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作业测定概述)
8
4.1.2 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及应用
一、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
时间研究法(秒表时间研究) 工作抽样法 预定时间标准法(模特法) 标准资料法
作业测定方法
作业测定概述
9
4.1.2 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及应用
二、作业测定的阶次划分
(1)第一阶次:动作——人的基本动作测定的最小工作阶次.例如:伸 手,握取等。 (2)第二阶次:单元——由几个连续动作集合而成。例如:伸手抓取 材料,放置零件等。 (3)第三阶次:作业——通常由两、三个操作集合而成。 (4)第四阶次:制程——指为进行某种活动所必须的作业串联。
(1)作业时间(T作):直接用于生产产品,完成工序中各项 操作所必需消耗的时间。它是定额时间中最主要的部分,其时 间消耗的长短与加工批量大小成正比。它又可分为: 1)基本作业时间(T基):指实现基本操作,直接作用于 劳动对象并改变劳动对象的尺寸、形状、性质、组合、外观等 的时间。 2)辅助作业时间(T辅):指工人为保证完成基本工艺而 执行的各种辅助性动作所消耗的时间。
作业测定概述
13
4.1.3 工时消耗分类及标准时间构成
二、标准时间及其构成
1.标准时间的含义 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用最合适的操作方法,以普通熟 练工人的正常速度完成标准作业所需的劳动时间。 标准时间的特性: (1)客观性 (2)可测性 (3)适用性
作业测定概述
14
4.1.3 工时消耗分类及标准时间构成
T休
非生 产时 间 t非
非操作者原 因造成的停 工时间t停
操作者原因 造成的停工 时间 t工停
基本时间T基
辅助时间T辅
技术性的T技布
组织性的T组布
机动时间
手动时间
机手并动时间
4.1.3 工时消耗分类及标准时间构成
1、定额时间:是指在正常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 工人为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所必需消耗的时间。它由四 部分组成:
14.7
4.41
19.11
作业测定概述
18
本节内容小结:
一、作业测定的起源、定义和目的(理解作业测定的定义、了解起 源和目的) 作业测定是运用各种技术来确定合格工人按照规定的 作业标准,完成某项工作所需时间的过程。 二、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及应用(了解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和应 用、掌握作业测定的阶次划分) 动作——单元——作业——制程 三、工时消耗分类及标准时间构成(理解标准时间的含义、了解 工时消耗分类、掌握标准时间的计算过程、明确标准时间与工时定额 的区别与联系) 标准时间: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用最合适的操 作方法,以普通熟练工人的正常业测定的应用
第一阶次 动作 第二阶次 单元 第三阶次 作业 第四阶次 制程
预定时间标准
秒表时间研究 标准资料法
工作抽样
4.1.3 工时消耗分类及标准时间构成
一、工时消耗分类
全部工作时间
定额时间(T)
非定额时间(t)
准备 与结 束时 间 T准
作业 时间 T作
布置
工作 地时 间 T布
休息
与生 理需 要
6
4.1.1 作业测定的起源、定义和目的
三、作业测定的目的和用途 1、作业测定的目的 1)制定作业系统的标准时间 制定实施某项作业所需的标准时间,作为工作计划、指导、 管理及评价的依据。 2)改善作业系统 观察某项作业的全过程,以及测定各单元作业的所需时间, 其数据作为改进工作的依据。 3)制定最佳的作业系统 实施某项作业有两种以上的方法时,以每种作业方法所测定 的时间作为比较依据,好中选优,以制定最佳方案。
第四章(一)
作业测定
作业测定概述
1
第一节 作业测定概述
内容提要:作业测定的起源、作业测定的定义和目的、
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及应用、工时消耗分类及标准时 间构成。 本节重点:工时消耗分类及标准时间构成。 本节难点:工时消耗分类。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求大家能够理解作 业测定的定义,了解作业测定的起源、目的和主要方 法,熟练掌握工时消耗分类及标准时间构成。
5
4.1.1 作业测定的起源、定义和目的
二、作业测定的定义 作业测定就是运用各种技术来确定合格工人按规定的 作业标准,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时间。 合格工人是必须具备必要的身体素质、智力水平和教 育程度,并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使他所从事的工作在 安全、质量和数量方面都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 规定的作业标准是指经过方法研究后制定的标准的工 作方法,及其有关设备、材料、负荷、动作等一切规定的 标准的状况。 作业测定概述
4
4.1.1 作业测定的起源、定义和目的
3、作业测定法 始于泰勒创立的时间研究,是在方法研究基础上,对生 产中的时间消耗加以分析研究,以求减少或避免生产中的 无效时间及制定标准时间而进行的测定工作。即通过记录 工时消耗,并进行评比、给予宽放时间,或利用事先分析 好的时间标准加以合成,确定标准时间,进而确定劳动定 额的方法。 优点:它是一种科学、客观、令人信服的决定时间标准的 方法。 作业测定概述
作业测定概述
3
4.1.1 作业测定的起源、定义和目的
2、历史记录法 以记工单或打工卡记录为凭证,根据过去生产的同类型 产品或零件、工序的实际消耗工时的统计资料,结合分析当 前生产条件的变化情况,来制定同等内容工作的时间标准的 方法。 优点:有较多的统计数据作为依据,比经验判断法更能反映 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缺点:依据的是过去资料,其统计数据中包含一些不合理的 因素,使记录时间消耗往往比实际时间消耗多,不能精确的 衡量工人完成作业所需的标准时间,也很难成为人工成本比 较的准确依据。 作业测定概述
观测时间
标准速度 下所需时间
要求的工作量所必须的时间
正常作业时间=观测时间 x 评估值 正常作业时间加上宽放时间算出标准时间 正常时间+宽放时间 正常时间 * 宽放率 正常时间(1+ 宽放率) 标准时间
标准时间计算实例
卷
观测
评估
正常作
宽放时间
标准
绕
机
时间
值
业时间 (宽放率30%)
时间
14.7
1.0
15
4.1.3 工时消耗分类及标准时间构成
3、标准时间的构成
评比 因数 私事 宽放 疲劳 宽放 程序 宽放 特别 宽放 政策 宽放
观察时间
正常时间
宽放时间
标准时间
作业测定概述
16
4、标准时间计算过程
1、在规定的作业方法和条件下 2、选择熟练和适应工作的人 3、以标准作业的速度和强度 4、完成一个单位的并符合质量 把观测时间修正为标准作业速度 下的所需时间 评估值
作业测定概述
2
4.1.1 作业测定的起源、定义和目的
一、作业测定的起源
1、经验判断(估工)法 是由有关主管、人员和有经验的工人组成小组,根据产品的设计图 纸、工艺规程、工装条件和设备状况,考虑到使用原材料以及其它生 产技术、组织条件,凭生产经验估算出工时消耗而制定工时定额或时 间标准的方法。 优点:简便易行,工作量小,速度较快。 缺点:对组成工时定额的各种构成因素没有仔细分析计算,主观成 分大,技术依据不足,任何人无法建立一致而确切的标准,误差经常 距离标准25%左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历史记录法应运而生。
作业测定概述
19
复习与思考:
• 1、什么是作业测定?如何理解? • 2、标准时间和工时定额的区别和 联系是什么? • 3、预习时间研究和标准时间测定。
作业测定概述
20
作业测定概述
12
4.1.3 工时消耗分类及标准时间构成
布
(2)布置工作地时间(T ):工人在工作班中用于照看 和保持工作地的正常状态所必须消耗的时间。 (3)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T休):指工人在轮班中用 以恢复体力、视力和生理需要所消耗的时间。 (4)准备与结束时间:指工人在工作班内为完成一项生 产任务,事先进行准备和事后结束工作所必须消耗的时间。 2、非定额时间(t):是指在一个工作班内因停工而损失 的时间,或执行非生产性工作所消耗的时间。
2、标准时间与工时定额的区别与联系
工时定额的侧重点是“规定一个额度”,所以即使同一 作业,由于用途不同,可能有不同量值的定额值。例如 “现行定额”、“计划定额”、“目标定额”等,各种名 称对应不同的值,但都对应于同一作业。 标准时间的侧重点在于找出规定条件下,按标准的操作 方法进行工作时所消耗的时间,它对应于某一某一标准作 业只有一个唯一的量值。 标准时间与工时定额的联系在于:(1)标准时间是制定工 时定额的依据;(2)工时定额是标准时间的结果。 作业测定概述
作业测定概述
7
4.1.1 作业测定的起源、定义和目的
2、作业测定的用途 1)用于生产、作业系统的设计及最佳系统的选择; 2)用于作业系统的改善 ; 3)用于生产作业系统的管理 ; 4)为企业贯彻分配原则及实施各种奖励制度提供科学依 据; 5)用于分析工时利用情况,挖掘工时利用的潜力 。
作业测定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