制等原因所致。
台区管理粗放,忽视无
功补偿和无功就地平衡,导致出现线路无功功率过大引发线路高损耗。
二、完善台区线损管理模式的方法
(一)精益基础工作。
前面提到过,台区线损问题多由人为原因所致,诸如“变与户”对应的资料统计、及时补充更换、超标质量、月度季度电损率记录等常常影响到台区管理。
我
们以通过台区线损精益化管理取得实效的某供电局为例。
该供电局从细化台区基
础资料人手,精益基础工作,具体做法是首先厘清台区变(压器)与户(表)关系,确保户变关系一一对应。
户变关系的明确有助于台区线损准确统计,也能为
后续准确分析,及时整改提供保障。
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该供电局制定了
分季度台区线损控制目标,对负线损和高线损台区制定了阶段性清理计划,对台
区户变关系定期进行核对,始终确保户变关系的一致性。
(二)确保线损数据客观真实。
电力运行数据对台区损耗有着直接的影响,从精益化角度上看,只有确保电
量统计的客观真实,分变台区线损管理才能体现出意义和价值,整个台区线损管
理秩序才能健康平稳。
电力运行的相关数据统计是个复杂系统的工作,涉及到相
应的管理体系标准、事中监督等。
我们还以该供电局做法为例,该供电局为确保
统计数据的客观真实,探索建立了操作有标准、执行有规范的管理体系,强调标
准管理、科学管理,坚持效率与效益的管理原则。
一是利用技术手段提高计量的
准确度,确保基础统计数据的真实可信。
如利用CSM系统开展计量异常巡检。
通过CSM杀毒软件系统,实现台区关口表电流、电压等参数数据的全天候监控,以及对来自互联网病毒信息的防范,提高了台区关口表的计量装置损坏或接线差错
故障监测与事故排查能力,从而明显降低了系统故障率。
二是利用低压集抄系统
数据采集功能,对台区供电用户进行普查,确保台区线损数据准确。
三、可视化
(一)概念介绍
可视化(Visualization)是指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转换
成图形或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它涉及
到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多个领域,现在已
经成为研究数据表示、数据处理、决策分析等一系列问题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二)应用领域
可视化技术最早应用于计算机科学,并逐渐形成了可视化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计算可视化。
科学计算可视化能够把科学数据(包括通过测量获得的
数值、图像或是在计算中涉及到的、产生的数字信息)变换为直观的、用图形图
像信息表示的、随着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物理现象或物理量呈现在研究者的面前,
使他们能够观察、模拟和计算。
(三)台区线损管理现状
1、台区线损指标波动。
现实工作中,台区线损的波动很大、表现不正常。
其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管理线损上升,计量装置本身不准确,加
之表计本身接线错误等。
第二是营抄管理不到位形成的损耗,如估抄、漏抄、错
抄等原因都会引起电量损失,另外,用户窃电等也会造成损耗。
第三是抄表不同步,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抄表顺序和规定的时间抄表,甚至抄表顺序相反,这
些都会引起线损的波动。
2、台区基础资料难以收集。
由于城市建设、配网改造工程等大多是在抢进度、揽资金、重技术的情况下完成的,加快配网建设的同时,台区的管理工作却考虑
很少。
台区的用户信息、计量资料、合同书和业务单等不齐全的现象普遍存在。
而由此引发的计量、债权纠纷屡屡发生。
这些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基层供电
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效益的流失;营销环节在出现问
题后,也常常由于基础资料难以收集等原因造成责任不清、难以处理,使制度失
去了原有的约束力。
3、台区营销指标制定缺乏科学依据。
工作人员的个人能力和台区的硬件资源目前暂未实现充分的优化组合。
传统的台区营销过分地重视指标结果,却忽视了
过程的控制。
传统的营销观念是以完成上级指定的经营责任制或经营指标为最终
目标,在年底结算时,只要预定的指标完成就达到了目的。
对于在完成指标的过
程中出现的问题缺乏思考,工作过程也缺乏有效的监督,这些现象导致许多工作
标准没有严格执行到位。
四、可视化在台区线损管理中的优势
(一)直观反应线损情况
在台区线损管理中,通过对台区线损的可视化管理平台,可以将台区线损情
况采用不同颜色进行标注,通过颜色的区分,管理可以非常直观地掌握各台区的
线损情况,与过去管理者站在台区内部分析,然后管理台区线损的方法相比,可
视化管理从全新的视觉角度对台区线损情况进行了掌握分析,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可行性强、效果明显。
(二)红绿灯法对台区线损进行有效管控
在台区线损管理中,可视化管理方法的介入,使台区线损管理的分析工作更
加有序,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
在实际操作中,将线损异常区域根据严重情况标
注为红色和蓝色,管理者只需要重点关注标注为红色和蓝色的台区。
这样就可以
非常有效地对窃电、漏电行为进行精确打击。
同时可以通过不同周期内台区线损
的变化,对造成台区线损异常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
(三)合理管理台区划分
在台区线损管理中,通过可视化方法的实施,管理者在地图上可以十分清楚
地看到台区的位置、形状和面积,从而能够迅速地观察到产生线损异常的台区形状。
这对于跨区域供电、同一台区跨抄表期和表期划分等情况进行迅速识别,并
及进做出应对,达到有效指导台区的合并、拆分工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罗静,舒永生,余华兴以精细化管理提升台区线损管理水平.经营管理,2011(34).
[2]施文,李牧.台区线损异常成因分析及解决方法.电力需求侧管理,2010(04).
[3]张敏.资源整合在台区线损管理中的应用.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