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偶对比排比

对偶对比排比


正因为对偶具有以上特点和作用,所以深为广大群 众所喜闻乐见。特别是神形生动、人所共赏的对联, 更是运用广泛并独具风采。对联不仅是传播文化, 写景叙事,寄志抒怀的工具,也是人民群众智慧才 能和语言艺术的结晶。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巧妙的 运用汉字的特点,组成各种不同的对偶形式,创作 出无数耐人寻味、妙趣横生的巧联。例如:
②对于他们,第一需要的还不是“锦上添花”,而 是“雪中送炭”。(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 的讲话》)
(2)句子的对比如:
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贫富对比)
②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部沾泥,鳞鳞住 大厦。(宋·梅尧臣《陶者》)(劳动者和剥削者 对比)
③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பைடு நூலகம்《劝学》)(两种精神对比)
①台榭漫方塘,柳浪莲房,曲曲层层皆入画;
烟霞笼别墅,莺歌蛙鼓,晴晴雨雨总宜人。(杭州 西湖楹联)
这个对偶,可以看作是一首诗,上联、下联各是诗 的一个章节。
又如云南昆明大观楼的一副章对楹联,多达180个 字。上下合起来,竟是一篇完美的文章。楹联如下:
②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ze,喜茫茫空 阔无边。看东骧xiang神骏,西翥zhu灵仪,北走蜿 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 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革天苇地,点缀些翠羽 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几夏芙蓉, 三春杨柳。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 面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色的圆月。(鲁迅 《故乡》)
(三)对比的作用
对比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突出矛盾,鉴别美丑。
①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人死了,他还活 着。(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②大家看一看,大家想一想,为啥会有这现象:地 主不劳动,仓里堆满粮,财东不出力,吃得白又胖; 工农流血汗,吃不饱肚,住不上房,穿不上衣裳。 大家看一看,大家想一想:这个日子要不要变个样。 (李心田《闪闪的红星》)
①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 任蜀川》)
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 里《晓出净滋寺送林子方》)
⑤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白居易 《杭州名胜》)
(2)宽对,就是比工对放宽了要求的对偶。构成 宽对的两个语句,出了字数相等外,结构可以相似, 词性和平仄可以不甚讲究,字面可以重复。
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 关心。(明·顾宪成)
②秀山轻雨青山秀,香柏鼓风古柏香。(云南通海 秀山联)(回文对)
(四)对偶的运用 运用对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合掌 所谓合掌,即上下两句意思雷同。例如: ①首都传捷报,北京报佳音。 例如南朝梁人王籍诗《入若耶溪》中的: ②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③晴川历里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
2.从内容上分,对偶可以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三类。
(1)正对,前后两个语句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 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近相关的意思,在内容上互 为补充,相得益彰。例如:
①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 厚腹中空。 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③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严对,又叫工对。即对偶的两个语句,字数 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间,字面不能 重复。
在用词方面,甚至同一词类中,还可以分为若干小 类,也要分别相对。从前流传的训蒙课本《笠翁对 韵》中,曾举例似地说严对应该是: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 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 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 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风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 朔雪冷渔翁。
②文革时期连演员的人格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扭曲。 他们中间的有些人,往往台上是李玉合,台下是鸠 山;上妆是洪常青,卸妆是南霸天。
③社会上有些人,白天是人,夜里是鬼;当面是君 子,背后是小人;嘴上说得好听,背后又在捣鬼。
④泥瓦匠,住草房。纺织娘,没衣裳。卖盐的喝淡 汤。种田的,吃谷糠。编凉席的睡光床。当妈妈的 卖儿郎。挖煤哥哥家中像冰窖。淘金老汉穷得慌。
(3)串对,前后两个语句从事物发展的过程或事 物承接、转折、条件、因果、假设关系方面紧相串 联,表示相承相连的意思,在内容上如流水顺承而 下,因此,又叫流水对。例如:
①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 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③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④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毛泽东) ⑤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
2.根据对比对象性质的不同,对比可以分为反比 和正比两种类型。
(1)反比
就是把相反的事物,和相同的事物相反的特点,放 在一起加以对比,从中阐明一定的道理。把相反的 事物放在一起比较,可以使之相形见绌,相得益彰。 前边我们举的例子都是反比。这里不再举例就。
(2)正比
就是把相同的事物,或不同事物的相同特点,放在 一起加以比较,使它们相互映衬,以推陈出新,阐 明事理。正比和反比,反比的方法较为常用。例如 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其四:
①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②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等岳阳楼》) ③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夜思》) ⑤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夕南亭 怀辛大》)》)
(二)对偶的类型
1.从结构上,对偶可以分为严对和宽对两种。
①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管理方法。 该对偶就犯了倒置的毛病。因为只有先“改善管理 方法”,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应该将顺序颠倒 过来。又如:
②当三好学生,学雷锋榜样。
4.避免单纯追求对偶形式
二、对比
(一)什么是对比?
对比,就是把相反相对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对 相反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形成对照,使双方都更加 鲜明突出的修辞方法。例如诸葛亮《前出师表》中 的:
③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两种精神对比)
④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唐·高适 《燕歌行》)(官兵对比)
(2)一体两面对比
即把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描述, 相互对照,从而把事物阐述得更全面、透彻。例如:
①对人民,他像春风,融冰化雪;对敌人,他像步 枪,弹雨无情。
亲闲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 闲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
(1)两体对比
即把相对相反的两种人物或事物放在一起,两相对 照,交相辉映,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美的显得更美,丑的显得更丑,等等。例如:
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贫富对比)
②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部沾泥,鳞鳞住 大厦。(宋·梅尧臣《陶者》)(劳动者和剥削者 对比)
王安石曾用谢贞《春日闲居》中的
“风定花犹落”
“鸟鸣山更幽”
又如相传元代诗人萨天锡吟成
“地湿厌闻天竺雨,
月明来听景阳钟”
大家都认为这句诗很美,争相传诵。可是山东有一 位叫道圆的老人却说,“完美乎?不然也。”萨天 锡听到后不远千里来到山东求教。老先生说,“闻” 字不如改成“看”字,因为“闻”和“听”都是从 听觉来写的,内容雷同。改“闻”为“看”后,上 句从视觉来写,下句从听觉来写,增添了诗的意境。
④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唐·高适 《燕歌行》)(官兵对比)
⑤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江 上吟》)(两种结果对比)
(3)段落的对比,如: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 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 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 气。
又如明代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②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 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骡马,小人 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3.根据语言形式的不同,对比又可以分为词语对 比、句子对比和段落的对比三种。
(1)词语的对比,例如:
①泥瓦匠,住草房。纺织娘,没衣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 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 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 只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秋霜。
(三)对偶的作用
对偶是我国所特有的传统修辞手法,不仅在古代还 是现代,都被广泛运用。对偶的修辞作用主要有以 下几点:
兰茂的《声律发蒙》“东钟”则说:
天对日,雨对风,九夏对三冬。祥云对瑞雪,滴露 对垂虹。柳絮池塘风淡淡,梨花院落月溶溶。天高 地迥,水阔山重;云深雾溟,露重霜浓。月楼三弄 角,烟寺五更钟。画阁晴春帘卷翠,山堂侵夜烛摇 红。诗酒琴棋功名外,清闲富贵;风花雪月谈笑间, 散谵疏慵。
严对的要求比较严格,一般人很难做到。做到下面 如此工整的对偶是很不容易的。如孟浩然的《过古 人庄》中的:
第五节 修辞格(二) 一、对偶
(一)什么是对偶?
对偶又叫对仗、骈丽、丽辞,在民间又称对子,它 是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的 一对语句,对称地排列在一起,表示相同或相近、 相对或相反、相关或相承意思的修辞方法。
对偶语句整齐对称,结构严谨,文字精炼,音律和 谐,前后相互补充、相互映衬,凝练集中,概括力 强,被广泛应用于诗文之中。例如:
2.避免包孕
所谓包孕是指上下两句,轻重不一致,大笑不相称, 其中一句的内容包含在另一句之中。例如:
①师生积极劳动,同学努力挑土。 ②稻谷堆成山,粮食积满仓。 以上两句,前例,上一句包含下一句;后例,前一 句包含后一句。
3.避免倒置
在串对中,上下两句存在着主从关系,因此,必须 注意排列的次序,否则就会杂乱无章。例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