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公共政策理论模型
中国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
教育部主张
在世纪之交的中国高等教育,采取“稳步发 展”的方针是正确的选择。在中国,高等教 育的大众化时代一定会到来,但不是现在。
——时任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纪宝成于1998年 接受采访时指出
纪宝成列举了两个宏观条件作为限制高等教育 快速发展的“瓶颈”:政府教育投入支撑能力 和就业情况(社会吸纳大学毕业生的能力)。
政府垄断着社会的强制力。
2016/7/11 中国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
影响公共政策的重要制度1
决策体制
独裁制 代议制 全体协商制
决策方式
全体一致规则 过半数规则 简单多数规则
2016/7/11 中国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
影响公共政策的重要制度2
政党制度
一党制 两党制 多党制
2016/7/11 中国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
模型有效性标准
1 2 3 4 5 6 排列并简化现实 认定重要层面 符合社会现实 提供有意义的沟通 指导调查与研究 提出一定的解释
2016/7/11
中国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
第1节
制度主义模型
2016/7/11
中国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
国家结构形式
单一制 联邦制
2016/7/11
中国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
影响公共政策的重要制度3
权力配置形式
三权分立 议行合一
科层结构
集权 分权
2016/7/11
中国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传统制度主义主要探讨正式制度对公共政策 的影响。 制度的本质是对人的行为选择进行约束或影 响的“规则”。 除了正式制度外,各种非正式制度也对公共 政策产生着重要影响,例如文化传统、价值 观念、关系网络,等等。
2016/7/11 中国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
பைடு நூலகம்
对教育部的批评
批评者认为,政府可以通过鼓励自主就业、鼓 励大学生到农村就业等措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 问题,教育经费不足问题则可以通过改变财政 投入领域、教育社会化与市场化等方式解决。 一些教育领域专家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应当“ 适度超前发展,在2000年后的一个较短期间, 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一些更为激进的观点则主张中国高等教育的净 入学率应在2003年达到18%,2010年达到 34%。
需要注意阶段分析的局限性。
2016/7/11 中国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
案例:游击式教育决策
中国教育决策模式:
规范化-官僚式决策模式 游击式决策模式
来源:汪庆华:《一个“游击式风格”的政策制定:对 我国高等教育1999年6月扩招决策的政治学分析》, 载《复旦政治学评论(第十四辑)》,2015.
政策过程研究通过描述政策制定或实施的动 态过程,意在解释驱动特定政策选择或变迁 的因果机制,生成有助于改善政策实践的有 用知识。
2016/7/11 中国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
过程模型:阶段划分、依次进行
拉斯韦尔的“七阶段”划分(1956):
2016/7/11
情报(Intelligence) 提议(Promotion) 规定(Prescription) 合法化(Invocation) 应用(Application) 终止(Termination) 评估(Appraisal)
——1996年美国政治科学学会年会的与会者
2016/7/11
中国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
替代性政策过程理论
制度理性选择分析框架 多源流分析 间断—平衡理论 倡导联盟框架 政策传播与创新理论 政策话语理论 · · · · · ·
中国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
2016/7/11
中国本土政策过程理论模型
2016/7/11 中国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
政策调整
为了应对批评,教育部在1999年1月颁布的《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做了一些政 策调整。 《计划》表示,要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到 2000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11%左右,政策 方针从“稳步发展”调整为“积极稳步发展” ,到2010年,预期高等教育入学率接近15% 。 在该年1月公布的年度招生计划中,教育部确定 了130万人的招生规模,同比去年增加20.4% 中国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 2016/7/11 ,这是90年代的最高年度增长率。
政策是制度的输出
2016/7/11
中国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
制度与公共政策
托马斯· 戴伊认为,政府制度赋予了公共政 策三个鲜明的特征:
第一,制度赋予政策合法性。
政府政策涉及法律义务,公民必须服从。
第二,制度赋予政策影响范围的普遍性。
政府政策会影响到社会中的所有人。
第三,制度赋予政策强制力量。
2016/7/11 中国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
决策模式
游击式决策 毛泽东时期 高度不确定性 政治/意识形态主导 群众动员 弹性制度安排 政策灵活性 反专业主义 · · · · · ·
2016/7/11
规范化-官僚式决策 后毛时期 相对稳定的决策环境 理性化、科学化、专业化 官僚化 程序化 规范化 民主化 · · · · · ·
第一章
公共政策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理论模型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第4节 第5节 第6节 第7节 第8节 制度主义模型 过程模型 理性主义模型 渐进主义模型 团体理论模型 精英模型 公共选择模型 博弈论模型
中国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
2016/7/11
为什么要构建或学习“理论模型”?
2016/7/11
中国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
大学生就业率
2016/7/11
中国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
争议
教育部承认: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太急 促“——《北京晚报》(2008-10-9)
针对近日个别媒体有关“教育部承认当年高 校扩招太急促”的报道,日前教育部新闻发 言人表示,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根本没有 说过扩招太急促导致就业难等话题,有关报 道严重失实· · · “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是党中 央、国务院做出的正确决策——教育部网站 (2008-10-13)
2016/7/11
中国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
对阶段分析法的批评
1、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果关系理论 2、对政策阶段依次进行的描述偏离事实 3、缺乏对底层政策行动者的关注 · · ·
2016/7/11
中国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
评价
“我很抱歉,彼得,但似乎(政策研究)已 经超越了(政策过程的)阶段启发法了。”
2016/7/11
中国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
背景
1999年6月,中央出台大规模增加高等院校 招生人数的决策。 决策影响:
2016/7/11
高校入学率急剧增长 教学质量下降 大学生“就业难” 教育公平 · · · · · ·
中国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
中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万人)
中国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
过程模型:阶段划分的发展
问题确认:确认需要解决的公共问题 议程设定:吸引决策者的关注 政策形成:设计并选择政策方案 政策合法化:寻求政治支持,获得法律效力 政策执行:建立官僚机构、财政支出、施行法 律 政策评估:探寻政策是否有效,是否受到人们 支持 政策延续、变革或终结· · ·
中国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
规范化-官僚式的高等教育招生决策
1994-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一直以“稳步发 展”的方针为指导,该方针由隶属于教育部的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制定。 该政策方针认为我国应保持相对偏紧的高级人 才供给状态,高校扩招的步伐应该是稳步和渐 进的,重点应放在优化教育结构和提高教育质 量及效率上。 从1994到1998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人 数分别以2.63%、2.90%、4.31%、3.58% 和8.32%的速度实现稳定增长。
中央的“突然”干预
《行动计划》表明教育部认真考虑了社会各界的不同意 见。 不过,总体而言,教育部对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仍持谨慎 态度。 然而,1999年教育部制定的招生计划和《行动计划》 的很多内容在1999年第二季度被中央高层领导否决了 。 新招生人数猛增为156万人,同比增长44%。 “积极稳步发展”方针被替换为“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 展”。 为什么最高领导层会突然对高等教育招生政策进行干预 中国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 2016/7/11 呢?
游击式高等教育招生决策
1999年扩招政策的背景:
深化国企改革—大量“下岗”失业—威胁社会 稳定—需要保持较高经济增长率来解决失业问 题 亚洲金融危机—出口受阻—经济增长较大压力 国务院采取了多种刺激经济的措施,但效果并 不明显 在这个困难时期,一些经济学家注意到高等教 育是为数不多的供不应求的行业之一。
2016/7/11 中国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
表现一:直线式
公共政策 制定
公共政策 执行
公共政策 评估
表现二:政策循环
公共政策 评估
政策循环
公共政策 执行
公共政策 制定
阶段分析法
政策过程的阶段分析法长期主导着政策过程 的分析。 阶段分析法被一些学者(Nakumura)称之 为“教科书法”(textbook approach) 。
政策过程
政策过程是政治学、行政学研究中的一个重 要领域。 政策过程即是一项政策议题发展演化(从产 生到结束)的整个“生命周期”。
2016/7/11
中国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
政策过程研究什么
政策过程研究致力于回答的基本问题:
1、特定政策选择为何得以做出(why)? 2、特定政策选择是如何做出的(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