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三版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三版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


最终使用
固定资本 形成总额 1067 97264 7104 存货 增加 974 4380 129 进口 出口 合计 误差 总产出
34344 423256 95215
666 81608 13267
14205 222802 101197
2328 65864 5828
2672 -2613 1802
48893 577581 192385
专栏3-3 产业部门和产品部门
产业 部门
产品 部门 R部门
G部门
B部门
24 24
• 产业部门并非完全满足同质性要求的“纯 部门”;只有产品部门才是真正的纯部门。 • 国民核算需要将产品部门、产业部门和机 构部门等分类有机结合,分别应用于不同 研究领域。
• 因产业部门与产品部门口径不同,分为: – 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 • 在投入产出表的建模应用中使用最为 广泛,是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 – 产品部门×产业部门表(又称U表) – 产业部门×产品部门表(又称V表) • 二者是中间过渡性核算结果 – 产业部门×产业部门表(很少使用)
111776 -19682 257553
29
中间使用
小计
最终使 用
进口 合计 总产出
R
R
G
B
4036
8799
1149
13984
12649
-543
26448
中间 投入
合计
G
B
5473
1644 11152 15296 26448
97931
17786 124517 48453 172970
16508
11880 29537 28598 58135
• 投入产出表反映了各种产品的生产与用途
第Ⅰ象限 中间投入/中间使用流量
第Ⅱ象限 最终使用流量
第Ⅲ象限 最初投入(收入形成)流 量
第Ⅳ象限 ?
图3-1:投入产出表的四个象限
专栏3-1 你能准确理解投入产出表中数据的实际 含义吗? 四个问题
3.1.2根据投入产出表进行GDP核算
生产法 GDP = 第一产业总产出-第一产业中间投入合计
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
• 第一节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
• 第二节 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口径
• 第三节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
• 第四节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非调查方法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思想及表中元 素的实际意义 • 掌握投入产出核算与国内生产总值核 算的关系 • 了解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 • 掌握用非调查方法编表的技术 • 掌握运用投入产出表进行经济分析的 思路和方法
第一产业行第二产业列数据的含义:P81
• 如果该表是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则表示: 纯粹的工业、建筑业生产活动消耗的农产品的 价值量; • 如果该表是产业部门×产品部门表,则表示: 第一产业(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要生产活动的 基层单位构成)所生产的工业、建筑业产品的 价值量; • 如果该表是产品部门×产业部门表,则表示: 第二产业(以工业、建筑业生产活动为主要生 产活动的基层单位构成)所消耗的农产品的价 值量;
119911
31311 165206 92347 257553
70899
28227
-18137 172970
-1002 58135
111776 -19682 257553
28
中间使用
小计
最终使 用
进口 合计 总产出
R
R
G
B
4036
8799
1149
13984
12649
-543
26448
中间 投入 合计 最初 投入 增加值 总投入
– 产品部门:基于同质生产单位来定义 – 同质生产单位只包括一种生产活动
ex. 一家企业主要从事炼焦,同时从事次要 生产活动:发电和供热。 它是一个基层单位 可分解为三个同质生产单位
产业部门和产品部门虽然都按照生产 活动的类型来划分部门,各部门的名称一 般也相同,但是统计口径并不一样。
ex. 1997年
• 中国的投入产出表按照ISIC确定其部门分类
• 专栏3-5 中国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与GSC2 的对应关系举例
3.2.4 进口的处理
• 两种处理方式:
1.进口品作为一列 (参见表3-1 中国2007年 三部门投入产出表 )
为什么把进口列所有数据记为负值?
– 2.进口品按使用方向详列成矩阵
表3-3 进口品列成矩阵的地区投入产出表表式
合计
20234
443086
89496
552815
96553
35191
105436
5484
95541
338204
74021
1861
818859
固定资产折旧
27182
45994
36871
110047
劳动者报酬
48
27010
11461
38519
生产税净额 最 初 投 入
1430
18162
17664
37256
第一节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 • 3.1.1投入产出表入门 • 3.1.2根据投入产出表进行GDP核算 • 3.1.3投入产出表的优势
• 3.1.1投入产出表入门
• 一个横条表与竖条表交叠在一起,是两张普 通统计报表的组合。
• 一张表反映使用结构,一张表反映投入结构。
中间使用
第一 产业 第一产业 中 间 投 入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6877 10260 3097 第二 产业 24917 364783 53386 第三 产业 2550 48213 38732 合计 居民 消费 11156 39549 45848 政府 消费 342 0 34849
• 投入产出表将使用结构表与投入结构表巧 妙地叠合在一起,整合为一张表。 • 关键在于行方向的中间使用部分与列方向 的中间投入部分记录的是相同的数据,并 要求采用相同的分类,但行列却有不同的 解释
• 投入产出表所记录的数据可分为三类 1、中间流量数据,反映各部分间的投入产 出关系。 2、各部门最终使用数据。 3、各部门最初投入数据。
进口品的 出口
总进口
最 初 投 入
固定资产折旧 劳动报酬 生产税净额 营业盈余
专栏3-6 中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总投入
第三节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
• 直接分解法 – 理论上精度最高,但工作量也最为浩大。 – 我国采用此种方法。 • 间接推导法 – 优点是工作量相对较小, – 缺点是需要依赖于一些特定假设 。
3.1.3投入产出表的优势
• 专栏3-2 汽车制造业与玻璃制造业

1.投入产出表中,第三产业行与第一产业 列交叉项的数值,从横向上看表示 _______,从列向上看表示_______。 A.第三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第一产 业部门的产品数量 B.第三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第一产业部 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C.第一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第三产 业部门的产品数量 D.第一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第三产业部 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专栏3-4 SNA-2008: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购买 者价格及其关系
• 我国的投入产出表采用生产者价格编制。
• 注意:最终使用数据按购买者价格核算的部分需 要扣除各项流通费用,并将这些费用归入货物 运输与仓储业,批发零售贸易等流通部门中。 • 所以投入产出表中各部门居民消费的数据一般 会小于一般统计中的居民消费数据。
中间 投入
合计
G
B
5473
1644 11152 15296 26448
97931
17786 124517 48453 172970
16508
11880 29537 28598 58135
119911
31311 165206 92347 257553
70899
28227
-18137 172970
-1002 58135
+第二产业总产出-第二产业中间投入合计
+第三产业总产出-第三产业中间投入合计 =266044(亿元)
收入法 GDP=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营业盈余 =266044(亿元)
• 支出法 GDP=居民消费合计+政府消费合计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合计+存货净变化 合计+出口合计-进口合计 =264183(亿元)
3.1.3投入产出表的优势
• 投入产出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多部门国内 生产总值核算; • 表3-2 中国2007年单部门投入产出表 • 投入产出表通过其多部门结构,简洁明了地 揭示了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 • 如果要增加1亿元第三产业的总产出,对整 个经济体系而言,需要增加多少农产品的 供应?
3.2.1 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
• 投入产出核算中应用了产业部门,但却不 是一般意义上的产业部门,而是更具有同质 性的产品部门。
– 产业部门:基于基层单位来界定 – 产品部门:基于同质生产单位来定义
– 产业部门:一组从事相同或相似活动的 基层单位即构成一个产业部门。 – 基层单位 :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企业 的一部分,它具有单独的场所,只从事 一种生产活动,或者其主要生产活动在 其全部增加值中占有绝大部分。
3.2.3 投入产出表的具体部门分类
• 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ISIC) • 全球贸易分析项目(GTAP)部门分类体系 第二版 – (GTAP Sectoral Classification, revision 2, GSC2) • 不同部门分类之间对应关系相当复杂,不 能简单转换。
111776 -19682 257553
最初 投入
增加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