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本文通过对郑州市交通拥堵环境因子的深入分析,洞悉了交通拥堵的复杂原因;结合作者的亲身体会,提出了治理拥堵的详细对策,作者认为只要坚持八字方针,从‘意识、管理、规划、建设’着手,建设一个畅通快捷的宜居新城是可以期待的。

「关键词」城市交通拥堵原因分析治理对策
1. 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入城市定居的人愈来愈多。

目前郑州市交通拥堵已触目惊心,上下班路途时间极不确定,不仅使工作效率大幅降低,给市民生活带来极其不便,而且单位交通能耗节节攀升,污染、噪声进一步加大;随之对环境治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尽快治理拥堵,畅通郑州,打造一个宜居郑州是每个人的心愿。

结合目前的现状和感受,本文对郑州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阐述如下:
2. 拥堵原因
人多、路少、车增及基础设施的欠缺是历史和现实,主观和客观造成的。

分析交通拥堵的原因应从交通参与者出发,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是动态参与者,路网密度、机动车拥有量和公共设施布局是静态参与者。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是出行的主要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机动车拥有量必将愈来愈多。

行人的出行及交通量的大小,取决于公共设施布局和居住环境的改变。

随着城区面积的扩大
及人们对拥堵意识的提高,路网密度将不断增大。

提高参与者的交通意识,改善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合理布局公共设施,增加路网密度和建设一流的市政设施是郑州市解决交通拥堵的关键所在。

3. 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交通拥堵的原因分析,治理对策应落实八个字‘意识、管理、规划、建设’。

3.1交通规则意识急需提高
市民的交通规则意识高与低,是决定城市拥堵和事故率的原因之一,因此加大宣传交通规则力度,提高市民的交通规则意识是当务之急。

对于不按照交通规则行事的参与者应依法适度处理,不管他是行人、电动车(图片1)和汽车。

因为行人(图片2)横穿马路,翻越隔离栅;电动车侵占机动车道,不按红绿灯过路;汽车异向行驶及乱停乱放;小商小贩占道经营等均是造成拥堵的原因。

3.2交通管理应从大局出发
加强交通管理人的责任意识,提高其管理水平是当务之急。

首先交通管理人员应充足到位,对于平面交叉及易造成拥堵的路口,应保持有交警管理,不能等造成拥堵后,才急忙从别处调来疏导,那样事倍功半。

其次是减少连续限左路口,车要到哪里不会因为限左而不去,因此不能左行的路口一般不应超出2个,过多则会造成主干道或其他道路车流量增加,相反加大了总体交通负荷。

再者是增设停车位,在没有完成停车场建设的一段时期内,应将路边及路边空闲位置(包括社区、单位内等)设置成停车位。

对于酒店等车流比较集中的区段,路上停车位应坚决取消。

不能因为交了占道费就可以停,没有交钱的地方,人行道外的空地也要贴罚单。

罚款不是目的,疏通交通才是大局。

交警管理应从大局出发,单行道及禁左转区域应科学论证,某条路设置后不应造成别的地方拥堵。

brt专用道设置应充分论证,不要因brt通行后给相交道路带来较大拥堵。

科学调整被交叉道路的通行时间(如南阳路等)和适当扩宽路口车道势在必行。

brt站台应设置一个,车辆左右开门。

清除路边标志的遮挡物(如树枝等),完善标志标线,减少误行。

3.3市政规划方案充分论证
市政规划方案应充分论证,一经论证批准不能随意改变,若要修改,一定要扩大专家范围反复论证,认真征询倾听民意。

做到尊重规划,科学修改。

树立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具体操作时应注意:
1. 论证规划方案应给专家充足的时间,让其自由发挥,提出不同意见。

最后方案应有领导和专家讨论确定,必要时让市民参与。

2. 规划方案应有前瞻性,应和市里长远规划相匹配,不能因为某个局部问题(如这是领导定的,这里不能拆迁和土地权属问题等)影响好的方案制定。

3. 科学制定细部方案,在经济和拥堵pk时,应首先考虑利于
缓解拥堵的方案,如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理论上讲车辆荷载轻,路面结构可以稍薄一点,但实际上由于公交车停靠(刹车)及个别大型车辆通行过早地损坏了路面,致使非机动车拥挤到机动车道上,进一步加剧了市内交通拥挤度。

4. 统一研究片区交通、市内交通及市边交通的规划协调,作到标准一致,有机衔接。

3.4集中精力建设畅通郑州
如何建设一个高效快捷的郑州,使其打造成中原顶级的宜居城市,是摆在我们这代人面前的一个课题。

笔者认为应该解决如下问题:
1. 解决节点堵塞的有效方法是建设立交,在不是特别困难的情况下,应多修互通式立交(尤其在三环以内要增设),以保证车辆的自由通行。

即使目前有困难,在市内片区规划时,也应考虑立交占地预留。

2. 环形高架、纵横高架和放射高架系统是解决畅通郑州的关键。

市内应考虑‘井字+圆环’高架系统的尽快建设。

人行天桥和过街地道可以解决行人及非机动车穿行,进一步利用立体空间。

3. 轨道交通和公交是解决行人远距离出行的工具,应加快建设。

其站点应做到有机衔接。

4. 尽快解决城市出口少,断头路交通不畅的问题。

总体规划做好出口设计,片区规划打通断头路不畅。

5.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公交车站位应错开布置,每个站位不应
超过三路公交,远离路口,减少上下人产生的拥堵。

6. 取消路上停车位及相关标线,让路于主流交通。

特别论证确需道路一侧停车的,应做好停车管理。

7. 城市建设的文明施工不应留于招标阶段,应落实到施工阶段。

施工占道应尽可能少,时间尽可能短。

运料车到处乱撒不仅早期破坏了路面,也给行人、车辆行驶带来变道及危险。

8. 加大交警及协警的管理力度,对于不按规则的参与者坚决制止。

路边停车位的管理者,有责任管理本段交通。

9. 合理布局学校、医院、商业金融及公共娱乐设施,尽可能减低交通流的集中度;新建社区应按规定配置公共服务设施,配备必要的生活用品市场,减少人们的出行频次。

10. 老城改造应坚持减少人口密度,降低新建住宅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有条件时,在片区规划中应打通断头路,提高路网密度,增加不低于20米宽的支路。

配备足够的停车位,减少社区车辆占用道路停车。

11. 商贩经营占道是个顽疾,市内应有具体治理办法,并落到实处。

12. 合理布局长途车站位置及行车路线,严禁长途车辆出站后兜圈绕行拉人。

3.5 其他配套建议
1. 实行错时上下班制度,从源头上解决交通拥堵。

提倡远程办公,在家工作。

2. 增加公交专线;减少车辆流动。

交叉路口公交优先;在城市边缘开辟免费换乘停车场;为小轿车的骑车人转乘公交车提供种种便利。

3. 对于交通流朝夕有差别的道路,设置潮汐车道。

规范电动车的行驶路线和速度是减少拥堵和事故的根本措施。

4. 合理分配道路红线资源,科学拟定路幅宽度。

具体划分车、非、人及绿化的占用宽度。

5. 重视大街小巷的交通管理,畅通小街,缓解大街。

小街小巷是汽车沿街停放、小摊小贩沿路经营的主要场所,必须下大力气进行治理。

可采用安装电子眼持续监控、警察查巡等措施进行治理。

为了根治此类问题,必须同时规划建设停车场或停车楼。

6. 沿街门面房若没有停车位,应禁止开业。

开发商没有建设停车位的,禁止楼宇出售。

7. 增加道路供给量的过程也能造成严重的拥堵,在加大道路施工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在一个施工场地实施多项目同时建设的项目群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小由于多点、多次建设造成长期的、直续性的道路阻塞。

比如,在建设地铁的同时,如果地面规划有高架桥、下水道改造或管线埋设改造等工程,应统一实施,一次建成。

8.合理确定市内道路改造保通方案,认真分析点、面施工对区域道路通行地影响,保通方案没有通过专家论证的不能批准开工。

9. 暂时把部分绿地改造为辅助道路,而以屋顶、外墙面的立体绿化作为补偿;占用部分富裕人行道作为自行车道,而为机动车腾
出一定空间。

10. 在人流比较集中区域,建设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连廊,充分利用立体空间。

11. 尽快完善和提高郑州市智能交通系统,加大交通信息发布系统的建设力度。

建立区域交通信息联动诱导系统,充分发挥外环线对中心城区交通的分流作用,使高速公路与环城快速路及出入口道路的交通诱导形成“系统互联、资源共享、协调控制”的整体性效果,提高道路的整体服务水平。

12. 优化平交路口信号灯的设置,合理设定每个方向运行时间,最好能做到智能选择。

13. 取消不很安全的非法营运车辆小机动三轮等。

4. 结语
通过对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分析,提出了交通参与者人、车、路等影响因素;在综合研究其各种行为和关联条件后,列举了治理交通拥堵的具体建议。

综合落实八字方针‘意识、管理、规划、建设’,达到全民交通意识提高、交警管理技能创新、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市政建设实施有序,期待畅通快捷,引领中原的宜居新郑州将为时不远。

图片1非机动车拥堵
图片2行人拥堵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相关主题