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欧洲设计艺术的浪漫性欧阳光明(2021.03.07)——论欧洲巴洛克、罗可可艺术的影响姓名刘丽玲年级班级09级水利类0901班专业水利类长沙理工大学二零一一年六月I、摘要该篇论文主要是讨论了欧洲艺术设计的浪漫性,为了更加深刻地了解欧洲艺术设计的浪漫性,本人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翻阅书籍、咨询老师等方式对巴洛克艺术和洛可可艺术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以下就是我通过初步研究所了解的情况。
关键词:欧洲艺术设计,浪漫性,巴洛克艺术,洛可可艺术。
II、ABSTRACTThe papers mainly discuss the design of the romance of European art, in order to more deeply understand the romance of European art and design, I find the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Internet, read books, consulting teacher, etc. Baroque art and Rococo art on a preliminary Study, the following is my understanding of the situation through preliminary research.Key Words:European art design,Romantic sex,Baroque ,The rococo目录中文摘要 (I)英文摘要 (II)1. 欧洲艺术1.1欧洲艺术派别 (5)1.2浪漫主义文学 (6)2. 巴洛克艺术2.1巴洛克艺术 (7)3. 洛可可艺术3.1洛可可艺术 (8)4、结语 (10)5、参考文献 (11)6、附录 (11)7、后记 (12)长沙理工大学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独立思考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院:水利工程学院论文作者签名:2011 年 6月 5日1.1欧洲艺术派别(1)古典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是欧洲商业资本发展时期的产物,产生于17世纪。
在17~18世纪,欧洲各主要封建国家通过改革加强了君主专制政体。
古典主义正是绝对君权在文学艺术上的反映。
需要注意的是要把启蒙运动时期文学强调的理性与古典主义文学的理性区别开,启蒙运动文学所强调的理性是“厚今薄古”,歌颂的是资产阶级的理性。
(2)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产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高潮年代的产物,属于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意识形态,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
由于作家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的差别,浪漫主义形成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两大派别。
(3)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兴起于19世纪30年代的西欧。
当时,由于工业革命在西欧的展开,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弊端日益暴露。
为了使人们对这种社会现实有更真切的认识,作家们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的黑暗,批判现实主义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
学习以上内容,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客观的社会存在决定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意识形态原理的理解。
1.2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这个激动人心的特定时期。
这个时代是欧洲社会人的精神和个性大释放时期。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自由竞争的新局面,遗迹启蒙理想的破灭,使这一时期的人处于憧憬与失望的波峰浪谷之中,释放并表现自我成为一股潮流,浪漫主义即是这股文学潮流的折射。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代替了古典主义,成为遍及欧洲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作为一种思潮,浪漫主义远不只限于文学范畴,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民主运动以及民族自觉、解放运动在文化上的反映;它在对旧传统、旧制度的否定过程中掀起了追求“自由、平等、博爱”,追求个性自由解放的浪潮。
同时,它带来了文学形式和表现内容的全面解放。
作为一种有着特殊历史背景和特定哲学思想基础的文学思潮,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精神、个人主义和批判意识。
浪漫主义文学家的创作气质主要表现为反对古典主义的因袭陈规、压制个性,要求个性解放和绝对的创作自由,否定艺术家遵循任何规则,他们的文学主张和文学实践都是对人本主义的高扬。
在纵向上,浪漫主义文学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理念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僵化的法国古典主义的有力反拨;在横向上,浪漫主义文学和随后出现的现实主义文学共同构成西方近代文学的两大体系,造就19世纪西方文学盛极一时的繁荣局面,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浪漫主义原指用罗曼语(Roman)书写的故事,进而专指长篇小说或骑士故事,后来也包括传奇小说等。
浪漫主义在艺术上的兴起,最早见于十八世纪的文学作品中,它源自欧洲中世纪的希伯来文学,这些作品将一切个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浪漫主义作家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癖好,这与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义格格不入,它包含了更多主观、空想的因素。
2.1巴洛克(baroque)艺术“巴洛克”一词的的含义是奇特、怪诞或离奇。
有两种方式可使一种艺术品摆脱常态:一种是古典艺术,即理想主义方式——理想的比例,理想的和谐——简言之,里想的美;另一种是幻想方式,即一种否定现实、与一切法则或存在的理由相矛盾的方式。
两者都能给人以审美快感,人们偏爱其中的一种方式兴许只是一个与自己特定气质有关的问题。
事实上,是一种偏见妨碍着许多人对巴洛克艺术的欣赏,雷克尔试图申明这种偏见与我们北方人的真正本性是相对立的。
在北方艺术与巴洛克艺术之间存在着一种自然的情感上的联系,而在北方艺术与古典艺术之间则不然。
北方艺术常常注重于表现精神状态;这一特征不仅表现在哥特式教堂上,同时还在伦勃朗和透纳这些画家的作品中表现得清清楚楚。
而古典艺术,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艺术,只强调艺术家对物质的利用和对客体的外部把握。
在巴洛克风格里,意大利艺术向北方艺术方式靠拢——也就是说。
它开始描绘精神状态或心里容量了。
但意大利艺术对于物质的利用依然恋恋不舍,而巴洛克艺术的全部奇异特征正是从这种矛盾状态中产生的。
它利用物质手段,旨在表现内心世界。
米开朗琪罗一直被尊为巴洛克艺术之父,的确,巴洛克风格最先是从他那开始的。
米开朗琪罗主要是一位雕刻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建筑艺术家,巴洛克风格在其建筑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洛可可是一种反对基督教改革、随着天主教运动的发展而流行起来的艺术。
巴洛克风格作为一种主导风格,把人类精神从古典主义的枷锁中解放了出来,使其沉溺于无边无际的、令人神往的幻想之中。
首先是它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二是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三是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四是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五是它的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六是它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的地位;七是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是一些花纹。
3.1洛可可艺术洛可可为法语rococo 的音译,此词源于法语 ro- caille(贝壳工艺),意思是此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
是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结合起来的、运用多个S线组合的一种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艺术样式。
洛可可艺术,是大约自路易十四 1715年逝世时开始的,较之巴洛克显得更为讲究,更为矫饰,更为呆板,因而也更为柔弱。
可以认为,这个时期的一个标志是18世纪初欧洲瓷器使用的普及。
原先,人们一直是用笨重的银制餐具饮食,用大块的石头创作巨大的雕塑,而现在则是用易碎的瓷器来做餐具,也制作小巧玲珑的瓷塑像,从而反映了这个风流时期的精神。
君主政体和教会的绝对权威在17世纪促进了那些有活力的表现形式向前发展,而它们正是专制主义的代表人物为了自我表现以及具体解释他们的专横权力要求而需要的。
在18世纪,这些权威人物丧失了威望,这不仅因为一些世俗和教会的贵族由于放荡的品行而在思想道德上威风扫地,还因为自然科学和哲学发展了理性思维,使人们有能力认识到了旧社会制度的缺点。
这种依据批判性思维得到的充满乐观的自信,以及与此相连的对自身能力的无限自信,最终也导致了个人感情价值的高雅化。
人们喜欢牧歌式的轻松愉快的抒情,喜欢阿那克里翁式的诗篇,不愿再要17世纪悲剧中那种符合道德的歌颂义务、荣誉和意志的英雄史诗,而是更喜欢喜剧的真实及其贴近现实的典型化和精彩的对话风格。
在这个时期里,造型艺术是这个在思想道德上得到解放的社会的一个忠实的仆人。
尽管如此,洛可可艺术并不是一种独特的、创造性的或者与巴洛克艺术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因为又是椭圆形的,并且,还有两个比较小的椭圆厅介于中央大厅和西厂之间。
总之,在教堂内部,椭圆厅和圆厅反复交叉渗透,这种“多声部性”简直可以跟巴赫创作的一首赋格曲相比。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倡导者是蓬帕杜夫人(1721~1764),她不仅参与军事外交事务,还以文化“保护人”身份,左右着当时的艺术风格。
蓬帕杜夫人原名让娜·安托瓦内特·普瓦松,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金融投机商家庭,后成为路易十五的情人,接着成为国王的私人秘书,路易十五封她为蓬帕杜侯爵夫人。
在蓬帕杜夫人的倡导下,产生了洛可可艺术风格,使17世纪太阳王照耀下有盛世气象的雕刻风格,被18世纪这位贵妇纤纤细手摩挲得分外柔美媚人了。
4、结语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
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
因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端后,不久即传遍欧洲,以至远达美洲。
有些巴洛克建筑过分追求华贵气魄,甚至到了繁琐堆砌的地步。
在艺术风格相互渗透的时期,洛可可风格应运而生,独树一帜。
把这一时期称为洛可可时期是很自然的事,因为该艺术风格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尽管不曾占有支配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