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血糖监测及胰岛素注射 PPT课件
血糖监测及胰岛素注射 PPT课件
使用胰岛素的方式
皮下注射 加入液体中静滴 肌肉注射 加入腹透液中 感染、创伤局部用药 其它:口服胰岛素、经鼻给药、肺部给药、直 肠给药、眼内给药、透皮给药系统、颊粘膜给 药等,但技术都不成熟
胰岛素的种类及注射工具
胰岛素的种类:分为三大类即动物胰岛 素、生物合成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类似 物 胰岛素皮下注射工具 :注射器 、胰岛 素笔 、高压注射器 、胰岛素泵
❖ 同一部位内注射区的交替要有规律,以 免混淆
注射部位轮换法有助于防止异常细胞的生长和脂肪 的沉积,有利于胰岛素的吸收;有助于避免皮下脂肪 萎缩和皮下脂肪肥厚。制定注射部位轮换的计划并记 录注射时间及部位
皮肤准备
酒精消毒:目前医院常用(不用碘酒) 家庭内清洁环境、个人卫生条件好的可直接注射。
注射方法
预防方法:
注射时捏起皮赘,45度角度进针 推注射器时速度略微放慢 注射后迅速用棉球压住注射针眼 胰岛素笔注射后停留时间在6秒以上
胰岛素的保存
1. 胰岛素不应放在冰箱内的冷冻层,最好 放在冰箱门上 (放置温度不要<2℃,也 不要>30 ℃,以2 ℃ -8 ℃ 为好)
2. 正在使用的胰岛素,可以放在室温但不 要超过30天
血糖监测仪的选择
准确度好,应尽量与同时静脉抽血的测试值相近, 不可相差太悬殊,否则就可能出现延误病情 选择售后服务好、试纸能保证长期供应的血糖仪 选择易于操作的血糖仪 显示屏的数字易于辨认 选择需血量小、更快捷 经济条件好可选择数据能存储于电脑进行便于分析
检测血糖的一般步骤
检查仪器各部分运行是否正常 调校或安装仪器代码 采血步骤 滴血 等待测试结果并记录
血糖监测和胰岛素使用指导
血糖监测的指导
血糖自我监测的意义
使医生及时了解血糖控制水平,为治疗提供依据 立刻提供血糖信息,可即刻调整药物的剂量 反映出食物、运动、药物、情绪、生活方式变换、 特殊生活事件对血糖的影响,使糖尿病病友对血糖 影响因素了如指掌 对于血糖不稳定者,不仅可以反映高血糖,也可以反 映低血糖
糖尿病病友外出要携带糖尿病急救卡及一些应急食 物,如糖块等
低血糖反应预防和处理
注射胰岛素患者选择餐后1小时左右运动;如果要参加运动, 注射应避免在上臂和大腿处,宜选择在腹部,以免因活动肢 体加速对胰岛素的吸收,导致运动后低血糖;进行运动前后 监测血糖,必要时让患者运动后加餐 处理低血糖考虑患者用药情况:同时口服a糖苷酶抑制剂(如 拜糖苹)的患者,不能选择馒头、饼干等需要a糖苷酶吸收葡 萄糖的食物;应选用口服葡萄糖水或葡萄糖片.
胰岛素注射引起的问题与处理方法
疼痛
酒精挥发后注射 保持注射器平稳 动作轻柔 如果疼痛异常明显,多是因为进针部位碰到了皮 下神经末梢,此时如疼痛尚能忍受,可迅速注射 完毕拔针 如果疼痛无法忍受,可更换注射部位再注射
胰岛素注射引起的问题与处理方法 胰岛素漏:
部分患者在拔针时,少许胰岛素会顺着针眼流出
旧试纸筒应丢弃,不要用旧试纸筒装盛其他东西(尤 其是酒精),以免筒盖混淆,造成试纸受潮
保证未用的试纸始终储存在原装筒内,切勿将试纸 分装在其他容器(包括旧筒)内,勿将已用过的试纸 混装在现用的试纸筒内,注意试纸失效期,并确保在 有效期内用完
血糖仪有明显误差时可能有以下原因
✓ 血糖仪太脏 ✓ 操作方法不正确 ✓ 试纸过期或保存不当 ✓ 血糖仪长期没有校正 ✓ 环境温、湿度过高或过低 ✓ 血细胞压积的影响 ✓ 低血压、缺氧,以及血中甘油三酯浓度等的影响
3. 不要剧烈摇动胰岛素瓶,以免作用减弱 4. 避免高温和阳光照射
烟酒对使用胰岛素患者的影响
吸烟可增加儿荼酚胺的释放而拮抗胰岛素的降 血糖作用,因此使用胰岛素的吸烟患者突然戒 烟时需适当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中等量至大量的酒精可增强胰岛素引起的低血 糖的作用,可引起严重、持续的低血糖,在空 腹或肝糖原储备较少的情况下更易发生
注射时间
餐前即刻注射 餐前15-30分钟注射 餐前30-60分钟注射 早餐前30-60分钟注射 晚上睡前
注射前的准备
饭菜准备好,洗手;准备注射装置,将胰岛素放 在室温内复温(放在冰箱内不复温会产生局部刺 激)
核对胰岛素剂型、过期时间、开启时间,仔细检 查药液质量;观察:有无结块、 冷冻、沉淀、颜 色和透亮度有无改变(超短效、短效胰岛素:清亮 透明;其他种类:白色或类白色的混悬液均匀性 混浊);将中、长效胰岛素轻轻晃动以混匀
哪些情况下需要注射胰岛素?
1型糖尿病患者 2型糖尿病患者在下述情况下需要注射胰岛素: ❖ 口服药原发或继发失效时 ❖ 出现严重的感染、创伤、并发症或需要手术时 ❖ 妊娠、哺乳期 ❖ 合并肺结核、肝、肾功能不全时 ❖ 同时患有需要激素治疗的疾病 ❖ 全胰腺切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者 ❖ 明显消瘦
患者使用胰岛素时的提问
胰岛素是否成瘾或依赖? 否!早期注射胰岛素可以保护剩余的胰岛功能。 补充外源性胰岛素,是因为患者自身胰岛素分泌 水平不能满足人体需要。 注射胰岛素后是否可以放松饮食控制和运动了? 否!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是基础。摄入超过自身 需要的进食量,有害于健康。适当的运动,可增 加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胰岛素应用的问题
一手捏起注射部位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并固定,一手持针呈45度角 倾斜注入,胰岛素笔针头短小,也可垂直注入,原则上不宜将针 头插入过深,避免插入肌层 针头插入皮下组织后,保持注射器平稳,推压针芯注射胰岛素液 至预定剂量 注射完胰岛素后拔针不宜过快,一般保持针头在皮下组织留置 10-20秒 拔除针头时如有近针部位皮肤出血,用干棉球按压局部1-3分钟
抽取胰岛素
选择注射部位
吸收快慢依次为:腹部、上臂外侧、大腿外侧、臀部 如果偶尔吃饭时间提前选腹部注射;如推迟选臀部注射。
选择注射部位
两次注射间距大于2厘米 注射部位应距关节一横掌之外 应避免有斑痕或硬结的部位 不要在距脐部5cm的范围内注射胰岛素
注射部位轮换法及注意事项
❖ 选择左右对称的部位交替注射
注射胰岛素的副作用
✓ 低血糖反应 ✓ 过敏 ✓ 肥胖 ✓ 皮下脂肪萎缩 ✓ 胰岛素水肿
低血糖反应预防和处理
准确抽吸,注意胰岛素瓶装剂量的不同
餐前血糖偏低者,餐前15分钟注射,以减少低血糖 反应的发生
一旦发生低血糖反应,应立即给予口服易于吸收的 碳水化合物,如馒头、糖水、苏打饼干等,严重者 立即静推或静滴高渗葡萄糖;处理应及时、得当, 避免处理后的高血糖及再发生低血糖
采血步骤
➢ 彻底清洗和干燥双手 ➢ 温暖并按摩手指以增加血液循环 ➢ 将手臂短暂下垂,让血液流至指尖 ➢ 用拇指顶紧要采血的指间关节,再用采血
笔在指尖一侧刺破皮肤 ➢ 刺皮后勿加力挤压,以免组织液混入血样,
造成检测结果偏差
使用血糖仪的注意事项
✓ 针头刺破指尖后,不要挤压滴血 ✓ 采血针头拔出后,插入保护帽后再丢弃 ✓ 采血针头不可重复使用,以免感染 ✓ 若需查询以前的测试记录,按“M”按钮 ✓ 仪器要放稳妥,避免跌落 ✓ 定期用棉棒或软布用清水清洁仪器
血糖监测时间点
✓ 病情比较稳定时,每1-2周监测一次空腹和早 餐后2小时血糖
✓ 标准时点:三餐前和三餐后2小时及晚睡前(7 次/日)
✓ 简易时点为:三餐前和晚睡前,或早餐前和三 餐后2小时(4次/日)
✓ 若血糖波动明显,每天测“8个点”,即三餐前、 三餐后2小时、晚睡前及凌晨2-3点测血糖
下述情况每天测血糖4次以上
存放血糖仪注意事项
通常仪器的保存温度应在-40℃~+70℃之间, 以免损坏;相对湿度应在85%以下;避免将仪 器存放在电磁场(如移动电话、微波炉等)附 近。
保存试纸注意事项
试纸应保存在阴凉干燥处、避光和密封
试纸筒盖内的干燥剂能使试纸保持干燥,每次取出 试纸后都应立即盖紧筒盖,以免试纸在不知不觉中受 潮,也可避免干燥剂因暴露在空气中而失效
血糖监测及相关因素的自我记录
饮食 日 情况
运动 口 胰 血糖值 其它 情况 服 岛 (mmol/L) 情况
早 中晚 期
降 糖 药
素 糖控制目标
良好 一般 不良
空腹血糖 (mmol/L)
餐后2h血糖
(mmol/L)
4.4-6.1 4.4-8.0
≤7.0 ≤10
>7.0 >10
哪些患者应该监测血糖
每一位糖尿病患者、 IGT 、 IFG都应该定期监测 有糖尿病易感因素者,如家族中有糖尿病者;肥胖者;年龄超过 50岁的脑力劳动者等 体重增减而无明显诱因;特别是平素身体肥胖,饮食情况无特 殊变化,但体重连续减轻者 曾分娩过巨大胎儿(>8斤)的妇女;有妊娠并发症,如多次流产、 妊娠中毒症、羊水过多等 出现反应性低血糖者,即午、晚餐前心慌、手抖、出汗等 肢体溃疡或皮肤疖肿,皮肤破损持久不愈者 男性阳痿,女性会阴部瘙痒者 颈部皮肤出现黄色瘤;小腿胫前皮肤之间褐色斑 牙周炎不易治愈或口腔黏膜扁平苔癣者
胰岛素注射技术
胰岛素在体内的作用
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为细胞供应能量, 或在肌肉、肝脏细胞内促进多个葡萄糖 连结起来,以糖原的形式储存能量 促进脂肪储存,抑制脂肪分解 促进氨基酸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使蛋 白质的生成增加,分解减少
早在公元前1552年就有关于糖尿病的记载,在此后的3000多 年中,人类却一直没有找到能够有效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直 到1921年胰岛素被发现,1922年胰岛素的临床使用,仅2000 年,在全球范围内胰岛素就延长了大约5100万名1型糖尿病 患者的寿命。早期药用胰岛素由猪、牛胰腺提取;后有国外 学者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编码胰岛素原的基因插入大肠杆菌, 经发酵生长产生胰岛素原,再利用酶切方法切除胰岛素原上 的C肽从而获得人胰岛素;近来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研发出 “人胰岛素类似物”
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控制在: 空腹血糖 < 7.8 mmol/L 餐后2小时 ≤11.1 mmol/L
妊娠糖尿病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在 6.7 mmol/L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