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SO[含参考答案]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SO[含参考答案]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含参考答案]一、问答题1.简述辣椒素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答:辣椒素是辣椒中产生刺激性辣味的活性成份。

其主要药理作用有:⑴激活伤害感受性神经末梢。

⑵镇痛作用:辣椒末对风湿性关节炎、病毒感染和糖尿病并发的神经痛都有治疗作用。

⑶神经毒作用。

⑷其他作用:大鼠、豚鼠在皮下或腹腔注射辣椒后体温能迅速下降,在呼吸系统,低浓度辣椒末引起的气管收缩,高浓度引起舒张等。

2.简述色甘酸钠治疗哮喘的机制研究进展。

答:1.该药在接触抗原之前用药,能稳定肥大细胞膜,可以防止I型变态反应所致的哮喘,在运动负荷前用药可以防止运动诱发的哮喘;2.该药无松弛气管平滑肌的作用,不能对抗组织胺、白三烯等过敏介质收缩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亦无抗炎作用;对抗原-抗体结合无影响,也不抑制抗体的生成。

3.色甘酸钠对外源性哮喘疗效佳,但对内源性哮喘疗效较差;对运动性哮喘的疗效较满意,预先用药几乎可防止全部病例发作。

3.药物相互作用包括哪些内容?答:药物相互作用包括:1.药物吸收的相互作用;2.竞争血浆及细胞外液的蛋白质结合;3.药物代谢的相互作用;4.竞争肾排泄的相互作用;5.药物效应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6.直接的化学或物理性相互作用。

4.药理效应按性质可以分为哪两种情况?从量反应的量效曲线可以看出哪几个特定位点?答:药理效应按性质可以分为量反应和质反应两种情况。

从量反应的量效曲线可以看出下列几个特定位点:最小有效量或最低有效浓度、最大效应或效能、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效价强度。

5.简述药物的剂量-效应关系和药物的时间-效应关系。

答:药物剂量-效应关系简称量-效关系,是指一定范围内同一药物剂量增加或减少时药物效应也相应增加或减少;药物的时间-效应关系,从给药开始,到效应出现,效应达高峰,效应消失,直至药物从机体内完全消除,这段时间过程称为时效关系。

6.什么是药物作用的特异性?答:药理效应归根结底是药物分子与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大多数活性药物都能与某种生物大分子结合而引起某种特定效应,但并不是任何药物分子都能与任何生物大分子结合,二者结合后也不是都能产生药理效应,这就是药物作用的特异性。

7.简述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答:所谓药物作用的两重性,即药物一方面可改变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有利于治病,称治疗效应。

另一方面可引起生理生化过程紊乱或结构改变等危害机体的不良反应。

危害机体的不良反应包括:毒性反应、副作用、继发性作用、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等。

11.简述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答: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功能提高称为兴奋,功能降低称为抑制。

8.简述临床药理学及其内容。

答:临床药理学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主要以人体为研究对象,其内容涉及临床用药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包括临床药效学、临床药动学、新药临床试验、临床疗效评价、不良反应监测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

9.何谓新药?新药研发分为哪三个阶段?答: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适应症亦属新药范围。

新药研发可分为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上市后药物监测三个阶段。

10.罗格列酮的临床研究进展。

答:罗格列酮是治疗糖尿病的新型药物,属于噻唑烷二酮类,通过对二型糖尿病病人的空腹血糖和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均值变化的比较,该药与其他传统抗糖尿病药物如与二甲双胍、磺酰脲类、胰岛素联合用药时,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糖效果优于单独用药,对只接受过饮食疗法的病人的效果优于接受过其他抗糖尿病药治疗的病人。

11.简述黄酮类化合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答:1.精神调节作用,包括抗抑郁作用:抗焦虑作用,治疗精神分裂;2.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3.中枢神经抑制作用;4.镇痛作用,改善记忆作用,对神经内分泌具有调节作用。

12.简述受体的概念及特性。

答:受体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受体具有如下特性:灵敏性、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和多样性。

13.简述碳酸锂的临床新用途。

答:碳酸锂可以抑制脑内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并促进其再摄取,因而具有抗躁狂作用,主要用于躁狂症。

其新用途有:1.防治粒细胞减少症,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2.急性菌痢、腹泻,治疗贪食症。

3.甲状腺功能亢进。

4.月经过多、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14.简述多次给药的稳态血浆浓度。

答:多次给药后药物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仅决定于药物的消除半衰期,一般来说,药物在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不变时,约经4~5个半衰期可分别达到稳态浓度的94%和97%。

提高给药频率或增加给药剂量均不能使稳态浓度提前达到,而只能改变体内药物总量(即提高稳态浓度水平)或峰浓度与谷浓度之差。

15.简述阿斯匹林临床新用途。

答:阿司匹林在临床治疗上的新用途有:1、用于动脉硬化症、冠心病、脑血管和其它栓塞性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2、阿司匹林可用作男性避孕药,还可用于治疗痛经。

3、阿司匹林可以减轻肿瘤引起的胃肠道症状,还具有抗肿瘤转移作用。

4、其他如用阿司匹林治疗腹泻、胆道蛔虫、婴儿动脉导管未闭等。

16.简述溶血栓药的研究动向。

答:1.吸血蝙蝠唾液纤溶酶原激活物:吸血蝙蝠唾液中含单链纤溶酶原激活物,现已可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其对纤维蛋白的特异性比t-PA强;2.溶栓药的结构改造和嵌合: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对t-PA、单链尿激酶进行结构改造,以提高对纤维蛋白的亲和力,延长体内半衰期,增强溶栓活性;3.导向溶栓药:应用单克隆抗体和基因重组技术研制导向溶栓药有良好的前景。

17.简述水杨酸类药物作用机制。

答:水杨酸类药物作用机制:1.解热作用机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前列腺素E(PGE)的合成。

2.镇痛和抗炎机制:(1)外周抑制PGE,借以抑制5-HT等;稳定溶酶体膜,减少炎性介质;(2)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皮层下感觉神经传递。

18.简述抗氧化剂药物研究进展。

答:1.抗氧化剂药物的作用方法包括三方面:阻止活性氧的过度产生;清除过量产生的活性氧;防止或减轻活性氧对机体的损害。

2.主要包括以下一些药物:⑴维生素及及内源性物质,如VitE、VitC、VitA、谷胱甘肽等;⑵活性氧防御酶,如SOD、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辅酶Q类等;⑶微量元素,如硒;⑷植物药及其有效成分,如银杏、丹参、云芝等。

19.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研究进展。

答: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临床上一直沿用皮质类固醇和硫唑嘌呤等传统的免疫抑制剂。

自80年代初开始,环孢素A(CsA)被广泛用于临床以后,移植器官的成活率大幅度提高,以后许多新药相继面世。

如:普乐可复(FK506)。

雷帕霉素(RAD)是一种目前正进行Ⅲ期临床试验的高效免疫抑制剂。

可防止移植物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另外免疫抑制剂可以两种联合应用,产生更加有效的免疫抑制治疗作用,还能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0.简述四环素类药物治疗牙周炎的非抗菌机制研究进展。

答:四环素类药物除了良好的抗菌作用外,还具有调节宿主反应的非抗菌作用机制。

1.胶原酶抑制作用:四环素类药物通过与胶原酶活化所必需的金属阳离子络合,抑制胶原酶的产生与分泌,这种作用不依赖其抗菌活性。

2.对骨组织细胞的影响:大量研究结果显示四环素类药物能抑制骨组织的溶解或吸收。

3.对牙周组织的作用:小剂量四环素类药物就能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结缔组织的附着,有助于已经破坏的牙周组织再生与重建。

四环素类药物在牙周炎治疗药物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1.简述维生素B1在临床治疗中的新用途。

答: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抗脚气病维生素,临床主要用于防治维生素B1缺乏病----“脚气病”,亦用于各种疾病的辅助治疗,如神经炎、心肌炎、消化不良等疾病。

近年来,随着临床药理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发现维生素B1有许多新用途,对其它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如慢性铅中毒、婴幼儿腹泻、妊娠呕吐、早老性痴呆、顽固性呃逆、舌炎等。

22.简述孕激素对骨代谢的间接作用。

答:孕激素对骨代谢的间接作用有很多途径,主要有:⑴可在体内转换成雌激素;⑵与降钙素有协同作用,降钙素可以抑制破骨细胞,也可以防止其他细胞转换为破骨细胞,同时,可增加肾脏对钙离子的清除;⑶与糖皮质激素相拮抗;⑷可影响多种细胞因子。

23.简述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答:1.胃肠道不良反应:如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出血和溃疡等,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2.皮肤反应:如皮疹、剥脱性皮炎等;3.肾脏损害:包括急性肾衰、尿潴留、急性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等。

4.肝脏损伤:轻者为转氨酶升高,重者可致肝细胞变性坏死;5.其他:如心血管、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等。

24.简述脉络宁注射液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答:1.对凝血机制的影响:研究表明本品具有同时抑制体外,体内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进而可能抑制血栓的形成;可对抗血栓的形成与促进血栓消除。

2.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改善微循环,对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

3.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影响:可通过改善血管和凝血功能,发挥治疗作用;对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对脑组织和血管有保护、修复作用。

25.简述灯盏花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理作用。

答:灯盏花素能抑制血小板活化、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溶活性和抑制内凝血系统,改善脑微循环障碍和供血不通,增加脑血流量,有效预防血栓形成,灯盏花素还可以抗氧化自由基、抗钙内流、抑制脑缺血海马神经元延迟性死亡和防止脑缺血神经元调节,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临床上用于治疗脑梗死、脑动脉缺血性眩晕、中风后遗症及血管性痴呆。

26.何谓抗生素后效应?答: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effect,PAE)系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后,当抗生素浓度下降,低于MIC或消失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其是抗生素药效学的一个重要特性。

1.粘液分泌促进药:口服后刺激胃粘膜引起恶心,反射性促进支气管腺体分泌增加。

由于分泌物主要是浆液,故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

2.粘痰溶解药:粘痰溶解药是一类能改变痰中粘性成分,降低痰的粘滞度使之易于咳出的药物。

27.简述沙坦类降压药临床研究现状。

答:沙坦类降压药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主要包括氯沙坦、缬沙坦及依普沙坦等。

沙坦类降压药其作用显著,尤其对心血管疾病的独特疗效和保护作用,已引起临床普遍关注,且长期应用无干咳、停药反跳及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已由WHO列为一线降压药。

28.简述硝酸甘油临床新用途。

答:硝酸甘油用于心绞痛治疗已有100多年,其静脉制剂用于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治疗已为人们熟知。

该药在内科临床尚有如下用途:咳血、急性肺水肿、支气管哮喘、门脉高压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