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音韵学在校勘中的应用

浅谈音韵学在校勘中的应用

(21)同欲相助 王念孙按:同欲相趋,同恶相助……同欲同恶, 相对为文……欲趋为韵,恶、助为韵……各本“同 欲”下脱“相趋”二字,“相助”上脱“同恶”二字,则 既失其义又失其韵矣。《史记·吴王濞传》作“同恶 相助,同欲相趋”是其证【38i。 今按:依古韵“欲”属屋部、“趋”属侯部,对转。 “恶”、“助”同属鱼部。刻本致误,系缘不明古韵。 (22)初来不信胡关险,久住方知虏塞口。伊1 蒋冀骋说:“此文与“边、烟、膻、怜、传、泉”诸字 韵,考以文意,核以音韵,阙文当是“寒”字。”(帅1
“耳著明月玛”句下。“事事”,分明不只一事,指蹑 履、戴簪、著衣、施趟、穿裙五件事而言。如论次序,先 下床著鞋,然后梳头,换衣,戴耳瑙,最后著裙,较为合 理。每事四五遍,或是心烦意乱,一遍两遍不能妥帖, 或言其极意装束,一遍两遍不能满意。余氏从内容指 出这里存在错简的可能性,可惜的是不能下定论。直 到一九八四年,郭锡良从古韵出发对这段诗的押韵考 察,找到了更为确凿的证据,并将错简校改为:
鸡呜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 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挡。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著我绣秩裙,事事四五通。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州 同时他又指出,“妆”、“光”、“趟”是阳部字, “通”、“双”是东部字,“根”、“丹”是元部字。他说: “按原次第,一至四句和最后两句,韵脚孤单不相押。 校改后二、四、六句押阳部韵,七八句押元部韵,十、十 二押东部韵;或句句为韵,或隔句为韵,整齐不紊,这 同全诗的押韵规则是一致的,足证这段诗原貌应该 如此。” (19)契生于卵,禹生于石。 王念孙按:“石”、“射”为韵。旧本禹生于石,在 “契生于卵”之上……则失其韵矣口5|。
(14)《说文》:锈,饴和馓者也,从食,芳声。 段玉裁按:各本篆作“锡”,云易声。今正。按 锡从易声,故音阳,亦音唐。在十部。《释名》日: “锝、洋也。”李轨《周礼》音唐是也。其陆氏《音 义》:《周礼》辞盈反,《毛诗》夕清反,因之《唐韵》徐 盈切。此十部音转入于十一部,如行庚觥等字之入 庚韵。郭璞《三仓解诂》曰:“杨音盈,协韵。”晋灼 《汉书音义》反杨恽为由婴,其理正同耳。浅人乃易 其谐声之偏旁,《玉篇》《广韵》皆误从易,然《玉篇》 日:“锡,徒当切。”《广韵》十一唐日:“糖,饴也。”十 四清日:“锡,饴也,”皆可使学者知“锡”、“糖”一 字,不当从易。至于《集韵》始以锡入唐韵,锡入清 韵,画分二字,使人真赝不分,其误更甚,犹赖《类 篇》正之。锡古音如洋,语之转如唐,故《方言》日: “锡谓之储。”郭云:“江东皆言储,音如唐。”旧7J 段氏娴熟的运用音韵解决了锡为之误,这个实 例,可作为执音韵校勘的模范。然而可惜的是当下 流行的《说文》仍从其旧,讹误不改。
三明通假
古籍中通假现象极为普遍,不明通假难明字义。 王念孙在《广雅疏证》提出:“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 触类不限形体。”【勰。虽然是训诂名理,推广到此处一 样适用。韵文中有的文字因不明通假,颇为晦涩难 懂,若以音索之,求得本字则涣然冰释。
(15)侯衙空手去,定是搦你勒OⅢ1 王瑛按:“搦”则疑与“捉”通。“搦”“捉”二字
第32卷第1期 2010年1月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ingxia 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01.32 No.1 Jan.2010
浅谈音韵学在校勘中的应用
马智忠,李寅生
(广西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今按:“牧”误作“收”显然系形近致讹。“牧” 职部,“得”职部,因韵校改是也。
(13)报国愿清戎落静,烟消万里更崇墉 (庸)。‘251
蒋冀骋按:“崇”当读为“登”。“崇”属崇纽, “登”属端纽,据古音照三归端说,则“崇”古音隶 “定”纽,与“登”为旁纽双声。“登”之误为“崇”,殆 方音所致,今赣方言有不少地方仍读“照三”为 “端”,可以佐证。“登庸”升用也。语出《尚书·尧 典》:“畴咨若时,登庸。”“烟消万里更登庸”者,言以 军功而加官晋爵也ⅢJ。
一正标点
对韵文、散文或其他文体的涉韵部分进行标点, 除了从文气、语义诸方面审视外,还要重视从音韵的 角度加以检核,特别注意韵脚处应该点段。
(1)易复易即此,五蕴有真智。【21 项楚认为:“当作‘易复易,即此五蕴有真智。’ ‘易’是韵脚,与下文‘智’、‘二’、‘地’相押。”旧J (2)佛不是心,亦非觌体,承当绝所依。H1
二订讹误
古籍中出现错讹,采用本校、对校、他校的方式 往往可以发现比较明显的错误。如果在无可比勘的 情况下运用理校不失为一法,然理校最高明也最危 险。因此,校勘韵文时凭借音理知识进行理校却是 稳妥之法。检核韵脚字是否入韵,乖刺之处就可能 存在讹误。
(6)荣官赤赫赫,灭族黄鬟囚。【13J 张锡厚校记:囚,原作人,出韵,据文义改。郭在 贻按:此二旬为对偶句,原文人当是一个重文符号, 《校辑》擅改为囚,大谬。又此句戴密微校作“黄竣 俊”,未知其可。王瑛按:郭说甚确,“赤赫赫”即“赫 赤”之倒文并重叠后一个字,犹今语“红通通”也。 下文亦当同为形容词之ABB式,戴校恐未确。此诗 押侯韵,字书中与“鬟”鬓形近而属侯韵者有“” 字,《集韵》释作鬟乱¨4|。 (7)本巡连索人,樽主告平人。¨纠 郭在贻按:本首韵脚字为梗摄,人为臻摄,出韵。 人字当为重文符号,此二句应为“本巡连索索,樽主 告平平”。平为梗摄,正好叶韵【1引。 (8)桓山之鸟,四子同巢。将飞将散,悲鸣切 切。惟彼禽鸟,犹有号眺。况我同生,载忧载劳。【17’ 吴金华等指出:一切切’属于误释,应当是q|7丁 忉’。从音韵角度看,‘巢、眺、劳’在晋时同属宵部 韵,而‘切’字为人声屑韵字,于韵不合;‘忉’在《广 韵》注为q陇心貌’,与诗意相合。”¨8J (9)兰薄有篚,玉泉产玫。壹叠含风,灼灼猗 人。如金之哄,如琼之津。擢翘秋阳,凌波暴鳞。¨引 吴金华、季忠平按:古写本的“玫”字应释作 “玟”。诗中“人”、“津”和“鳞”属平声真韵,而“玫” 为平声灰韵字,于韵不合。“玟”为平声真韵字,意 为美石,这里写作“玫”,应该是“玟”的行书体Ⅲ]。 (10)远惟自天。抑亦由人。道苟无亏,衅故曷 因。遑遑遗黎,死痛生勒。抚运怀口,天地不仁。L2u 季忠平认为:“此诗中‘人、因、仁’均属真部韵, 唯有‘勒’字为人声德部韵,‘勒’当是‘勤’之形讹。 ‘勤’为平声欣韵字,《广韵》注‘劳也’,是‘勤’有劳 苦之义,《论语·微子》‘四体不勤’正用其义。‘生 勤’与‘死痛’并称,是说其生之劳苦死之伤痛。作 一12一
于时司典耆考,戴华抱实,俨尔而造日:盛乎大汉,既重
收稿日期:2009一ll—15 作者简介:马智忠(1976一),陕西西安人1—
万方数据
雍而袭熙;累增其德,允比裕而兼该。天人之叙已光。【ll】 从以上5例我们不难发现,如果遇到与韵相关 的部分务必从音理上核查,这样就可能避免错误的 点断。此类的实证,鲁国尧在《从曲律、曲韵查核诸 家对白朴曲点校的失误》[12】一文罗列甚多,且按断 高明,自可作为模范来学习,限于篇幅,拙文不涉。
万方数据
勒于此文义无取旧J。 (11)神兵开山拔剑。横行振第威雄。 曾良按:“威雄”原卷写“威风”,当校改。“风”
与“从”、“东”、“功”押韵。【2副 (12)中能得之,则外能收之。 高注:牧,不养也。“牧”与“得”为韵。俗书收
字与牧字相似,故误为收文Ⅲ】。各本“牧”误作 “收”,注文又误作不养也,既失其义又失其韵矣。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744(2010)01—001l—04
校勘作为整理古籍的重要环节,所涉知识颇广, 诸如文学、史学和哲学自不待言,有时还要熟知天 文、地理、宗教及考古方面的知识。此外,根据校勘 对象还需要相应的专门知识,比如古籍中有相当比 例的韵文,像诗词、曲赋、骈铭、戏剧,校勘这类古籍 时,除通用的一些方法外,适当地运用音韵学知识, 从音理角度予以检查,往往能左右逢源。此外,尚有 一些古籍,文体并非韵文,但点校中遇到的问题,在 音韵这一利器的支持下同样能取得良好效果。可惜 因不明音理,韵文的整理存在很多错误,诚如鲁国尧 所说:“整理过的古籍,讹误不少,尤其是诗、词、曲、 赋,整理者往往昧于音韵之学,致成较多错误,殊甚 惋惜。自诗经、楚辞以降,历代韵文的校勘、注释、考 辨无不与该古籍述作时的语音密切相关,音韵学是 古籍整理的有效武器,此乃颠扑不破之理,惜乎晓此 理者甚砂。”…鲁氏之言切中肯綮,我们试从以下六 个方面说明音韵在校勘中的重要作用(为行文方 便,凡涉时贤概不称先生)。
项楚说:“当作:‘佛不是,心亦非,觌体承当绝 所依。’这是一段韵文,‘非’是韵脚,与上下文‘违’、 ‘归’、‘依’、‘知’相押。”【5】
今按:“违”、“归”、“依”、“非”属微韵。 (3)吃粥了也未,赵州无忌讳,更令洗钵盂。太 煞没巴鼻,悟去由来不丈夫。这僧那,免受涂 糊……[6】 项楚认为:“这是一段韵文,‘那’下逗号删,其 余标点亦应相应改变:‘吃粥了也未?赵州无忌讳。 更令洗钵盂,太煞没巴鼻。悟去由来不丈夫,这僧那 免受涂糊。”¨刊 (4)真假分,若为论午夜,寒蟾出海门。【8’ 项楚说:“当作‘真假分,若为论,午夜寒蟾出海 门。“分’、‘论’、‘门’为韵。”一1 今按:“分”、“论”、“门”同属文部。 (5)于时司典耆考,戴华抱实,俨尔而造,日盛 乎大汉。即重雍而袭熙,累增其德,允优裕而兼该, 天人之叙已光。Ll叫 季忠平认为:“写本‘日’字应是‘日’字之讹, 《艺文类聚》卷三九、《初学记》卷一三及《古文苑》 卷二一引此皆作‘日’,可证。‘日’当属上为句, ‘日’字之前的文字均为序文。解决了这一问题之 后,可知“盛乎大汉”不该句断。而这四字与下文正 好构成两个“四六”的句式,其中‘熙’、‘该’二字, 根据今人的研究,两汉时同属古韵之部……则这段 文字应该校点为:
均人声,韵亦相近,《广韵·觉韵》:“捉,捉搦。”以同 义语素构成的联合式双音词释单音词。“捉”可以 用如介词“把”,本书(指《敦煌写本王梵志诗汇 校》)106首“天地捉秤量”可证。此句句“搦”字用 法亦同,“搦你勒”意即把你勒索瑚J。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