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传统村落保护实施效果评估方法探索_刘渌璐
传统村落保护实施效果评估方法探索_刘渌璐
3.1.3 村落功能 此项指标作用是监测村落功能的延续情
表 2 传统村落保护实施效果三级指标说明表
三级评估指标
评估细项说明
获取方法
D1 保护实际控制区域变化 保护实际控制区域相比保护前的面积大小变化
定量
D2 街巷格局保护情况
以主要巷道和次要巷道的修缮和破坏情况为评估标准
定量
D3 历史建筑存留数量
根据历史建筑存留数量相比上一次评估或保护规划记录数量之比例
定量
D4 历史建筑修复数量
历史建筑维护更新的情况为依据
定量
D5 历史环境要素存留数量
根据历史环境要素存留数量相比上一次评估或保护规划记录数量之比 例分级
定量
D6 山水格局
以村落周边自然山水格局的保护情况为评估标准
定量
D7 建筑修复材料和技艺 建筑修缮、整修、改造等,与原状相符程度为评定标准
定性
D8 街道整体风貌修复风格 以整治结果与街道原状风格相符程度为评估指标
理绩效评估体系。
动的村落,而实施行动的开展较难界定。为
村庄研究方面,薛友谊从村庄规划引导、 了更有针对性,笔者选择以保护规划的制定
调控是否起到应有的作用及村庄建设发展中 为行动标识,为了统一及考虑数据获取的便
规划的落实状况出发,构建新农村村庄规划 利性,若首次评估则以规划中的记录数据为
评价体系。游以德透过层次分析法与专家问 比较对象。
的构建
与文献探讨、实例调研与分析,以及专家与
2.1 评估目的
主要参与者的访谈,本研究归纳出传统村落
评估体系的构建目的有三点:(1)动 保护实施效果评估初步考虑内容(见表 1)。
态监测的依据;(2)协助调整保护规划和 由于涉及面较多,将一些内容进行整合,再
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3)缓解保护过 考量实际调查操作的方便性及可执行性,此
段实现目标。保护过程并非至此截止,还有
1.2.2 相关研究的借鉴
很重要的、也易被忽视的一步是目标的监测
为了能更了解村落的特征体系及文化遗
与维护。监测的目的是使目标能够顺利在执 产的利用状况,提出评估体系能针对村落的
行过程中获得修正或检讨的机会。监测有效, 实践工作,笔者还参考了大量和村落评估、
才能防止永久性的改变产生,对出现的偏差 文化遗产评估有关的研究资料,以此了解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划的唯一性与结果的多样性)决定了最后执 的非专业性和问题选项设施的重复性,以及
行的规划方案只是表达了符合规则的众多方 指标结果能回馈信息的有效性,去掉调查
案中的一种,而且只是一种根据假想而定的 对象普遍难以回答或是集中选择不清楚的选
方案,所以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匹配现实情 项,或修改调查对象难以理解的问题表达方
先对传统村落评估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评析, 13 项因子。之后,有多名学者针对其不足进
在对其他学科相关研究的借鉴基础上,从 行改进研究,如邵甬、霍晓卫、张艳玲、黄
保护效应、社会效应、经济效应、环境效 一滔等。
应四个方面拟定保护实施效果评估体系,
相比之下,针对村落保护实施情况的评
设置二级指标 12 个、三级指标 36 个,并 估研究较少。李婧和万小娟对村落规划实施
垃圾处理;能源建设
胡田翠(2007)
Historical & Cultural Villages and Towns
一级指标 4 项、二级指标 12 项,三级指标 即评估细项的说明及获取方法(见表 2)。
3.1 保存效应 保存效应是指村落文化遗产在经过一段保 护实施后产生的效果。村落文化遗产包括物质 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从保护实施
其重视不足。本研究意图探索对传统村落 直是工作的重点,所以在评估研究成果中,
保护实施效果评估的方法,在弥补村落保 相关评优、村落分级评估的较多。赵勇是较
护实施评估研究较少的同时,也希望借此 早创建历史文化村镇评价体系的学者,评价
引起人们对保护监测管理的重视。文章首 体系包括价值特色和保护措施两大部分,共
Historical & Cultural Villages and Towns
传统村落保护实施效果评估方法探索
刘渌璐 肖大威 傅 娟
摘要:保护目标的实现是从目标制定
1.2.1 传统村落评估已有成果
到实施、再到目标监测与维护的循环过程,
我国对于村落保护该保护什么、哪些村
其中监测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但普遍对 落需要保护,即专注乡村遗产的普查工作一
借鉴,如遗产管理、文物研究、旅游管理、 念拆解评估的方法给予了很大启示。张朝枝
乡村建设等。
从遗产保护绩效、遗产利用的社会效益、遗
Historical & Cultural Villages and Towns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
产利用的经济贡献三方面构建世界遗产地治
评估体系针对的是保护规划有所实施行
息,为目标的修正提供建议。
面进行分析。张成渝通过物质原真性七项要
1.2 相关研究的梳理
素,即地点、实体构成及历史过程中的痕迹、
对评估方法的已有研究成果可从两个方 材料、技艺、功能、环境、相关的地方事物
面梳理:一方面是传统村落及其相似概念的 及社会联系,一一印证这些要素在圆明园遗
已有评估研究,另一方面是其他研究领域的 址保护中是实现的可能性。这种将原真性概
能及时处理。目标经修正再次步入规划、实 估方法,提取有用的指标。
施阶段,如此循环,才能保证保护不驶离面
遗产评估方面,张松通过梳理国际宪章
向最终目标的轨道。监测最直接手段即为评 中有关遗产保护完整性的概念形成和内涵扩
估,为此笔者希望从保护实施效果评估的角 展过程,认为文化遗产的完整性的评估因素
度探索监测方法,对目标进行跟踪并反馈信 应从物质结构、视觉景观、社会功能等三方
定量
D12 历史建筑功能改变
以历史建筑功能维持不变的数量占总数的比例为评判标准
定量
D13 传承数量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数量与上一次评估或规划制定时数量比较为评 判标准
定量
D14 传承者的存续情况
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数量与上一次评估或规划制定时数量比较 为评判标准
定量
D15 活动参与人数
以活动公众参与人数数量与上一次评估或规划制定时数量比较为评判 标准
实施过程和结果提出的评价体系研究成果之
保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 一,有很大的创新,但此评价体系存在实施
延续文化、传承价值,在这个过程当中,不 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总体而言,能对现有村
同阶段会根据不同状况,提出以规划编制为 落的整体保护工作进行分析、并提供后续指
主要表达形式的短期目标,然后进入实施阶 导改善意见的评估工具十分缺乏。
卷,建立乡村生态社区评估模式。黄叶君围
2.3 评估指标的确定
绕中央指导新农村建设的 20 字方针,结合
为了促进目的实现,体系构建因子选取
相关实践经验的总结,尝试提出相对系统且 时重点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原真性和
操作性强的新农村建设实施体系。
完整性传承情况;(2)遗产是否适当利用;
2 传统村落保护实施效果评估体系 (3)村落是否得到较好的发展。经由理论
游客消费;旅游人数
鲁峰(2012);张朝枝(2007); 李娜(2001);竺雅莉(2006); 李婧(2011);任栋(2012);叶
春(2009)
环境效应
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情况;交通情况;基础设施改善情况; 荣西武(2005);李娜(2001);
绿化及公园;社区居民对环境效应的满意度;清洁卫生; 薛友谊(2008);李广海(2007);
后留存遗产的数量和保护措施实施的质量来评 估。保存效应方面评估包括以下五项。
3.1.1 实体存留 实体存留指村落文化遗产实体存留数量 状况,依据点、线、面的思路来选择考核指标: 点即历史建筑、历史环境要素;线为街巷格
87
图 1 传统村落保护实施效果评估指标层级架构图
Historical & Cultural Villages and Towns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
况而优于原规划方案的实施,或因过于按照 式。最后总结意见,形成最终评估指标体系
规划方案实施而效果不佳的情况,故评估关 (见图 1)。
键是考量最终的实施结果是否遵循保护理念
3 评估指标释义
和目标,而非是否符合保护规划。
以下对各评估项目进行详细说明,包括
表 1 传统村落保护实施效果评估初步考虑内容及参考文献表
规划实施的直接作用所在,而且实施过程中 产保护相关的政府官员和企事业工作人员 5
出现很多不属于保护规划的涵盖内容,定为 人,请其提供意见,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
保护实施效果能使评估更客观、涵盖面更广, 另一方面将指标体系进行小范围预调研,对
指导意义更强;第二,由规划的规则性(规 调研结果进行分析,鉴于调研对象(村民)
局;面为村落保护实际控制区域和山水格局。 此外还包括村落建筑修复数量,更全面了解 村落实体存留情况。
3.1.2 修复水平 此类指标是为了考量建筑、街道、历史 元素的修复材料和技艺是否与原状相符,虽 然有些村落做了很多修建改善,但与原状大
相径庭,甚至出现拆真造假的现象,也使原 真性受到了很大损伤。由于建筑原状资料难 获取,加上评判标准难以设定,所以此类指 标采用定性方法,以村民的感知来获取评价 结果。
定性
D9 历史元素修复材料和技艺 历史环境要素修缮、维护等与原状相符程度为评定标准
定性
88
D10 原住居民比例
以原住居民常住入口数量与上一次评估或保护规划制定时常住人口数 量比例为评定标准
定量
D11 传统产业发展
以传统产业发展规模与上一次评估或规划制定时相比为主要评估标 准,综合考量传统产业就业人数、收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