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化学教学,中考命题,反复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应用性、综合性,并逐步提高了化学实验在中考中的分数比例和难度。
初中化学教材中的概念、理论及元素化合物等重点内容,均是通过实验来讲解、验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便灵活运用。
【考测重点难点】1.会说出常用仪器的名称,识别它们的示意图,了解其用途及注意事项。
2.结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了解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基本操作的规范要求,并理解操作不当可能引起的事故。
3.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实验(氧气、氢气、二氧化碳)。
4.物质性质的实验装置(氢气、一氧化碳、碳分别还原氧化铜,加热硫酸铜晶体)及现象。
5.常见气体的检验:氧气、氢气、二氧化碳。
6.常见的酸、碱、盐的检验:盐酸和硫酸及他们的可溶性盐类、碳酸盐、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
【中考复习点拔】一、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图形及主要的用途:请见下表—⑴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图形和主要用途名称 图形主要用途名称 图形主要用途 试 管①进行物质和物质间的反应 ②装置小型气体发生器 ③收集少量气体集 气 瓶①收集气体 ②进行物质和气体之间的反应烧 杯①进行用量较大的液体与液体或固体的反应 ②溶解物质 漏斗①过滤②向小口容器内倾注液体量 筒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蒸 发 皿溶液的蒸发、浓缩或结晶酒 精 灯实验室常用的热源,用于物质的加热 胶头 滴 管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 匙用于取用粉末状或颗粒状药品(药匙的两端分别为大小两个匙)试 管 夹用来夹持试管玻 璃 棒 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时引流托 盘 天 平称量物质的质量铁 架 台用于固定各种反应器和其它仪器可代替漏斗架使用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⑴药品的取用:①对固体药品——具体取用略。
取用量一般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②对液体药品——具体取用略。
取用量一般为1—2毫升。
⑵物质的称量①固体物质的称量:使用托盘天平(具体操作略)②液体的量取:使用量筒(注意量取时视线必须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取低点保持水平)。
⑶物质的加热一般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仪器。
(具体使用及操作略)。
⑷仪器的装配与连接一般依“先下后上”,“先左后右”的顺序进行连接,装置要放平稳。
⑸物质的溶解,振荡及搅拌——略⑹过滤和蒸发——略 三、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说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是根据反应物、发生物的状态(固体或液体),反应条件(是否加热)决定的;而收集装置是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决定的。
⑴固体加热制取气体时应选用A图,如实验室制取氧气等。
⑵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而不需要加热制取气体时,可选用B图。
(见下A图和B图)⑶收集方法①排水集气法:收集难溶或微溶于水;且不和水发生反应的气体。
如氢气、氧气、一氧化碳等。
——见C图。
②排空气集气法:a.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二氧化碳。
氧气等。
——见图D。
b.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氢气等。
——见图E。
说明:收集气体前应先把反应器中空气排净。
对可燃性气体应先检验纯度后再收集;导气管应插到近集气瓶的底部;收集CO2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气体已经收集满;收集O2时,把带火星的木条移到集气瓶的瓶口,木条燃烧,说明气体已经收集满。
请看气体收集装置图——C、D、E图:⑷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例1]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表4-3 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制取气体药品反应原理选用的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或验纯注意事项氧气O2氯酸钾、二氧化锰或高锰酸2KClO32KCl + 3O2↑固体加热(装置图4-3A)排水法收集或向上排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燃着①装药前检查气密性②试管口略钾2KMnO4K2MnO4+MnO2+O2↑空气法收集证明已收集满向下倾斜③用排水法收集,已收集满时,应先撤导气管后停止加热氢气H2锌粒、稀硫酸Zn+H2SO4(稀) =ZnSO4+H2↑块状固体跟液体反应不需加热(装置图4-3B)排水集气或向下排空气集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时,先收集一试管,拇指堵住管口移近灯焰,若发出尖锐爆鸣声表示不纯,需用拇指堵管口片刻再重新收集至点燃时响声很小表明已纯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二氧化碳CO2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CaCO3+2HCl =CaCl2+H2O+CO2↑(同上)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四、物质的鉴别——区别、检验。
物质的特性,是检验及区别其它物质的依据。
一般多用化学方法检验物质。
检验时可利用被检验物质的化学特性——其它物质所没有的;也可利用反应生成物加以区分。
物质的鉴定和鉴别,物质的鉴定和鉴别都是利用物质的某些性质,在一定的条件下,选用合适的试剂,与之反应出现明显的现象:放出气体、生成沉淀、颜色变化等,根据现象作出判断和结论。
物质的鉴定和鉴别又有区别。
物质的鉴定是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特性来区别它们各是什么物质。
因此,鉴别物质时,最后剩下的一种属已知,不必再做实验检验。
物质的鉴定是根据物质的特性,用化学方法把物质的各种成分一一检验出来,确定它们是不是某种物质或含不含某种成分。
检验的一般步骤:⑴取样。
一般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进行检验,不得在原瓶中进行检验。
⑵如果样品是固体,而检验需在溶液中进行,则先用蒸馏水溶解,配成溶液后再检验。
⑶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根据现象作出判断和结论。
⑷答题的叙述顺序为:取样→操作→现象→结论。
⒈物质鉴定题型的解法物质的鉴定会(或证明)通常有以下三种类型:①混合物成分的证明;②离子的鉴定;③化合物中组成元素的证明。
解第①类题时,要根据混合物中不同成分的性质,选用适当的方法或试剂,去证明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存在。
解第②类题时,要抓住离子的特征反应进行。
若要进行酸、碱、盐的鉴定,则应从阴、阳离子的角度分别去鉴定;溶液中有多种离子需要鉴定时,要注意鉴定的顺序,防止离子间的互相干扰。
解第③类题时一般是根据该物质发生某一反应后的生成物去间接证明,有时还需进行定量测定和计算。
⒉物质鉴别题型的解法⑴任选试剂的鉴别题这类鉴别题题目没有限定条件,鉴别的方向可能有多种,但应选择最简单的方法,即选用试剂最少,步骤最简单的方法。
在答题时,要按“方法→现象→结论”的顺序进行。
⑵指定试剂的鉴别这类试题给出了鉴别可能用到的试剂,要求选择合理的试剂去鉴别,或者根据试剂去确定鉴别的顺序。
⑶一种试剂的鉴别 这类题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一种试剂一次性将所有物质鉴别出来;二是用一种试剂先鉴别其中的某一种物质,然后根据物质间的相互反应鉴别出其他物质。
一种试剂鉴别的常用试剂有:酸碱指示剂、H 2O ,酸(盐酸和稀硫酸),碱[NaOH 和Ba(OH)2溶液],盐(如Na 2CO 3等)。
⑷不用其它试剂的鉴别这类不用其它试剂的鉴别题通常有三种解法:①物性突破法:即根据待鉴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等)去寻找突破口,然后利用已知的物质去鉴别其它物质。
②加热灼烧法:利用物质受热时产生的不同现象,用加热或灼烧的方法去鉴别。
③两两混合法:将待鉴别的溶液分别编号,两两混合,根据所产生的现象进行分析比较,从而鉴别出物质。
例如:氢气,一氧化碳均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但是它们燃烧后的生成物是不同的; 有些物质也可利用其物理性质来区分——如CaCO 3,Na 2CO 3。
两者均为白色固体,都可以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且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是CaCO 3难溶于水而Na 2CO 3可溶于水,因而可将其区分开来。
⑴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鉴别: [例2]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鉴别表4-4 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鉴别 鉴别 气体鉴别方法现象化学方程氧气(O 2)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瓶中 木条燃着C+O 2CO 2 氢气(H 2)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淡蓝色火焰,烧杯壁有雾(或无色液体) 2H 2+O 22H 2O二氧化碳(CO 2)①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②加入澄清的石灰水①木条熄灭 ②石灰水变浑浊 CO 2+Ca(OH)2CaCO 3+H 2O⑵盐酸与硫酸的鉴别: [例3]盐酸和硫酸的鉴别表4-5 盐酸、硫酸的鉴别鉴别 酸鉴别方法现象化学方程式盐酸(HCl ) 滴入AgNO 3溶液,再加几滴稀硝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不溶于稀硝酸HCl+AgNO 3AgCl +HNO 3 硫酸(H 2SO 4) 滴入BaCl 2溶液 [或Ba(NO 3)2],再加入几滴稀硝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不溶于稀硝酸H 2SO 4+BaCl 2BaSO 4+2Hcl⑶酸溶液、碱溶液的鉴别:表4-6 酸溶液和碱溶液的鉴别鉴别溶液鉴别方法现象酸溶液①滴入紫色石蕊试液②滴入无色酚酞试液③用玻璃棒蘸溶液将pH试纸润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试纸颜色指示pH<7碱溶液①滴入紫色石蕊试液②滴入无色酚酞试液③用玻璃棒蘸溶液将pH试纸润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试纸颜色指示p H>7⑷碳酸盐的鉴别:碳酸盐的鉴别固体或溶液鉴别方法观察到的现象化学方程式碳酸盐滴加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例如:CaCO3+HClCaCl2+H2O+CO2CO2+Ca(OH)2CaCO3+H2O5.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配制步骤:⑴计算⑵称量⑶量取⑷溶解说明:⑵和⑶也可以并列。
例:如何配制50g食盐的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水?解:计算——需要食盐:50g×5%=2.5g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2.0g食盐,倒入100ml的烧杯里;用50ml的量筒取47.5ml的水,倒入盛有2.5g食盐的烧杯里。
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促使盐溶解。
以上操作完毕,即配得50gNaCl的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
【例题精选】例1.现有K2SO4溶液、Na2CO3溶液、AgNO3溶液,请用一种药品将它们一一区分出来。
分析:这是一个试管实验,仪器及操作并不困难关键在于确定一种药品。
思路:被检验的物质均为盐的溶液,因此应在酸、碱、盐的范围内“找”这种药品。
该药品或可以和上述三种不同的盐溶液都发生反应——但实验现象完全不同,从而将这三种不同的盐溶液区分开;该药品或可以和上述三种盐溶液之中的两种溶液发生反应——实验现象不同,而与第三种盐溶液不发生反应,从而将这三种不同的盐区别开。
因此这种试剂必须能提供阴、阳两种离子,阴离子必须满足只跟Ag+、Na+、K+中的一种离子反应,当然应该想到是Cl-即Ag+与Cl-结合,生成AgCl沉淀。
阳离子必须能与NO3-、CO32—、SO42—中的两种离子——CO32—或SO42—发生反应,但Ba2+不行。
因为BaSO4、BaCO3均为白色沉淀。
而H+则可以——H+不与SO42—发生反应,而与CO32—则发生反应而生成气泡,从而选定这种试剂为盐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