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州市传统休闲文化景观之一广州茶楼文化

广州市传统休闲文化景观之一广州茶楼文化

广州市传统休闲文化景观之一——广州茶楼文化摘要:在很早以前,广州人就有饮茶的习惯,所以茶楼是他们在一个星期、一个月内必到之处。

广州的茶楼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所包含的文化价值远非“饮食文化”四字所能概括。

里面除了包含饮食文化外,建筑装潢的风格,室内的设计之豪华,市民的交谈的生动的市井画面,这一切都在广州的茶楼聚集一堂。

这样一个文化景观成了广州社会的一个小缩影。

广州的茶楼文化是如何演变呢,茶楼这一个文化景观里面有什么特征呢,茶楼文化又体现了岭南人怎样的精神呢?本文将对此作浅析。

关键词:广州茶楼文化建筑美食岭南精神广州人有饮茶的习惯。

很多广州人把饮早茶当作他们休闲的一个方式之一。

除此很多的广州人把饮茶当作他们的早上活动项目之一。

人们清早见面常会问的“饮左差未(喝了早茶没有)?”很多时候都成了早上见面的话题之一。

无论富裕之家还是普通的百姓,如果他们有空都会想去茶楼坐坐,享受一下生活的间隙,在生活节奏如此快的大城市里,饮茶成了广州人的一种享受。

他们把茶楼作为交朋友、消闲聊天等各种社会活动的好场所。

所以茶楼成了广州的一个标志性文化景观,从茶楼业的鼎盛状况可知,茶楼在广州人的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改革开放的大潮,更改变了广州人饮食生活的结构,饮食方式从“家庭化”走向了“商业化”。

茶楼更加兴旺发达了,广州的茶楼、酒楼遍布广州的大小地方。

广州的茶楼文化成了广东岭南文化的一个缩影。

作为广州人,不能不去探析一下广州茶楼的各个方面。

一、广州茶楼的发展和演变广州人饮茶的习惯已经有很长的时间,可以追溯到西汉。

如果以茶楼为标志,广州人有饮茶的习惯都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可以追溯到清代。

早年的茶楼是十分简陋,多为简陋的路边小茶室。

广州气候湿热,天气又炎热,所以广州人很喜欢喝茶。

一般说法,广州茶楼到了光绪期间才渐多。

在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广州出现了“二厘馆”。

这成了广州茶楼起源的标志。

“它以平房作店,木台木凳,供应糕点、清茶,茶价2厘(1钱等于72厘),招牌写‘××茶话’。

二厘馆是劳苦大众歇脚及街坊群众聊天的好地方。

”【1】在光绪前期,出现了茶居,其店虽有楼着也很矮小,但是比二厘馆高级,它比二厘馆舒适,很受欢迎。

渐渐许多二厘馆向这种“茶居”发展。

茶居时期,西关有五柳居、永安居等知名茶居。

茶居业兴盛后,渐有三层的高档茶居出现,由于它们有别于矮小的二厘馆,在众多的矮小“二厘馆”中鹤立鸡群,所以人们把去这些茶居喝茶称为“上高楼”。

一谈到广州的茶楼业发展就会提到佛山七堡乡(今石湾地区)人。

他们一见到广州的茶居业发展那么昌盛就纷纷到广州投资办茶楼。

他们开设了号称“茶楼”饮茶地方。

茶楼比茶居还要高,除此茶楼地方通爽,座位舒适,食品精美。

所以茶楼大受民众的欢迎。

茶楼渐多,就有行会组织。

茶楼业东家组织称协福堂,不少东家有空就聚在一起策划茶楼的发展大计。

当时的茶楼多是集股而办,不少大股东同时有几家茶楼的股份。

直到清代的中叶,由于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当时的广州十三行成了中国唯一的对外开放窗口。

外国商人纷纷来到十三行聚居,那里成了当时中国的外贸中心。

广州的第一间现代化的茶楼,就是在十三行诞生的,称为“三元楼”,“为三层建筑,铺面颇为豪华,陈设典雅富丽,从低矮的差寮中脱颖而出,有如鹤立鸡群,人们称为“高楼馆”【2】20世纪初崛起的“四大茶楼”,即文园、谟觞、南园、西园,他们的规模都十分可观。

后来就“大三元”的突起,跃居“四大茶楼”之首。

再后崛起的有北园、伴溪、广州酒家和现今南园酒家,即现在的“四大园林酒家”。

二、广州茶楼与建筑谈到广州的茶楼就不能不讲讲它的建筑特色。

最早的茶居还是十分简陋的,到了十三行的“三元楼”出现,广州的茶楼建筑就越来越豪华、美观了。

“当时的‘三元楼’置身于这些楼群之中,多少有点洋味,是一座三层楼房,金碧辉煌,高雅富丽。

稍后的一批茶楼,大都采用复兴传统的民族形式,在传统民居‘竹筒屋’基础上,采用西洋建筑的局部装饰,门面窄,进深大,外表雄伟壮观,高大明亮,内部精致典雅,古色古香。

”【3】那么茶楼建筑布局等方面有什么特色呢?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①茶楼十分注重地点的选择。

茶楼当然要在人气旺盛的地方,不然茶楼会吃亏的。

它们会首选人口密集的商业区,同时它们会选择接近车站、交通路口的地方。

还有它们要求地面的面积较大。

不过有特别的,例如泮溪酒家,它就选择建在荔湾湖旁边,它是从酒家环境、布局等方面考虑的,有荔湾湖相伴对其园林设计有很大的好处。

②茶楼建筑的外观形式是在“骑楼”的基础上折中揉合多样风格,色调以古色风貌,或者以中西合璧的古典风格为主。

茶楼的建筑布局借鉴了岭南私宅园林的一面,为了营造优雅的环境,里面有很多的园林设计,有庭院、小水池、石径等园林的元素,茂林修竹环境雅静。

里面的水色景色很美,水池的形状多样,里面的锦鲤十分生猛活泼,鱼池小桥,树林茂密,令茶客有可观的一景。

除此里面都很多山景,里面用的石头形状各异,灵气十足,并且石头种类多样。

岭南花木繁多,用之园林造景,极具地方特色。

茶楼室外多采用树形索净、枝叶婆娑的棕榈,生态各异,很有岭南风味。

③广州茶楼建筑的装饰和装修十分豪华。

传统茶楼的装饰设计多为中国古典风格,同时结合富有岭南特色的艺术手法,又有西方特色。

很多酒楼转装修是以中国传统装饰为主,木雕花窗,红木家具,彩色镜屏,即豪华又古雅。

近年又多了很多的灯饰。

除此,近年来又引进西方建筑材料,如茶色玻璃、铝合金窗等。

同时广州茶楼对字画都是情有独钟。

例如陶陶居,室内装修精美典雅,四周挂满名人字画、对联,铺名“陶陶居”三字为康有为题写,寓涵“乐也陶陶”之意。

大门有两个对联:“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分,分寸无遗。

”又如北园酒家门联:“极胜楼台光郭北;几番觞咏集名园。

”西苑酒家假山叠石,盘景万千,典雅别致,又是一番风韵。

这众多的园林茶居“室内间隔则多采用满州窗、彩色玻璃图案或人物山水花鸟,有些则写上唐诗宋词,诗画相配。

而外部建筑豪华,浮雕彩门,时花盆景相伴,院内几间小凉亭,或有几处弯弯小桥。

这些茶楼设计布局具有园林特色,建筑、装饰、陈设布局可谓一流。

”【4】三、广州茶楼与美食提到广州的茶楼文化就不能不提到它的美食,饮茶时离不开物质的享受。

广州人十分注重吃这方面。

对于广州人来说,饮茶不是单单为了饮茶,而是为了其中的美食。

茶有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元堡茶等种类,点心的种类就更多了。

“茶楼的点心讲究精、美、新、巧。

命名或取其意,或取其形,或取其选料,或兼而有知,尔雅有趣,很有文化意蕴。

”【5】在众多点心师傅的努力下,广式点心发展到数百种。

如各式烧卖(干蒸猪肉烧卖、牛肉烧卖、排骨烧卖、等)、肠粉(牛肉肠、猪肉肠等)、包子(叉烧包、莲蓉包、豆沙包等)糕点(萝卜糕、芋头糕、马蹄糕等)‘以及荷叶饭、糯米鸡、虾饺、粉果、芋角、蛋散、蛋挞等,多不胜数。

茶楼除了供应糕点还供应水饺、炒面等。

广州人在品茶的同时又可以品味各种美食。

说到去茶楼喝茶,就不能不提到到里面的茶。

饮茶嘛,在广州饮茶文化里,“茶”占了很重要的位置。

我们讲茶就不能不提到“品茶”两字。

冲茶当然会涉及到茶跟水,两样东西。

不同水质冲的茶会有不同的效果。

《茶经》中说:“用水以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为下”。

但是我们广州的茶楼,一律都是用自来水,由于地方原因吧,但是广州人都不会介意,唯一可以给广州人选择是你喝什么茶,广州的茶楼供应的茶叶品种都较为多,“人们饮茶,多喜爱饮乌龙、水仙、龙井、普洱、红茶、花茶等。

”【6】但是广州人对冲茶的水温是很讲究的,他们一定要开水,即“滚水”。

其实广州人都是很注意茶品的选择的。

有调查表明,“67.49%的市民是一定对茶的品种的选择。

在各类茶点中,市民最常享用的是蒸笼类热点(44.86%),其次依次是糕点、面点、甜点(31.69%),面肠粉类(11.11%),粥类(8.64%),其他美食(3.7%)。

在”享用茶点的习惯“统计上,41.98%的市民会常换不同的茶点,38.68%的市民则是固定点几样品尝,只有19.34%的市民对茶点无所谓,有什么吃什么。

”【7】总得来说,广州人对茶点品质的要求是挺高的,喜欢品尝不同种类的茶品,特别喜欢蒸笼的点心。

四、广州茶楼与岭南文化、广州人精神不同的地区有着它不同的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岭南指的是南岭三系以南的地区,它包括今天的广东省、广西省大部分、海南省和越南北部。

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形成了一种地区文化。

过去很多人对这个地区的文化作出评价,一般人都认为“岭南文化具有其主导精神和统一风格。

其主导精神是一种战斗精神、革命精神、革新精神。

”【8】茶楼是一个广州人、岭南人社会的缩影,它反映着岭南人的精神。

传统茶楼经过社会文化和建设现象的双重投射,成为岭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世俗性的享受性格。

茶楼豪华的装修,精美的茶点,富有诗情画意的内部设计全都是满足广州人的享受欲望。

岭南一直是贸易地区,生活字在这里的岭南人十分看重物质和精神的享受。

饮茶对于广州人来说,是一种身心的自我调节。

人们拼搏了一天就想找一个喘气的机会,伸伸腰,聊聊天,去茶楼“叹返一杯”,吃点精美的茶品,享受一下优雅的环境,这是一件多么享受的事情啊!人们饮茶的重点不是在茶本身,正如陶渊明喝酒,志在山水之间。

“拼命工作,尽情享受”正是广州人在茶楼里的真实写照。

②岭南人创新性格。

岭南文化很多方面都体现一种创新、革新的精神。

其一,岭南风格在对象、意念、上都讲究就“生猛”,也就是求新鲜、精美。

上茶楼“食野”,广州人十分看重茶品的“清”和“鲜”。

“清”是清淡,原汁原味,不喜欢加入过多的调味品。

“鲜”是鲜活,蔬菜要当天采摘的。

其二,近年来师傅们博取众长,不断改进创新技艺。

“十八甫的陆羽居茶楼的名点心师郭兴独出心裁,首先推出‘星期美点’,深受广大茶客欢迎。

【9】现在的广州茶点日新月异,难以清数,这十分体现广州的时代特色和创新精神。

③开放和兼容的地区文化性格。

岭南文化是一种多元、包容的文化,在广州的茶楼文化中可以体现。

首先在茶楼建筑方面,广州的现代茶楼诞生于广州十三行里,三元楼置身于楼群中,多少都有点洋味,是一座三层楼房,金碧辉煌,高雅富丽。

除此,原位于中山五路的惠如楼,创建于1875年,其装修颇有西方巴洛克式的风韵。

近年来,茶楼的装扮都引进了西方建筑的材料,环境更加舒适优雅。

这些茶楼糅合了中国的传统风格和西洋的古典风格,这都体现了岭南文化的中西合璧与广采博收的性格。

其次在饮食方面,广州茶楼也充分显示他广采博收的特点。

广州菜用料多样,善于模仿,其优点是集中了京、川、苏、鲁、浙以及西菜,充分发挥各地菜式的优势,在粤菜的菜谱上不难看出广州菜广采了各地菜式的优势。

参考文献:【1】《广府文化源流》龚伯洪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51页【2】《岭南民间文化》叶春生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91页【3】《岭南民间文化》叶春生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00页【4】《广东民俗大观上卷》刘志文主编广东旅游出版社2006年版第162页【5】《广州民俗》刘志文著广东省地图出版社朱小丹主编2000年版第46页【6】《广州市志》十七卷广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州出版社1998年版第24页【7】《广州市民传统休闲文化景观研究—以早茶休闲为例》朱俊中大硕士毕业论文2006 【8】《岭南文化向何处去》郑刚著广东旅游出版社1997年版第49页【9】《广州民俗》刘志文著广东省地图出版社朱小丹主编2000年版第46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