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养老基金空账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社会养老基金空账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主要对社会养老基金空账问题进行分析,首先,对我国养老基金“空账”问题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其次,阐述我国养老基金“空账”的危害和影响,主要从个人影响和财政影响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然后,从各个方面分析我国养老金“空账”的成因;再接着,对我国学者提出的社会养老基金空账的解决方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最后,重点阐述解决养老金“空账”的建议对策,主要可以从增加基金收入、提高退休年龄、加强社会养老基金的自身管理等方面进行提升。
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基金;“空账”问题;成因;对策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empty account social pension fund issues Social pension fund is an empty account issues more prominent social problems facing our country,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social pension fund accounts empty analyze the problem, first of all, the basic situation of China's pension fund "empty account" for analysis; secondly, elaborate country pension funds "empty accounts" of the risks and effects, mainly from the personal influence and financial implications both elaborated; then, from all aspects of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pension "empty accounts"; and then went on our scholars proposed endowment feasibility Fund empty account solutions were analyzed; finally, focuses on solving the pension "empty account" proposal response, mainly from the increase in the Fund's income, raising the retirement age, to strengthen its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social pension funds were improved.aging population; social pension fund; "empty account"; causes; countermeasure一、引言二、我国养老基金“空账”问题情况分析三、我国养老基金“空账”的危害和影响(一)对个人的影响 (5)(二)对政府财政的影响 (5)四、关于我国养老金“空账”的成因分析(一)制度转轨形成资金缺口,统账结合、混账管理导致“空账”运行.. 6(二)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养老金负担增长迅猛 (6)(三)提前退休情况严重 (7)(四)养老保险基金欠缴、冒领现象严重 (7)(五)养老基金挤占挪用情况严重 (7)(六)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低,覆盖面窄 (7)(七)社保基金运营低效,投资回报率不高 (8)五、国内学者提出的办法的可行性分析六、解决养老金“空账”的建议对策(一)将社会统筹基金与养老基金账户基金实行分账管理 (9)(二)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基金收入 (9)(三)提高退休年龄 (9)(四)采取多种措施,消化转轨成本 (10)(五)扩大统筹覆盖面和降低基金收缴的拒缴率 (10)(六)开辟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新渠道 (10)(七)加强养老保险基金自身的运营管理,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10)七、结论12一、引言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的变革,收现金付现金式的养老基金制度渐渐暴露出的弊端。
伴随着世界范围的养老基金制度改革的浪潮,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尝试以“养老金统筹”为主要内容的养老基金制度改革。
在十几年的探索之后,国务院在1997年7月出台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对社会统筹与基金账户进行重合的部分即基金积累型养老基金制度做了明确的规定。
理论上讲,这种模式符合我国改革的方向,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结合。
但是,在制度实施以来的十多年内一直存在一个难题——养老基金账户“空账”。
在理论的角度上,这种形式突出了公平和效率相互促进,存在很明显的价值,但在实践过程中,个人账户只是一种形式,并没有基金的注入,也就是所谓的“空账户”。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空账户”的数量已经多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并成为阻碍我国养老保险的重要因素。
所以,我国应当将“空账户”问题作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点问题,从根本上拿出实际的解决方法。
二、我国养老基金“空账”问题情况分析养老保险的“空账”是养老金的隐形债务,这一问题最早是因为我国一直奉行的“统账结合”制度导致的诟病。
没有改革时,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形式一直保持着现收现付制,从未出现基金借用情况;但在改革之后,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互结合方式运行,因为社会统筹账户资金不足,又加上社保支出有限,这时只能讲个人账户基金挪用至统筹账户中,也就是对个人账户的资金做了预支性的使用,将根据规定应当积累规定年限的用以支付个人养老金的资金,预支并使用在当下需要支付的养老金职工身上,也就是把新入的养老金发放给需要接受养老金的“老人”,进而导致了个人账户资金缺失,更谈不上账户资金的积累,因而“空账”频出。
另外,随着老龄化人口的迅速增加,再加上越来越多的提前退休人员,都为养老金的“空账”问题雪上加霜。
根据“人社部”数据,2013年,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数额累计高达3.1万亿元。
针对这一问题,2001年政府部分开始在辽宁省进行了个人账户试行,但最终效果可见一斑。
2008年试验点增加到了13个省份,还有部分省份和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理事会达成了委托运营协议,但并没有得到更多的发展。
在试验省份运行了13年之后,实帐和“空账”之间的差距逐渐增大,“空账”数额从2001年的1.1万亿元增加至了2013年的3.1万亿元,实帐数额也从原来的790亿元增加至4154亿元[1]。
因此,可以说个人账户已经成为养老保险制度迫在眉睫的问题。
学者郑秉文指出,实帐户的试运行虽然旷日持久,但效果有限,很难确定成文的制度,“空账”问题将一直并继续持续下去,与建立个人账户来提高参保人员积极性的初衷南辕北辙。
三、我国养老基金“空账”的危害和影响(一)对个人的影响养老基金“空账”问题产生的直接危害和影响就是会导致许多人中断社保。
11月14日,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唐钧在接受采访时对《华夏时报》的记者指出,我国目前仍然采用养老保险为“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的统筹模式,社会统筹属于现收现付制度,个人账户主要进行资金的积累。
这种模式能够成功的前提是人口结构的稳定发展,一旦出现退休年龄提前、出生率迅速下降、人口过度老龄化等无法预测的问题,就会带来现收现付的危机。
2013年10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中国目前拥有大约3亿人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队伍,2013年终端缴纳人群高达3800万人。
而同年9月份,在中国养老金国际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珍也表示,人社部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23%的工作人群停止了保险金的缴纳。
中断现象主要存在两种形式,其一是参保时间达到15年的正常中断,等待退休后的养老金发放;其二是虽然缴纳时间未满15年,但选择了暂时中断或永久中断缴纳的情况。
崔鹏指出,中断缴纳社会保险的人群主要有三种:第一,下岗失业工人,这种现象为被动中断行为;第二,小微企业在职人员,企业无力进行员工保险的缴纳;第三,在职人员的流动性过大。
这些都表明,“空账”问题带给人们的压力是比较大的,带给个人最大的危害和影响就是中断社保。
中断社保从表面上来看是一种个人行为,但实际上它却影响着整个社保体系。
(二)对政府财政的影响因为人口老龄化、制度设置与实际实施等一些原因,最近几年来基础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实施中频繁出现资金入不敷出的问题,而且资金短缺现象日趋严重,导致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上财务紧张。
针对已经出现的养老金缺口,我国政府积极的进行了“实缺实补”的方式——由国家财政(包括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全部承担。
在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混账管理,空账运营”模式下财政的鲜果体现为两个方面:其一,企业可以缴费在税前列支,个人缴费不再征收个税,即财政以让税的做法进行养老保险金的负担减轻;其二,一旦养老保险金出现危机,同级财政进行解决,即财政作为压轴的角色出现。
养老基金“空账”到最后由政府财政支付,随着越来越大的养老金“空账”,政府兜底工作也还将进行,而越来越大国家财政全额支付会给政府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在国家财政收入没有较大提升的情况下,财政支出中养老金支出比例越大,还会挤压其他财政支出,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理这个问题,一定会阻碍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等问题的进行。
当国家经济发展受阻的之后,GDP的增长以及国家财政收入也会受到影响,恶性循环下必将引发财政赤字。
四、关于我国养老金“空账”的成因分析中国当前实施的社会统筹与养老基金账户相结合的基础养老保险制度,在混合账目的管理中,能够实现统筹账户和养老基金账户资金的相互借用。
但是遇到入不敷出严重的时候,统筹账户内的资金难以支付应支出的养老金额,就会用养老金继续抵付,这就是养老基金“空账”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制度转轨形成资金缺口,统账结合、混账管理导致“空账”运行改革以前我国一直实行的是“低工资、低支出、高积累”制度,政府把本来应该储蓄积累的基金,以收益的方式上交给政府,并投资为国有资产的组成部分,也就是国家预支了“老人”与部分“中人”的养老保险金,进行国家建设。
在进行现收与现付制度变成当前的部分积累以后,这项本应提及但未能提及的养老保险金就构成了养老保险巨大的资金短缺,我国“老人”与一些“中人”(老人指的是“新政”实施以前的受众,2006年1月1日前退休的人员;中人指的是2006年1月1日之后退休的参保人员;新人则是最新出台的《决定》出台后参与投保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